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界坑乡   ->  正文
兴发村:致力于打造楠溪田鱼第一村

发布时间:2021-09-28 作者:潘益风编辑:周艺来源: 字体:
核心提示:记忆中最美好的季节是每年的九月、十月,水稻丰收了,放养的田鱼也差不多长到六七两,正美味。近年来,界坑乡兴发村围绕田鱼特色产业,抓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树立高产典型,培育高产示范户,促进整体养殖技术提高,推广“共享发展合作模式”,打造“楠溪田鱼第一村”,开启养鱼的共同富裕道路。

  记忆中最美好的季节是每年的九月、十月,水稻丰收了,放养的田鱼也差不多长到六七两,正美味。近年来,界坑乡兴发村围绕田鱼特色产业,抓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树立高产典型,培育高产示范户,促进整体养殖技术提高,推广“共享发展合作模式”,打造“楠溪田鱼第一村”,开启养鱼的共同富裕道路。

  村里的稻田养鱼“土专家”

  到了兴发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村口“楠溪田鱼第一村”的红字醒目,整个环境充满了农趣。

  兴发村地处永嘉县西北偏远山区,海拔800余米,历来有稻田养鱼的传统。由于地处高山,大鸽鸟水库水资源充足,采用以稻护鱼,以鱼养稻的模式养殖的田鱼品种纯、营养丰富等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一直以来,兴发村稻田养鱼都以农户散养为主,最多时全村有500多亩稻田都养鱼,但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指导、农户散养规模小、缺少系统规划宣传等原因,导致产量不高,品质不一,农户效益不明显,再加上劳动力流失,稻田养鱼渐渐逐渐减少至不足200亩。

  虽然出现了漂亮的洋楼,宽敞的公路,但是地荒了,水田干了,汤玉挑记忆中成片的稻田不见了。那一刻,他心里不是滋味。“年轻人外出经商、工作,没人愿意再当农民。”汤玉挑说,家乡的青山绿水,其实是一座“富矿”。7年前,他敏锐地发现正宗楠溪田鱼因为重量和肉质的要求,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在里面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于是,怀揣着致富的梦想,他投身“稻田养鱼”事业。开始几年,因为不懂技术,汤玉挑走了不少弯路。于是,他到各个村落向老农请教,学习稻鱼共生技术,几年间就成了稻田养鱼的“土专家”。

  2019年,界坑乡提出聚力打造“四个千亩”四大农旅产业,持续推进茭白、茶叶、田鱼、桃子“界坑四宝”品牌打造,拓展农产品销路,增强“造血”功能,带领百姓走向共同富裕。其中谋划扩建兴发村稻田养鱼示范基地,力争将兴发村打造成楠溪稻田养鱼第一村,拓宽群众增收途径。去年,兴发村发布石界标准化田鱼示范基地50亩出租公告。汤玉挑主动找上门要求承包。“一期的50亩的示范基地不大不小,我们还免了养殖户的前三年租金,就是看中高产养殖户带来的‘共享发展合作模式’。”兴发村党支部书记汤裕培说。

  标准化建设田鱼养殖基地

  打造成“楠溪稻田养鱼第一村”的口号,这对兴发村田鱼养殖户来说可谓欢欣鼓舞。

  提高田鱼产量和效益的关键是坚持专业化养殖。为此,兴发村“两委”领导班子积极谋划田鱼产业,邀请浙江大学稻渔生态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并为养殖户不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提高整体养殖技术。“稻田养鱼既要有水利灌溉设施,又要有稻田围埂、沟坑、进排水等设施。”汤裕培告诉记者,在市级挂钩扶贫资金扶持下,兴发村通过标准化建设田鱼养殖基地(一期),以土地流转、养殖户承包、集体分红等形式,形成了规模化田鱼养殖,提高田鱼产量。

  而种植户汤裕挑便成了村里树立的高产典型,意图通过培育高产示范户和科技能手,促进整体养殖技术提高。“为了保障田鱼的品质,我们都是喂食南瓜、菜籽饼和自家繁殖的黑水虻。根本不愁销路,只要产品一亮相,就会被热捧。”按照汤裕挑摸索出的稻鱼共生最大承载量,每亩田鱼能收50公斤,稻米能收400公斤,不算节省的人工,一亩地收入在7000以上。他田鱼试养成功的事实让村民们都心动了,陆续有村民来取经,要学稻鱼共生新法。

  村民汤珍帮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过去,他也在田里养鱼,“不多,就几十斤,自家吃不了就卖掉,卖不了就做田鱼干。”如今他每天早晚都要去看看自家6亩的田鱼尽心尽责。“保守估计,今年每亩能产35公斤,预计多了2万多收入,这还没算上稻谷!”汤珍帮欣喜地说,“村里的示范基地不仅时不时上门做技术指导,并统一收购他的田鱼,省心了不少。”汤珍帮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信心。

  把“品控”写进村民公约

  沿着干净笔直的硬化路在村里漫步,随处可见和汤珍帮一样面带微笑的村民。汤玉钏一路哼着欢快的小曲,脚步轻快,他刚看过自家的育苗塘,正准备到汤裕挑家中去。汤玉钏说,每天上午忙完田里里的活儿,养殖户们都会聚集到这里,开个“茶话会”。

  养田鱼是个技术活,虽然利润高,但是风险也大。如果遇到一些自己从没见过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或是有什么好的经验方法,就可以在这里和其他人交流、学习。而为了养殖户的规范化养殖,村里还会邀请县农业农村局、科技局专家进行授课,旨在解决田鱼“提纯复壮”的养殖问题,产出田鱼肉质鲜嫩,稻米产量也相应提高。

  “从养殖户手上统一收购田鱼,最大的问题是品控。”汤裕挑说,不同的鱼苗、饲料、喂养方法,鱼的品质都会不一样。为此,他亲自优选100对纯种亲鱼(种鱼)建设育苗基地,为村民提供育苗,“亲鱼要喂食蛋清、牛奶,伙食比我都要好。”

  “要把品控的问题写进村民公约。”这几天,这条消息在兴发村内引起热议。汤与培告诉记者,这是为了杜绝部分村民为追求短期利益,购进外地的田鱼苗养殖,影响本地田鱼品牌。

  为了更好的发展和推广田鱼产业,兴发村致力于打造楠溪田鱼第一村,将对田鱼特产注册商标,形成特色品牌,利用传统的制作工艺,进行统一生产、包装、宣传、销售。此外,兴发村也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两委”班子向界坑乡党委政府寻求帮助,乡党委政府协调各部门单位到村里对田鱼产品营销进行策略指导,还通过县农产品购销平台帮助推广宣传,积极协调对接各酒店、饭馆等餐饮业,提高了田鱼的销量。使养在深山之中的田鱼成功进入了永嘉酒店、宾馆、各地农家乐。目前,兴发村谋划网络销售平台搭建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销售,进一步提高田鱼知名度和销售量。

  “一人富不算富、一村富也不算富,目前,兴发村田鱼高产示范养殖基二期正在设计中。我们期望通过树立高产典型,培育高产示范户,促进兴发村整体养殖技术提高。然后带动周边村庄的田鱼养殖,打造界坑乡千亩田鱼品牌,带领家乡的农户们开启养鱼的共同富裕道路。”界坑乡党委委员戚胜宇说。

原标题:兴发村:致力于打造楠溪田鱼第一村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县融媒体中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