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盼着肝功能能尽快达标,早点上手术台。”躺在病床上的黄钦忠声音沙哑却透着一丝执拗。这位49岁的汉子从未想过,一场突如其来的肝癌,会让本就历经风雨的家庭彻底陷入绝境。如今,首次肿瘤消融手术后已过去数月,二次手术因身体条件不达标一再延期,而耗尽积蓄的治疗费,更成了横在他生命前的一道鸿沟。
今年正月,黄钦忠因身体不适接受骨髓穿刺检查,被确诊为肝硬化,进一步检查后肝癌的诊断更是如晴天霹雳。为抓住治疗时机,他火速前往上海中山医院接受肿瘤消融手术,原计划几周后进行的二次手术,却因肝合成功能未达标、体力严重不支,一推再推,至今已延期3个月。

这已是黄钦忠住院的第7个月,他说5月5日开始,为了调节肝合成功能达到第二次手术条件,他每天都在不间断地打针治疗。每天只能在病榻上静静等待每十几天一次的定期检查,血小板、白蛋白指数的细微变化,都牵动着他和家人的心。“把肝功能打起来”,成了支撑一家人前行的最大心愿。
首次手术花费的5—6万元,黄钦忠选择独自承担,起初不愿将病情告知老家的兄弟姐妹。可抗癌治疗绝非“闪电战”,而是一场耗钱耗力“持久战”。随着下半年住院费和二次手术费陆续告急,他再也瞒不住,靠姐姐、弟弟支持,后续治疗付出了3万多元治疗费。
黄钦忠在家排行老三,早早从桥下镇老家搬到瓯北街道前牌村,今年2月,他还在阀门厂工作,是家里的顶梁柱之一。而他的家庭,早已被接连的病痛拖入泥潭:70多岁的母亲两年前罹患胰腺癌,姐弟几人轮流照料、四处筹钱,最终花去6—7万元医药费,仍未能留住母亲的生命;负责照料母亲的四弟,本身要承担家庭重担,既要抚养女儿,又要偿还房贷,近来因长期操劳胃部频频不适;80岁的老父亲腿脚不便,日常起居也需要人照料。
经营着一家小面馆的姐姐,成了家中新的“顶梁柱”。白天她在面馆里忙前忙后,亲力亲为打理每一件事,晚上却最怕接到两个弟弟的求助电话——一边是病床上急需治疗费的黄钦忠,一边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四弟。“日子过得鸡飞狗跳,不知道还能从哪‘抠’出医药费。”姐姐的话语里满是疲惫与无助,可即便如此,兄弟姐妹几人仍在尽力拼凑,两千元、上千元的援助从未间断,只为给黄钦忠争取一线生机。
生命不该在困境中凋零,家庭不该在磨难中崩塌。如果您愿意向黄钦忠伸出援手,无论是一句温暖的鼓励,还是一份微薄的捐助,都能为他的抗癌之路注入力量,帮这个饱经磨难的家庭渡过难关。捐助咨询可拨打本报热线67261234、829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