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乌牛街道在去年单一孵化器2.4万平的基础上,明确以邦达新能源产业孵化园为核心载体,延伸打造"孵化器+创业苗圃+加速器"多元化场景,并经市科技部门认定新增创业苗圃1.2万平方米和加速器1.2万平方米,新增孵化面积2.4万平方米,累计已达4.8万平方米,列全县第1。
去年以来,乌牛街道结合产业实际,鼓励辖区企业盘活空间,成立科技孵化器运营机构,谋划创建了邦达新能源产业孵化园。去年全年经认定孵化面积2.4万平方米,创成孵化企业25家,新增青年创业创新人才417人,园区内全年实现产值4.38亿元,增速达46.2%。
“今年,我们围绕大孵化器集群建设要求,继续深化邦达新能源产业孵化园建设。”乌牛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街道深化产业链协同,加快强链补链,围绕华研新能源、炬芯微电子等新能源企业,今年园区内新建成1200平方米共享实验中心,配备70台检测设备,开放检测能力至产业游上下链企业,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以及招投标咨询服务。今年以来,已新增孵化团队人才10人、在孵企业6家,完成率20%,列全县第1。
期间,街道全力做好邦达新能源产业孵化园人才、技术、生活配套等服务。一方面,依托园区平台,强化"双招双引"工作,截至目前,园区引入"国千"人才2人,"省千"人才2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新增青年创业创新人才153人。另一方面,推动在孵企业加速产业化,去年华研新能源有限公司实现产值1.9亿元,增速225%;炬芯微电子新获6个发明专利、28个实用型专利。
乌牛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街道将紧盯目标,确保完成全年任务的同时,努力提高孵化质量,按照市级孵化器要求,做好匹配度工作,推动园区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争取纳入省级"链主"企业培育计划。同时,鼓励辖区企业参与孵化器创建,为全县大孵化器集群建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