红日药业:处于快速成长期
红日药业300026
研究机构:国信证券分析师:胡博新,贺平鸽撰写日期:2013-06-14
国信观点:
配方颗粒和血必净是公司目前两大核心产品,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市场空间来看,目前两大产品均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有望支撑未来3年(13~15年)公司业绩30%以上的复合增长。13年7月配方颗粒产能释放,为业绩成长提供产能保障。长期来看,潜力重磅品种PTS进入审批阶段,为公司持续发展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并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公司估值水平。看好配方颗粒和血必净持续增长潜力,略上调14~15年盈利预测,13~15年EPS0.96/1.30/1.64元(原0.96/1.25/1.55),对应PE34x/25x/20x。现阶段成长性突出,PEG0.89
评论:
新产能进入现场检查阶段,配方颗粒产能瓶颈即将突破
康仁堂300吨(单班)药配方颗粒新产能原定于13年5月完成GMP认证,后因配方颗粒为国家按试点生产管理(无批准文号)而延期。目前新产能已经进入现场检查阶段,预计近期进入公示期。获得证书预计到8月份左右,下半年产能瓶颈将完全突破。
12年公司已经做好生产规划和部署,通过增加班次提升老产能,上半年配方颗粒销售受产能影响小,预计13年2季度销售增长40%左右,基本延续1季度快速增长趋势(40%)。
从销售区域看,京津地区依然是康仁堂的主要市场,12年收入占比在60%左右。康仁堂的智能中药房已经进入了北京市98%的二级以上医院,除极少数医院有两家供应商外(如门诊为康仁堂,急诊为其他供应商),基本为康仁堂独家供应。新市场拓展主要集中在京津以外区域,如山东、福建、内蒙古、山西以及河北等。
已开发医院对配方颗粒使用量自然增长也较快,北京东直门医院年用量从几百万上升到过亿元,天津中研院最近几个月的用量也到达了几百万每月。虽然新开发市场提升较快,预计未来3年京津市场依然可以占50%左右。
长期来看,配方颗粒目前仍在市场扩充期,逐步替代中药饮片的市场空间依然非常大,未来或有可能与中药饮片平分秋色。目前6家企业都在积极抢占市场。康仁堂在京津以外区域拓展更多还是来自空白医院的开发,少数是抢占其他试点企业的市场份额。
配方颗粒试点生产仅安徽和吉林两省放开地方试点,目前仅新增安徽济人药业和吉林力源药业两家企业。全国试点短期内不太可能放开,虽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牵头制定国家标准,但目前制定标准的配方颗粒只有100种左右,进度缓慢,至少到2015年之后,标准超过500种才有条件放开试点。即使未来配方颗粒放开试点,市场也基本为现有试点企业占据,同时配方颗粒市场销售渠道拓展,纳入国家医保后市场容量也会迅速扩容。
从09年起,康仁堂所在北京、天津市场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报销,对应收入爆发式增长,利润由亏转盈。11年起,康仁堂对京津以外市场拓展力度加大,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费用增长较快,利润率有所下滑。预计未来3年的康仁堂仍可享受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收入保持快速增长。效益方面,试点放开前,毛利率和利润率可保持相对稳定。
血必净保持较快增长,销售模式已基本调整到位
因12年Q1基数较低(约370万支),而且12年底2600万支新产能释放,13年Q1血必净销量较快( 60%),但12年Q2起销量已基本在600万支以上,因此13年Q2起增速环比会有所回落,上半年整体增长预计在40%左右。
血必净保持较快增长在于:1)脓毒症学术营销活动推动,继续扩大血必净在重症医学中的应用(从IUC到肿瘤、烧伤等其他科室);2)新医院客户开拓,目前已开发2000家医院VS4000家目标医院客户;2)新进医保省份拉动,新增河南,重庆等5省份医保(全国共计纳入22个省市医保),未来争取进全国医保。
血必净自身也具有较强的产品力,是目前国内上市治疗脓毒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唯一用药。作为独家品种,享受专利、中药注射剂审批以及中药保护品种的多重保护,发改委定价50~60元/支,利润空间大。未来纳入全国医保后,血必净的市场空间有望达到8000万~1亿支。
销售模式变革方面,12年血必净出厂价(不含税)已经基本调整到30元/支左右(招标价38~45元/支),代理商仍负责终端的维护,公司以推广费用方式支付营销费用(40~50%的销售费用率)。变革后,大部分原有经销商保留,少部分被整合,空白市场由公司自己队伍开发。总体来看,血必净销售方式变革顺利,过渡平稳,公司对终端医院客户的掌控力有所提升,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增长。
关注新药审批进展以及利润分成比例
公司目前在研项目中有四个一类新药,其中PTS(对甲苯磺酰胺注射液)进展最快。PTS为子公司红日健达康(公司持有其12.5%股权)研发的抗肿瘤一类新药,PTS目前已经完成Ⅲ期临床试验,预计13年7月申报生产。PTS项目列入天津市“滨海新区自主创新重大项目”,通过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预计审批周期在一年左右。
PTS通过了美国FDA“特殊靶向性毒性(Targetedspecialtoxicity)试验”,是国内外第一个肿瘤体内注射的高效、广谱、低毒、特异识别染色的抗肿瘤创新药物。PTS项目由钟南山院士牵头研发,已经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展开晚期肺癌的相关临床研究。早期的探索性临床证实PTS临床治疗晚期肺癌的安全性,可耐受性,肿瘤局部作用效果比较理想。值得关注的是PTS的安全性可能远优于现有的广谱抗肿瘤药。Ⅲ期临床数据也显示PTS的安全性和疗效均较为显著,我们认为PTS获批的希望较大。
目前国内抗肿瘤药物市场在600亿左右,市场增长稳定。PTS作为广谱类抗肿瘤药,可替代细胞毒类、抗代谢类、植物生物碱类抗肿瘤药,市场空间广阔。参考同样具有广谱,低毒性的抗肿瘤药卡培他滨(占2.9%市场份额,终端销售约18亿元),未来PTS的销售额具备超过10亿元的潜力。
红日健达康拥有PTS的全部知识产权,但由红日药业(300026)申报生产,生产批件归公司所有,生产和销售也由公司负责。目前具体利润分成还有待确认。由于前期销售推广费用较高,我们认为公司合理利润分成比例应有70%以上。其他三个1类新药均处于临床前阶段。
公司在研创新药物品种丰富,略上调盈利预测
看好配方颗粒和血必净的持续增长潜力,我们略上调14~15年盈利预测,13~15年EPS0.96/1.30/1.64元(原0.96/1.25/1.55),分别增长55%/36%/27%,对应PE34x/25x/20x。公司成长突出,13年PEG0.89
风险提示
法舒地尔和低分子肝素钙有可能受到广东招标模式的影响;配方颗粒试点管理放开;小非减持风险;中药注射剂的临床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