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溪下动态   ->  正文
800米高山上结致富“果”

温大教授姜年权团队点“荒”成金打开溪下乡共富门

发布时间:2025-10-15 作者:刘曦编辑:周艺来源: 字体:
核心提示:高山之上,黄瓜满棚。在永嘉县溪下乡楠源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果蔬基地里,温州大学教授姜年权团队种植的黄瓜近日喜获丰收,比温州平原地区提早一个月上市。

  高山之上,黄瓜满棚。在永嘉县溪下乡楠源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果蔬基地里,温州大学教授姜年权团队种植的黄瓜近日喜获丰收,比温州平原地区提早一个月上市。这不仅有效缓解了浙南地区夏季“不耐高温蔬菜”供应难题,也让昔日荒芜的山地重焕生机,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田”。

  清晨6点,基地大棚内已是忙碌一片。茂盛的藤蔓间挂满翠绿带刺的黄瓜,村民们手法娴熟地采摘装箱。59岁的姜年权教授皮肤黝黑,脚穿胶鞋,正和村民一起忙采收。作为团队带头人,他常年往返于大学讲堂与高山田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溪下乡位于楠溪江源头,平均海拔771米,高寒多旱是摆在当地农业发展面前的“拦路虎”。如楠源村距永嘉县城近百公里,山高路远,土壤贫瘠,保水保肥能力弱,部分耕种层土壤仅七八厘米厚度,当地乡民纷纷外出谋生,土地荒芜。今年初,在乡政府的牵线下,姜年权带领团队进驻楠源村,复垦80亩荒地,搭建新型大棚,开展“传统+科技”复合种植。

  “温州平原气温高,不少蔬菜难生长,以往要靠山东、云南等地外地调运。我们利用高山气候优势,打好‘时间差’。”姜年权介绍,目前基地每日采收黄瓜约2000公斤,批发价每公斤4.8元至5.6元,直供温州市场,因新鲜质优备受青睐。

  每周二和周四上午,姜年权需回校上课,回校时他会仔细叮嘱村民,浇水采摘管理等细节。农忙时,有30多名村民在此工作,日收入150—200元。村民麻金妹此前在外经营小本生意,返乡后得知村里建起蔬菜基地,果断加入基地“上班”。

  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废弃荒地成了“致富田”。据悉,该项目一期占地80余亩,已投资270万元。黄瓜丰收同时,油麦菜也即将上市,菠菜已在田间冒芽。“现在平原还不能种植菠菜,菠菜超过25℃种植就比较困难。”姜年权坦言高山蔬菜上市,主打“时间差”。

  扎根在土地里,姜年权还有更大的盘算,明年准备落地研究近十年的专利技术——“一种全生长要素最优的植物栽培方法及其装置与应用”。该专利支撑下的无土栽培技术,由营养液“量身定制”培育高山蔬菜,实现品质、口感和外观可控,可有效破解土壤肥力较弱难题,让土地“四季无休”高效耕种。“我研究的无土栽培,投入产出比具有优势,可达1:2,简单来说,就是一亩地投入1万元,收成可达2万元,我选用一小块田实验过。”将实验落到田间,姜年权对下一轮大面积耕种,言语间充满期待和信心。

  姜教授来种田,也唤醒了更多土地。目前,溪下乡麻茶村、陈山头村等多个村社也陆续开展荒地复耕,期待依托姜教授团队技术支持,打造集科研教学、果蔬采摘、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技推广示范基地。

  当专家智慧与农民经验深度融合,曾经制约发展的低气温、高海拔等高山特性,正转化为溪下乡乡村振兴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农业科技激活沉睡的高山资源,也正打开这里共同富裕的新大门。

原标题:800米高山上结致富“果”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