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丹娜丝”带来的强降雨和大风,让乌牛街道的早稻种植户们揪紧了心。成片即将成熟的早稻倒伏田间,县农业农村局迅速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地头,手把手指导灾后补救,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7月9日,在西垟村的稻田基地,原本饱满金黄的稻穗如今大片贴伏在泥泞中,部分大棚薄膜被吹翻、棚体受损。种粮大户周永乾踩着泥水穿梭其间,眉头紧锁。“今年稻子长势是近几年最好的,本指望亩产超千斤,没想到台风一来,600多亩水稻里95%都倒了,就剩山边40来亩稍好点。”他坦言,一夜没合眼,眼下最愁的是收割成本要增加一半,还得跟时间赛跑。
马岙村的马建德同样愁容满面。他种植的160多亩早稻在台风中全部倒伏,“今年是我种了十几年地长势最好的一年,原估算亩产干谷子能超1300斤,比往年高出几百斤,本打算这周一收割,全被台风打乱了。”好在50多亩刚插秧的单季稻未受影响,给了他一丝慰藉。
“倒伏后田间湿度大,稻谷很容易发芽变质,必须立刻开沟排水!”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杨焕清在田间指导时反复强调。他和同事们仔细查看水稻倒伏程度、籽粒成熟度,为农户量身定制补救方案:轻度倒伏的可人工扶起扎捆,减少稻穗接触地面;严重倒伏且籽粒成熟的,要抓住晴天抢收,避免霉变。
针对灾后管理,农技人员特别提醒,倒伏后切勿盲目浇水施肥,以防加重病害。“雨水过后要重点预防百叶枯病等细菌性病害,哪怕田间暂未发病,也要及时用药预防,避免后期病害爆发。”杨焕清说,只有做好排水、抢收和病虫害防治,才能尽量保住收成。
目前,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农户们正忙着排水、查看稻情,等待天晴后全力抢收,努力从台风留下的“创伤”中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