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界坑乡   ->  正文
界坑:“统购统销”盘活山乡资源

发布时间:2025-10-23 作者:汪霞霞编辑:周艺来源: 字体:
核心提示:在我县偏远的界坑乡,中秋前的忙碌景象与往年大不相同。以往,村民们正为家中“吃不完”的余粮如何变现而发愁;如今,由全乡9个行政村共同持股的“强村公司”,像一根闪亮的“金线”,将散落在大山深处的笋干、大米、菜干等“土宝贝”一一串联,编织成一条坚实的“共富链”。

  在我县偏远的界坑乡,中秋前的忙碌景象与往年大不相同。以往,村民们正为家中“吃不完”的余粮如何变现而发愁;如今,由全乡9个行政村共同持股的“强村公司”,像一根闪亮的“金线”,将散落在大山深处的笋干、大米、菜干等“土宝贝”一一串联,编织成一条坚实的“共富链”。这条链,一头连着农户的灶头田埂,另一头,则通过市场运作,伸向广阔的消费市场。

  从“提篮小卖”到“统购统销” 一家公司盘活一方资源

  界坑乡兴发村的汤裕挑和家人,正手脚麻利地将刚从村民手中收购的高山大米进行称重、封装。这些过去可能因销路不畅而沦为鱼饲料的优质大米,如今被打扮成精致的礼盒,成为今年强村公司中秋礼品套餐里的“明星产品”。

  “以前都是靠朋友找朋友帮忙,不方便,有些卖不掉的就给田鱼吃,挺可惜的,种起来也很辛苦。”村民麻丁富刚刚送来了3000斤大米,收入一万多元,脸上洋溢着踏实笑容,“这次乡里统一收购,每斤3.5元,我就不用担心了。”

  据强村公司的订单需求,今年至少需收购2万多斤大米用于礼袋包装。像汤裕挑这样的种植大户,如今义务当起了公司的“协调员”,负责本村的收购、包装和初运。“我们村大米种得比较多,农户销路比较困难。”汤裕挑说,“现在强村公司统一收购,我就帮忙收过来,统一配送,也算是为村民尽一份微薄之力。”

  午后,满载着400袋包装大米的货车,沿着蜿蜒但平整的新路驶出大山。两小时后,这批货物便抵达位于桥下镇的强村公司仓库。在这里,职业经理人蔡建东正和员工们一起,为纷至沓来的5000多份订单进行最后的配货。

  “销售额约82万元。”蔡建东介绍道,这份忙碌的背后,是界坑乡农产品销售模式一场静悄悄的彻底变革。

  从“山窝窝”到“云平台” “线上+线下”打通销售任督二脉

  变革的核心,在于“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销售策略。线上,信岙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广有了一个新身份——“带货主播”。“这个是我们村民清明前挖来的笋,洗得清清爽爽,再晒好起来的笋干,烧起来味道好兮好!”在直播间里,他操着一口带有乡音的“温普”,热情洋溢地向网友介绍着界坑乡各村的特色农产品,真诚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我播一天只有一单成交也是好的,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助农直播间。”

  镜头之外,他的角色同样重要。他穿梭于堂前屋后,上门到村民家中收购农产品。“我在看直播间里,这个给你卖多少钱,直播间里给你吆喝一下。”这是他对村民最朴实的承诺。

  见到陈文广再次到来,78岁的吴彩莲老人笑着拿出前不久晒好的苦楮豆腐干和芥菜干。“书记今天来收干货,我们可开心啦,我们年龄大了,换点钱给自己用,挺好的。”简单的对话,道出了村民心中的喜悦。村民张冬华今年晒的200多斤干货也几乎销售一空,“前几年,家里晒了100多斤的笋干,卖不掉吃不完,放着都长虫子了,今年200多斤全都被收走了,刚开始是25、26块钱一斤,后面大概在20块钱左右。”价格稳中有升,让她的干劲更足了。

  “今年在信岙村、赤岩头、饭盘尖,总共收了2000多斤笋干,基本都由强村公司消化,还有直播间用。”陈文广表示,这种“统购统销”的模式,为分散的农产品找到了稳定的出口。

  线下,以职业经理人蔡建东和副乡长赵苑翔为代表的“推广队”,主动走出大山,跑展会、进食堂,为公司的“界莫”品牌开拓市场。“通过参加展会,慢慢打开产品的知晓度,让大家知道这些产品来自永嘉,来自界坑。”赵苑翔说。

  从“卖原料”到“卖产品” 破局瓶颈探索跨域合作新路

  初获成功的同时,“强村公司”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界坑乡各村物产分散,且多为初级农产品,产品单一和产能有限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今年端午跑订单时,很多单位工会负责人提出意见,说我们乡里大多是初级农产品,一开始只有笋干、芥菜、番薯干、土豆片这些,产品比较单一。”蔡建东回忆道,“他们希望我们开发以初级农产品为核心的深加工产品。”

  初级农产品缺乏竞争力,该如何破局?

  界坑乡选择了“借力发展”的智慧之路。他们主动与缙云、庆元等食品加工产业成熟的周边县市合作,将本地的黄桃、红薯、笋干等优质原料进行深加工,开发出黄桃干、百合面、火锅笋片等高附加值产品。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界莫”品牌的产品线,更探索出一条跨区域合作的“共富”新路。

  “我们想尽办法开发更多深加工产品,这样能帮老百姓卖更多货,让他们多一份收入。”蔡建东说。赵苑翔副乡长则看到了更长远的发展:“打开销路后,有了订单,就可以倒逼订单农业,与农户沟通下一步生产什么、种植什么,把整个产业发展起来。”

  从昔日零敲碎打的“提篮小卖”,到今天规模化的“抱团发展”;从最初只能“卖原料”,到如今精深加工“卖产品”,界坑乡的“强村公司”模式,为破解偏远山村发展的共性难题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样本。它不仅实实在在地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让村民们对脚下这片土地重燃了信心与希望。

  品牌打造与产能提升之路依然漫长,但这条由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村民参与的共富之路,无疑已经迈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在大山深处,这条由“金线”编织的共富链,正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坚固。

原标题:界坑:“统购统销”盘活山乡资源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