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初心如磐践公益 平凡善举聚暖流温州市优秀义工徐小敏的公益之路

发布时间:2025-04-01 作者:潘金花 沙一穗编辑:周艺来源: 字体:
核心提示:十年时光,于历史长河不过白驹过隙,于个人却是漫长岁月。徐小敏,这位刚刚荣获“2024年度温州市优秀义工”称号的平凡女性,她用十年时光,将点滴善举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了永嘉县偏远乡村的角角落落,为无数人送去希望与温暖,在永嘉县的山水间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公益篇章。

  十年时光,于历史长河不过白驹过隙,于个人却是漫长岁月。徐小敏,这位刚刚荣获“2024年度温州市优秀义工”称号的平凡女性,她用十年时光,将点滴善举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了永嘉县偏远乡村的角角落落,为无数人送去希望与温暖,在永嘉县的山水间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公益篇章。

  老人们口中的“开心果”

  作为县级优秀教师,徐小敏在教育领域发光发热,而在公益之路上,她同样步履不停。2015年,徐小敏毅然加入楠溪驿站助农义工队,并投身于永嘉县上塘雨花斋的为老服务中,从此开启了每周雷打不动的爱心陪伴。她为老人诵读经典,那一句句朗朗书声传递着文化的力量;细心修剪指甲,温柔触碰间满是关怀;耐心倾听家长里短,用专注与理解给予老人心灵慰藉。老人们总爱拉着她的手,亲昵地称她为“开心果”。

  为了给老人提供更专业、贴心的服务,徐小敏不惜自费远赴多地学习中医推拿与心理学,将艾灸、按推技法带进偏远山村,为老人舒缓身体的不适,更用心理学知识抚慰老人孤独的心灵。即便工作日教务繁重,她也从未停下公益的脚步,总是利用周末、寒暑假,奔赴最偏远、最需要帮助的地方。一位82岁的阿婆曾满含热泪地说:“小敏比我亲闺女还贴心,我这把老骨头全靠她记挂着!”徐小敏以身体与心灵的双重呵护,让乡村老人的晚年充满温情。

  关爱山区留守儿童

  在关注乡村老人的同时,徐小敏也敏锐地察觉到山区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问题。她迅速行动起来,精心开设了“安全课堂”“心理辅导课”,累计授课300余次,教孩子们如何防溺水,传授情绪管理的方法。不仅如此,她还跋山涉水,一家家走访偏远家庭,为残疾儿童实现“微心愿”。

  曾经,一个12岁的女孩总是戴着口罩,眼神里满是自卑与怯懦。原来,女孩的父亲精神残疾,母亲常年在外,家庭的困境让她封闭了自己。徐小敏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通过多次耐心的心理疏导,为女孩和母亲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最终,女孩勇敢地摘下了口罩,重新拥抱阳光,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吃饱穿暖只是基础,心灵的陪伴才是治愈伤痕的良药。”徐小敏的话,深刻诠释了公益的深远意义。

  打造助农义卖公益品牌

  2020年疫情突如其来,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楠溪驿站助农义工队连夜组建10个公益团购群,徐小敏负责永嘉县助农公益3群。那段时间,她白天深入田间地头,分拣包装蔬菜,晚上又化身“配送员”,将新鲜菜品送至封控小区。她坦言:“能多卖一点,菜农就少一点损失。这是我的责任,更是我做公益的初心。”此后,徐小敏将助农行动常态化,带领团队不断拓展助销品类,成功打造了助农义卖公益品牌。截至目前,已累计销售生姜、番薯,大米、水果等农产品120余吨,惠及农户300多户。

  东城街道绿峰村村民徐大爷住院期间,几千斤的玉米成熟无法出售,心急如焚。徐小敏得知后,第一时间赶到田里查看情况,随后迅速发动义工队帮忙。大家齐心协力,你20斤、我30斤地购买,用三天时间,就将徐大爷的玉米销售一空。捧着销售款,徐大爷激动得哽咽不已:“这些玉米能变成药费,多亏了小敏这座‘爱心桥’!”徐小敏深知,助农不仅是卖产品,更要建立起可持续的帮扶链,让农户真正受益。

  用十年坚守感染身边人

  十载春秋,徐小敏的足迹遍布永嘉县的几十个偏远村落。她不仅自己默默付出,更以自身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人。在她的带动下,教师、医生、企业家等500余人纷纷加入公益行列,共同传递爱心与温暖。“公益不是少数人的全力以赴,而是多数人的力所能及。”这是徐小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一直践行的公益理念。

  如今,楠溪江畔,碧波荡漾,流淌着徐小敏用十年坚守酿造的温暖。这份温暖,化作了老人脸上舒展的皱纹,留守儿童绽放的笑脸,农户手中沉甸甸的希望,更汇聚成了一个平凡义工用初心浇灌的人间星河,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田。

原标题:温州市优秀义工徐小敏的公益之路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