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来了,近日,瓯北镇第五小学60余名各民族少先队员听取了来自温州“石榴红”宣讲员们带来的别开生面的亚运宣讲。并通过知识竞答、趣味游戏等形式参与亚运、分享亚运,深切感受团结友谊、公平竞争、和平合作、相互尊重的亚运精神。今年以来,永嘉率温州全市之先,在瓯北街道打造“之江同心·石榴红”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将多个多民族共容共融特色显著的点,串珠成链,形成具有本地辨识度的多民族集群效应,争创城市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永嘉样板。瓯北五小就是示范带上活跃又闪亮的一个点。
永嘉县现有少数民族4万余人,瓯北街道是永嘉县工业重镇,有外来少数民族1万余人,占全县四分之一。瓯北街道“之江同心·石榴红”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聚焦辖区内34个民族群体需求,整合各方资源,主要由瓯北五小、珠岙社区、龙桥联勤警务站、红蜻蜓鞋文化博物馆、瓯北商会广场等组成。
曾荣获第三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重点培育单位的瓯北五小,有近千名汉族学生和近百名少数民族学生,包括土家族、回族、藏族、满族等15个民族。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学校常态化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周、“民族团结一家亲”周末营等活动,成立“石榴籽”观察团,让民族团结工作在校园蓬勃开展。推开“温州童装第一村”珠岙社区民族服装博物馆的门,各民族色彩艳丽的服饰跃入眼帘,这里用精美的绣花、斑斓的配色呈现了多民族服饰文化的底蕴,而以多民族“共容共融共荣”为主题的“之江同心·石榴红”精神家园和民族文化长廊则讲述了多年来少族民族同胞为珠岙社区的发展添砖加瓦的故事。珠岙社区“石榴红”家园每月推送岗位招聘信息,开展童装生产技能、手机摄影、直播带货等培训,上半年已培训各族群众200余人次,提供岗位信息100余条,帮助就业180余人,涌现土家族梁全申等一批创业典型。制定《珠岙社区居民公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居民公约,融入社区日常管理,实行“志愿服务积分”模式,即通过参与服务的时间换取服务积分,达到一定积分后可以到社区换取生活用品等,鼓励吸纳各族群众融入参与社区与社区治理,实现共建共享。
在瓯北开烤肉店的新疆维吾尔族人萨拉木现在又多了一个身份-------龙桥联勤警务站“之江同心·石榴红”工作室的警务助理。他的主要工作是帮助解决因语言不通带来的沟通不畅问题,并帮助调解矛盾纠纷等。这家设在警务站的“石榴红”工作室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传,各民族群众情感联络、心理疏导、矛盾化解、志愿服务等方面工作,着眼于打造基层民族事务自治、法治、德治、智治融合平台,积极引导各民族群众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全方位嵌入融合。萨拉木说:“很高兴看到政府这么关心我们少数民族人群在永嘉的生活,我也会尽我所能,去帮助工作室开展各项工作。”
据了解,“之江同心·石榴红”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目前已基本打造成型,红蜻蜓中国鞋文化博物馆集中显现中华各民族绚丽多姿的鞋文化。依托瓯北商会广场打造的“石榴红”驿站设立法律援助绿色通道、少数民族员工培训室和企业办事微窗口。创新社区正在建设“之江同心·石榴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杜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部成立“民族教育活动基地”等。以党建引领,依托社区治理网格,构建“1+4+N ”“一个网格长+四个微网格长+N个志愿者”的民族工作链条。打造“共铸爱心一嘉人”志愿服务品牌,召集雷志香、王晓峰、萨拉木等热心肠、威信高、能力强的32名各民族人士组成“石榴红”志愿者队伍,开展日常联络联谊,及时上门排忧解难。开展“讲团结、聚合力、促和谐”为主题的系列暖心活动30余次。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商圈”工作模式,联合公安局、新居民管理服务中心等部门,依托基层网格管理,了解掌握各族民族群众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子女入学等情况,做到动态跟进、精准服务。
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张德周说:“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倾力打造各族群众的‘情感地标’。在瓯北精心打造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让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商会,同时把民族元素广泛嵌入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警务站等公共服务体系中,使少数民族和主流社会融合互动,增进互相理解和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