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十七载护江路:王益明与楠溪江的“碧水之约”

发布时间:2025-11-12 作者:沙一穗编辑:李渊博来源: 字体:
核心提示:践行绿色环保,也许是许多人公益之路的起点。在永嘉,有一群人因守护母亲河楠溪江的共同情怀相聚,王益明便是其中一员。十七年前,公益创投“守护百万人民大水缸”志愿服务项目的招募,让怀揣楠溪江情结的他与永嘉县慈善总会绿色环保义工队结缘。近日,这份跨越十七载的坚守终获殊荣——王益明荣获“2024年度温州市优秀义工”称号,为他的护江之路添上了一枚沉甸甸的勋章。

  践行绿色环保,也许是许多人公益之路的起点。在永嘉,有一群人因守护母亲河楠溪江的共同情怀相聚,王益明便是其中一员。十七年前,公益创投“守护百万人民大水缸”志愿服务项目的招募,让怀揣楠溪江情结的他与永嘉县慈善总会绿色环保义工队结缘。近日,这份跨越十七载的坚守终获殊荣——王益明荣获“2024年度温州市优秀义工”称号,为他的护江之路添上了一枚沉甸甸的勋章。

  从见证者到“民间河长”的坚守

  “化工污染需要三五十年才能恢复,生活污染虽能较快改善,却也不能掉以轻心。”深耕护水一线多年,王益明对楠溪江的“病痛”了如指掌。这条承载着永嘉、乐清百万群众饮水安全的“大水缸”,既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曾是全国人民心中的“诗与远方”,却也长期面临着采砂、非法捕鱼、垃圾倾倒等生态挑战。

  从50年前小农经济时期的“靠水吃水”,到10年前人口陡增带来的污水直排,再到缺乏垃圾处理设施引发的污染难题,王益明是楠溪江生态变迁的亲历者与见证者。而这份见证,最终化为他挺身而出的责任。前年,鹤盛镇下家岙村出现村民用大型挖掘机私自采砂的情况,王益明第一时间上前劝导。面对村民“这是本村资源”的认知误区,他耐心解释:“过度采砂会导致泥沙流失、滑坡,大量泥沙石块涌入河流,直接恶化水质,影响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眼前小利换不来长久发展。”

  垃圾倾倒更是楠溪江的“顽疾”。王益明曾目睹多辆渣土车深夜在江边倾倒建筑垃圾,也曾见过一些水域堆满青灰色淤泥、整座带钢筋卫浴的老屋横亘河中,水污染场景触目惊心。由于缺乏垃圾消纳场,倾倒问题难以根治,他便提出“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方案:一方面引导村民远离江畔倾倒,另一方面倒逼相关部门增加清理频率、用沙土覆盖垃圾,尽全力弥补生态损害。

  为了让护水更专业,王益明给自己“加压”:他研究水文知识,学习水质检测方法,能精准判断水中富营养物质及农药、铁锈等污染成分,他深耕《水污染防治法》《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等法规,让每一次劝导都有法可依。楠溪江一、二、三级水源地的功能定位不同,他便专门制作“督办单”,密密麻麻记录着每处污染的日期、地点、照片、整改建议及污染类型,从畜牧养殖垃圾到工业排放,无一遗漏。“民间河长”的责任,在这些细致的记录中愈发清晰。

  环保志愿者的“协同作战”之道

  “志愿者劝诫千百句,不如政府部门联合一次出手。”这是王益明护江多年的深刻感悟。他始终明确:“环保志愿者是政府的真朋友,绝非对立面。”三年前,岩头镇一处承包商投入200多万元打造房车营地,平整土地、铺设绿道,计划开发皮划艇项目。王益明发现该营地地处楠溪江一级水源地,立即将情况反馈给相关部门。恰逢县内开展联合大整改,该营地最终依法歇业,守住了水源地的生态底线。

  作为监督者与“民间河长”,王益明与属地乡镇生态环境分管领导、专职委员建立起紧密联系,形成“提供整改名单—推进整改—及时回复”的闭环机制,确保每一个污染问题都“事事有回应”。针对偷倒垃圾这一顽疾,除了大部分乡镇采用的定期清运处理办法,岩头镇在问题频发区域加装监控、护栏和声控报警装,设置立警示牌;枫林镇则与桥下镇的温州绿颐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合作,将垃圾统一回收处理,从源头探索治本之策,这些举措背后都有他的推动身影。

  护江不仅要“堵”,更要“疏”。王益明等环保志愿者走进村社,通过讲座、便民服务等形式,从老年人健康等贴近生活的角度,向村民普及“清水无价”的理念。如今,岩坦镇源头村已打造成“零污染村”,通过地质改良、剿灭劣五类水、建设无废乡村,当地红薯等农产品因生态优势附加值倍增,成为网红热销品。在此过程中,王益明是见证者、参与者。

  十七年光阴,王益明用行动诠释了“见证者、监督者、民间河长”的三重担当,也见证着楠溪江从生态挑战中逐步焕发新生。如今,永嘉县绿色环保义工队岩头支队正式成立,这份守护楠溪江的信念正薪火相传。“志愿者是政府的‘第三只眼睛’,更是生态保护的‘毛细血管’。”王益明说。当“大手拉小手”的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当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人加入护江队伍,楠溪江的碧波清流,便有了最坚实、最长久的守护。

原标题:十七载护江路:王益明与楠溪江的“碧水之约”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