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记者暗访小区、商超、教培机构等场所疫情防控情况

部分“小门”管理松懈 措施还需落实落细

发布时间:2022-01-11 作者:陈秋芬 李陈胜编辑:周艺来源: 字体:
核心提示:当前的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必须严格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各类“小门”有没有守牢?疫情防控工作责任有没有压实?1月10日,本网记者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小区、商超、教培机构等场所开展暗访督查。

  当前的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必须严格落实落细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各类“小门”有没有守牢?疫情防控工作责任有没有压实?1月10日,本网记者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小区、商超、教培机构等场所开展暗访督查。

  小区管理松散隐患大

  管好“小门”,就是切实加强人员进出管理,从严从紧管好“自家人”“外来人”。1月10日上午,记者首先来到位于县城下塘片的朝阳嘉园小区,该小区共有南北两个出入口,在门口均放置和张贴了告示牌,但是管理比较松懈,对频繁出入小区人员未落实“测温+戴口罩+查验温州防疫码”等措施。“我们的工作很难做,一旦对小区内的人员进行检查,住户就会朝我们嚷嚷。”工作人员表示,一些住户会不配合检查,甚至还会发生争吵。最好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在小区门口张贴公告明确检查内容,他们就方便管理了。

  记者发现,外卖、快递等人员在该小区也是自由进出。检查人员随机查看了一名申通快递员的核酸检测报告,发现检测时间已快一个月。记者询问:“你公司都没说几天做一次吗?”“没说啊。”快递员对相关防疫政策一无所知。小区工作人员也不知如何检查核酸检测报告。

  位于西后村的丰汇锦苑小区也存在同样的现象,对住在小区内的人员一律没有检查,随意出入。门口保安等工作人员连一次核酸检测都没有做过。检查人员表示,他们上次已经对该小区进行督查,并明确告之小区工作人员每星期做一次核酸检测,并要求立即去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但是至今也未做核酸检查。而该小区工作人员却表示,在哪里做核酸检测他们也不知道,驻村干部以及住建部门均未通知该项内容。

  检查发现,各小区虽然配备了登记员、测温员,但是在“测温+戴口罩+查验温州防疫码”三项措施的落实上参差不齐,许多点位更是多次回访均没有整改。为此,我们找到了行业主管部门县住建局上塘分所。“物业是我们管的,但是小区防疫工作也是我们监管的吗?”该所工作人员对小区防疫工作监管责任还不明确。检查人员表示,“物业的行业主管部门就是住建局,属地街道是配合。如果行业主管部门不去管,街道也不管,谁来管?”

  据了解,目前该所正在进行“扫街式”防疫宣传,对于小区物业的防疫工作很难抓落实。“像我们督查组每个小区差不多都督查到了。我觉得你们肯定是没有逐个小区落实。”检查人员表示,前期他们已经对县城全部的小区进行督查,发现了诸多问题,并反馈给了住建部门。然而,至今该部门也没有及时督促整改。

  据统计,县城范围内共有20多个小区物业,目前巡查了4到5个小区。

  商超、教培机构防疫措施不到位

  随后,记者跟随检查人员又来到旁边的德肇生鲜超市,门口防疫工作台无人把守,柜台工作人员也是低头看手机,人员可随意进入超市。等检查人员询问后,工作人员才姗姗来迟,“因为那个人正好要可乐,我就先进去拿可乐了。”工作人员说,整个过程也就2分钟。然而检查人员表示,疫情防控切莫落下“防疫漏洞”。而且在检查中还发现,该超市的工作人员也将近一个月没有再次进行核酸检测。

  为确保师生安全,校外教培机构须确保防疫措施落实到位才可以开展线下培训。记者走访东城街道几家教培机构,发现防疫措施还不到位。在一家常青藤艺术培训机构,部分工作人员未佩戴口罩,也未及时开展7天一次的核酸检测。“上次县文广旅体局过来说我们这个核酸检测是可以了,也没有通知7天一次核酸检测相关要求。”

  在县实验小学旁边的一家托班内,共有20多名学生。记者看到,门口设置了防控工作台,但是学生放学后径直进入托班。该托班的老师介绍,目前托班是禁止家长进入的,学生从学校直接进入托班。该机构的老师表示,他们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感冒发烧,就送孩子回家。但是检查人员表示,这个要求太低了,如果到了发烧问题就很严重了,该托班还缺少风险意识。“对每个学生的行程要实时把握,防疫动态信息实时掌握,并建群通知,每天发送温州防疫码,确保该机构20多个孩子是安全的。”

  疫情防控不放松,防护意识在心中。要落实好“四方责任”,切实守好小门,扎紧篱笆。也希望每一位市民落实自我管理责任,积极参与“小门”管控工作,服从配合各项“小门”管控措施,共同筑牢安全防线。

原标题:记者暗访小区、商超、教培机构等场所疫情防控情况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