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今日要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大美永嘉:与您分享慢生活

发布时间:2013-11-19 22:25:33 编辑:郑万云 字体:
核心提示:“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昔日陶渊明笔下如梦如幻的桃花源,如今却成为星罗棋布于永嘉大地的真实田园,旖旎风情,随处可见。

古韵之美:千年文脉似相识

  楠溪江古村落至今还保存着古代文化印迹,百年的时光仍旧无法冲刷去它卓尔不群的魅力。

  200多个古村凝神聚气,如珍珠落盘,撒在“难得”的水畔。古村的规划布局、建筑风貌、楹联碑纪,甚至村名、街名,无不文情脉脉。古村落有很多,永嘉特色却难复制。

  楠溪上游林坑村

  把树木、石头和农妇洗衣的声音还给楠溪,还给每天的清晨。我只要一小块的文字和一巴掌的蓝,我要在高山下面小心地将它保存,我的沉思将一直延伸到暮年时光。多情的诗人,沉思的画家,静坐在木质长廊,徜徉于幽静小巷。

  四面环山的林坑古村落,村舍从一个石板桥的两侧向山边依次搭建,屋瓦毗邻。古朴的民居,是浙南地区典型的以竹木作支撑结构的房子,白墙青瓦之间浸透着村子里传承百年的历史印记,宁静的院落,鸡犬相闻,还保留着一股浓郁古风。炊烟袅袅、倦鸟夕阳、树影婆娑。在这里,与你交臂而过的,或是提篮剜菜的村姑,或是挑柴归来的农夫,一个鲜活的乡村像竹篮里哧楞楞的青菜,淋着野地里的露水,散发着泥土的清香,就这么有生气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楠溪中游村落群

  岩头,苍坡,两个古村的地理位置很近,距县城三十公里左右,村落的建筑风格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不过更吸引人的是它们各自的、细微的独到个性:华美的丽水街如一条金簪,把岩头村装点成一个风情万种的花旦;以文房四宝布局的苍坡村堪比一位诗文相伴的青衫少年。

  “护城湖中栽荷花,绿树丛中隐古塔。杨柳滋味满湖堤,上下花园红间绿。横巷直街行方便,三进两院大住宅,房前屋后清泉水,亭台楼阁巧安排。”初秋,楠溪的天空虽飘着绵密细雨,在丽水街可以得一方荫蔽。光滑的鹅卵石熨贴着脚底,右手边的长廊一通到底……丽水街街面是两米多宽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一边是鳞次栉比的店铺,都是两层楼的古建筑,路的上方是从店铺延伸出来的廊檐,廊檐的外侧设有美人靠,游人可以休息观景。

  苍坡离岩头不远,远远就能望见牌楼式样的苍坡溪门,也就是村子的大门。天气晴朗时,老人们在和煦的阳光下坐成一排,或谈论或休憩。笔、墨、纸、砚,谁能想象一个村落布置的格局竟然是文房四宝。村子的西面有一座笔架山,在面对笔架山的地方,用方砖和条石铺成一条长街,长约三百米、宽两米,这就是笔街。在东西方位,各有一个水池,是为砚池。双池边沿靠近笔街的地方各放置一块大石条,意为墨,而方方正正的村落如同一张白纸,平铺在笔砚之间。站在笔架山上向东俯视,笔墨纸砚的构图一清二楚。风雨沧桑,仍然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墙、路道、住宅、亭榭、祠庙、水池以及古柏等,处处显示出浓郁的古意,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村民讲述古老的传说

  楠溪江畔的古村,每一个都有它自己的传说。

  41岁的埭头村农妇周景艳如是介绍该村的“松风水月”宅的得名:“松风,后山坡上松树拥幕,松风吹来,松涛阵阵不绝于耳;水月,月中之夜特别是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月映水中,在此赏月,情趣俨浓”。这一段介绍,她烂熟于胸,娓娓道来,却实在让人惊艳。

  周景艳告诉我们,“松风水月”的价值,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陈志华教授发现的,埭头的乡土建筑还被陈教授写进了《楠溪江中游古村落》一书里,陈教授曾经五次来到埭头村,而她为了说好这些解说词,细细去翻阅了陈教授的这本书。

  在岩头镇苍坡村,有一个故事流传了八百年。

  八百年前,李氏先祖李西斋在仁济庙前种下了几棵柏树,但是村人并不爱惜,有人攀折树枝,还总有人顺手把牛犊栓在柏树上。为了提醒村人,李西斋宣告了族规,若是有人再把牛栓在树上,就要把牛杀掉,以儆效尤。而后,李西斋设计了一幕,他买了一头牛犊,偷偷让自家长工栓在了树上,而后不由分说宰掉了牛犊,让村人分食了牛肉。从此,这几株柏树受村人爱惜保护,顺顺当当长成了参天大树,目前已是八百岁高龄。

  村民李修针老人说,这个故事早已经写进了族谱。村里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已熟知。而苍坡人爱惜树木成为传统,许多人家院落里都植有上了年头的香樟、枫树,炎炎夏日里也是满院的清凉。

  丽水街111号,开了一个小门,一位白发老人坐在竹制靠椅上,看着丽水街上的人来来往往。她是今年95岁的李美凤老人,她的生活见证了丽水街的发展变化。

  “在我还这么小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跑马场,没有这样的房子和长廊”。老人边讲述边向记者比划了半米左右的高度。

  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年),岩头村由八世祖金永朴主持,进行全面规划修建,主要内容包括选址、水系、布局、防御系统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丽水湖的建设。

  “建设丽水湖时,村里还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李美凤慢慢道来,“当年的人们将丽水湖挖到如今老人亭的位置时,这里的湖水泛了红色。以前的人们的说法就是挖断了龙尾(现在据说是由于湖水铁离子含量高,湖水会呈偏红色) ,所以就不敢再挖下去,于是将挖出的泥石,填在了东缘建成了蓄水堤。”楠溪江的古村,一砖一瓦一墙都诉说着历史与故事,楠溪江的古村,只待你静静走过,看尽明朗清溪,听罢各人故事,每处皆不同。(记者 林琦 陈胜豪)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