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下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与枫林镇镬炉村“田家莫上隐”综合体共同签署数字游民项目合作协议,并为该学院的实习实践基地揭牌。未来,这里将成为高校学子的创意实践场,吸引更多数字人才栖息,青年人才可以带着创意与技术下沉乡村,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校地携手打造创意实践新场地
今年暑假,市级文化特派员夏志良带领师生团队入驻镬炉村,通过井盖绘画、留守儿童辅助教育、农产品包装设计等项目激活了乡村创新动力。新学期伊始,他们再次集结,携更强“高校力量”再度奔赴乡村。“学生光是学习纸面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在实践中加强技能输出。”夏志良说道。因此,他们决定将镬炉村作为实习实践基地,校、村、企三方建立了良好的连接与反馈机制。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叶婷婷表示:“镬炉村吸引了很多青年返乡入乡,拥有研学基地、民宿等项目基础,正好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而学校的人才资源又能为村庄发展注入新活力。”
当高校智慧遇见乡村实践,一场关于人才、创意与乡村发展的对话在镬炉村文化工作室展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团队与当地村干部围绕村庄发展需求深入交流,如何把“镬炉村”这张名片推广出去、留住返乡青年、将高校创意应用于乡村实际,成为此次交流的核心议题。
此前,在青年创意的加持下,如今的镬炉村已成为网红打卡地,不仅村容村貌得到提升,经济收入也实实在在增长。周末及节假日入住游客达数千人,巨大的客流量为项目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吸引并留住更多青年人才,镬炉村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政策。镬炉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少郎表示:“返乡创业青年来村里发展,我们免三年租金,并给予一定的装修补贴。只要他们把技术带过来,其他需求我们全力支持。”
数字游民打破空间限制新群体
而吸引这些青年的关键,正是“数字游民”这一新兴工作模式。何为数字游民?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学院教师胡朝朝解释道,这是“一群依托互联网打破地理限制的工作者”,他们在实现远程办公的同时,还能享受乡村舒适的生活环境。“他们可以赚一二线城市的钱,到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来消费。”永嘉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较低的居住成本,成为吸引数字游民的绝佳“栖息地”。胡朝朝认为,数字游民社群能有效将先进产业引入乡村,“互联网已经打破了空间限制,先进产业引入乡村后可有效聚集,反哺乡村发展。”
作为青年入乡的关键一环,“田家莫上隐”综合体已配备草坪活动区、共享办公区等基本设施,还建有餐厅、民宿、露营基地和咖啡店等特色配套,可为入乡青年提供从高速网络、创客空间、现代化设备到行业导师、创业基金申请、政策咨询的“一站式”服务,在满足数字游民“工作+ 生活”双重需求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艺术体验和休闲消费新场景。田家莫上隐咖啡馆店长黄泽鹏表示:“我们正在搭建一座连接青年梦想与乡村发展的桥梁,让青年不只是在乡村工作,而是与乡村共同发展。”
青山绿水间,百个工位虚席以待;数字网络上,创意人才破壁而来。高校智库与乡村实践场的直接嫁接,探索出一条人才下沉、创意下乡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叶婷婷透露,未来,学生将深度参与村庄的文创产品开发、IP形象设计、非遗文化VR数字化、村貌提升改造等真实项目,让高校的创意资源持续不断地流入乡村。“我们的课程开发也可以从镬炉村提取很多灵感素材,这是双向共赢的局面。”叶婷婷说。
随着实习实践基地和数字游民概念的落地,永嘉的乡村不再只是风景明信片上的静态画面。高校学子的创意能在这里找到孵化土壤,乡村里绽放的生机也能成为高校课程研发的养料。一幅通过“数字游民”汇聚创意人才、激活乡村产业、探索共富路径的新画卷,正在永嘉的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