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其他新闻   ->   外媒看永嘉   ->  正文
温都网:“中国包产到户第一人”戴洁天逝世

发布时间:2022-06-23 作者:编辑:郑万云来源: 字体:

  “中国包产到户第一人走了!”昨天上午10时31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出哀讯,66年前曾率领“燎原人”首创中国“包产到户”的温州市离休干部戴洁天老人走完传奇人生,享年100岁。

戴洁天生前照片

  1923年,戴洁天出生在瑞安下川村(今瓯海区丽岙街道)。1947年,戴洁天考入上海中国新闻专科学校。1948年,回到温州参加地下组织,后成为永嘉青年工作队队员。

  1955年,中国农村正兴起合作化运动高潮。33岁的戴洁天作为永嘉县委农工部青年干部,被县委委任为工作队队长。次年5月,当时归属永嘉县三溪区雄溪乡任桥、凰桥、曹埭三个村(今属瓯海区郭溪街道)的近千农户,办起一个农业高级社“燎原社”。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又是读过新闻专业的知识分子,戴洁天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吃住一起,劳动一起,接触频繁,发现农村的生产关系太脱离实际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受到挫伤,出工不出力。戴洁天查阅政策文件以及外地的新尝试,逐渐形成“包产到队、责任到户、定额到丘、统一经营”的责任制,称为“包产到户”,把收益与农户的劳动积极性直接挂钩。5月21日,包产到户的办法在县委常委会上通过,开始在燎原社试点实施。他们将5482亩水田和130亩园地的田间作业、工种工分和计划发包的产量,全部落实到788个有劳动底分的劳动者身上,做到土地丘丘有主、产量人人有责。

  1957年4月,实行“包产到户”后的第一个丰收季节来了,燎原社85%的农户都增加了收入,单季春粮增产40%。这一试点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温州地区1000多个合作社推行了“包产到户”。

  戴洁天撰著《燎原火种》

  戴洁天在燎原社试点的十个月里,白天下田劳动,夜间开会研讨,再到实践中验证。后来,有人从燎原社的老屋里找到几只大木箱,里面装满当年试点留下的资料,有设计方案、谈话记录、测算数据、总结材料,还有他们编印的油印小报《我爱燎原》等,总共1000余公斤。这些材料都是试点干部的心血结晶。用“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的话说,这次试验开了农村生产关系自我调整的先例,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

  曾因包产到户获罪的他,戴着“右派”和“反革命”两顶帽子度过10多年妻离子别的管制劳动生涯。在戴老家,依然保存着一大摞关于“包产到户”的历史原材料,历史的年轮已将纸张变得发黄,但字迹依然清晰,能看出戴洁天在总结燎原经验时的坚定信念。“忍将心血埋深土,为待它年有问津。甘为苍生受困难,五十年后识斯人。”戴老在忍辱负重的岁月里写下这首诗句。

  戴老与李桂茂、李云河合影

  岁月终将见证历史,燎原的火种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新点燃。1979年,李云河和戴洁天得到平反。

  而在燎原社推行的“包产到户”,比距温州千里之外的安徽小岗村的“大包干”试点早了整整22年。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燎原社因首创“包产到户”蜚声全国。1994年12月,《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永嘉包产到户的实践》,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3月,戴洁天撰写的《燎原火种——1956年永嘉包产到户始末》,由新华出版社出版。2011年,“包产到户”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2014年3月,瓯海区档案局编《中国燎原社》,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浙江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

戴洁天生前照片

  如今,这位令人敬仰、爱戴的百岁老人虽离我们而去了,但温州人民永远铭记这位中国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原标题:温都网:“中国包产到户第一人”戴洁天逝世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