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部门播报   ->  正文
共筑瓯江山水诗路新高地

我县举办纪念谢灵运诞辰1640周年交流座谈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1 作者:胡丽凡 李望编辑:李渊博来源: 字体:
核心提示:暮春四月,瓯江两岸草木葱茏,诗韵流芳。为纪念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诞辰1640周年,深入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战略,4月18日至20日,我县举办纪念谢灵运诞辰1640周年交流座谈活动。本次活动由县委宣传部、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指导,永嘉县山水诗研究会主办,鹤盛镇人民政府、大若岩镇人民政府、乐清市白石街道协办,联动省诗联和市县兄弟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永嘉,沿着谢灵运千年足迹,探寻山水诗韵的源头活水,为打造瓯江山水诗路新高地注入文化动能。

  暮春四月,瓯江两岸草木葱茏,诗韵流芳。为纪念中国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诞辰1640周年,深入贯彻浙江省委省政府"四条诗路"文化带建设战略,4月18日至20日,我县举办纪念谢灵运诞辰1640周年交流座谈活动。本次活动由县委宣传部、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指导,永嘉县山水诗研究会主办,鹤盛镇人民政府、大若岩镇人民政府、乐清市白石街道协办,联动省诗联和市县兄弟单位的专家学者齐聚永嘉,沿着谢灵运千年足迹,探寻山水诗韵的源头活水,为打造瓯江山水诗路新高地注入文化动能。

  山水寻踪启新篇

  19日,与会人员们沿着谢灵运笔下的山水脉络,深入我县石门、绿嶂山、大若岩陶公洞,鹤阳、蓬溪村等古村落。探访谢灵运笔下“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的石门与绿嶂山。石门峡谷中,峭壁对峙如门,楠溪江水奔涌而过,激荡起千年回响。移步绿嶂山,层峦叠翠间,一条古驿道蜿蜒而上。据考证,这条古道正是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开辟的‘谢公屐’遗迹。当年他在此留下‘裹粮杖轻策,怀迟上幽室’的诗句,足见其对永嘉山水的痴迷。

  从石门的雄奇到绿嶂的清幽,从陶公洞的玄秘到古村落的乡愁,此次探访不仅是一场追寻诗祖足迹的文化之旅,更是一次凝聚智慧、共谋发展的思想碰撞。每一处古迹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大家沿着谢灵运曾经的足迹,感受千年山水诗韵的浸润,领略瓯江沿岸独特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沉浸式体会谢灵运笔下山水的魅力。

  共织千年诗路同心圆

  次日的座谈会上,知名专家学者们围绕谢灵运山水诗的研究、瓯江山水诗之路的打造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大家引经据典,从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文化价值,到瓯江山水诗路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推广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且深刻的发言。在互动交流中,现场气氛热烈,各方代表畅所欲言,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我县进一步挖掘山水诗文化内涵、提升瓯江山水诗路影响力建言献策。

  浙江省诗词与楹联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之江诗社社长郭星明在座谈会上表示:“这次的机会相当难得,永嘉山水诗研究会在整个瓯江山水诗路的全流域文化提升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温州和丽水作为瓯江山水诗路的重要节点,一直缺乏交流平台,此次平台的建立意义重大。众多专家齐聚交流,是一件大好事。借此机会,我提出全流域、高水平、深入研究三个话题,为两地未来深入交流诗词及提升研究运用水平提出建议。”永嘉山水诗研究会会长李建初称:“多年来,我们一直希望能与温州各地、丽水等地区共同打造山水诗路。我们接连几天考察谢灵运曾走过的地方,共同探讨后深刻认识到,永嘉文化底蕴深厚,应作为山水诗路新高地精心打造,后续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

  文化赋能启新程

  此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为瓯江山水诗路的打造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专家学者们纷纷表示,谢灵运的诗歌是瓯江山水诗路文化的瑰宝,要深入挖掘其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瓯江山水诗路的魅力。同时,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加强区域合作,整合资源,打造更多以瓯江山水诗路为主题的文旅产品和线路,提升诗路文化带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让瓯江山水诗路成为一条闪耀在浙江大地上的文化旅游长廊,让更多的人在欣赏山水美景的同时,领略到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我县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挖掘和利用谢灵运山水诗文化资源,加快推进瓯江山水诗路建设,努力将永嘉打造成为瓯江山水诗路文化高地、文旅融合样板地,让千年山水诗韵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原标题:共筑瓯江山水诗路新高地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