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红色基因代代传 孕育发展新机遇“红动永嘉”建党100周年大型采访活动走进84村农民大暴动聚集地旧址所在地

发布时间:2021-05-26 23:51:00 编辑:周艺 字体:
核心提示:马界山上,烈士墓前,茗岙乡中心小学学生认真聆听老师讲述革命先烈胡秀的故事,红色基因浸润少年心田;茗下村,84村农民大暴动聚集地旧址焕发新活力,茗下村将红色基因注入乡村振兴,走上兴村富民新路;平川村,昔日只有6个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像革命之火呈燎原之势接力相传……

  马界山上,烈士墓前,茗岙乡中心小学学生认真聆听老师讲述革命先烈胡秀的故事,红色基因浸润少年心田;茗下村,84村农民大暴动聚集地旧址焕发新活力,茗下村将红色基因注入乡村振兴,走上兴村富民新路;平川村,昔日只有6个人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不断壮大,像革命之火呈燎原之势接力相传……

  革命年代,茗岙胡秀、陈明善等人带领的84村庄4000多人农民武装会聚茗岙陈宅祠堂,发动武装暴动,为红十三军起事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茗岙有关红色革命的记忆依旧鲜活,不屈不挠的红色精神仍然深藏在茗岙人民心底,早期革命前辈的热血,还在他们子孙血液中流淌。

  举起镰刀闹革命

  冒雨行在茗下村,走到中心路的“举镰亭”时,记者猜测其涵意:“应该是举起镰刀闹革命的意思吧!”打问茗下村党支部书记陈建新,果然如此。

  那是1929年,浙南地区发生罕见大灾荒,粮食颗粒无收。国民党政府又加派捐税,百姓怨声载道。这时,仙居一和尚到茗岙、平坑等地以造桥的名义“募捐”银元500枚,被茗岙农会悉数没收。和尚到四里郑庄向民团头子徐敏臣“告状”,徐敏臣派团丁到茗岙捕去农会会员4人,并夺走银元。茗岙农会负责人陈明善请求邻地农民鼎力相助。在中共党员的策动和引导下,11月13日,胡秀、陈明善、杨岩斌、陈奇泉、徐岩星、吴茂元、李成登等人带领钟山区的下徐、前村和西内区的昆阳、赤岭、林山等84个村庄农民武装4000多人,会聚茗岙陈氏祠堂,随后浩浩荡荡向郑庄进发。徐敏臣闻风丧胆,立即释放4名农会会员,带着家眷逃往他乡。农民武装到了郑庄,没收徐敏臣的财物,打开粮仓,赈济贫民。后又与楠溪大源地区及下嵊、上董、石染、昆阳等地的农民武装队伍汇合一起,取得一个个战斗的胜利。12月,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因势利导,在溪下成立浙南革命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使浙南的革命形势快速向前发展。

  “解放后,陈氏大宗曾做茗岙乡政府、茗岙乡粮站等办公处所,因年久失修成为危房,2010年由政府补助、民间筹资重建。2013年,由县委党史研究室牵头,筹划方案、收集材料,在宗祠二楼对“84村庄农民大暴动”进行布展,以文字、摄影、绘画等形式展出图片80多幅,让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永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光辉历史。”陈建新说。

  红色基因代代传

  “我爸牺牲时才20岁。”早早就在纪念馆等候的胡尊和眼里充盈着点点泪光,抑制不住内心的悲恸。

  父亲胡岩干牺牲那年,胡尊和还在襁褓中,所以对他的记忆都来源于家人的诉说。看着展厅里革命战士曾使用过的的物件,90岁的他久久不能平静,老人家小心翼翼从内衬兜里翻出泛黄破损的《光荣纪念证》。追忆峥嵘岁月,作为共和国基石的革命老区,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村里,69岁的陈宗耀带领我们来到外公胡秀的老屋。“外公参加革命,反动派抓不到人,就放了一把火把他家烧掉了。”从重建的老屋可以看出,胡秀曾是个大户人家。据说,胡秀的父亲是清末的生员,他本人更是文武双全,早在1927年至1928年间就和雷高升、李振生、杨岩斌等人在章当村宣传革命、组织工会、建游击队。“90年过去了,茗岙红色基因代代传承,红色传统没有丢过。”有30多年党龄的陈宗耀自豪地说,现在村民碰到问题,还是愿意找党员帮忙,这是一份信任。退休后,他做起了村里的调解员,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誓言忠诚地践行着对党对人民群众的服务承诺。

  “平川村是烈士潘岩明的故乡,当年,究竟他究竟是如何参加革命,已无法得知。留下不屈的精神却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平川村党支部书记潘恩正说,几年前,村里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一开始只有6个人,如今壮大50多人,就像其名字“热点义工队”一样,如革命之火呈燎原之势接力相传,向周边村庄辐射。

  步步走来不容易

  当地人都说,茗岙,一步步走来不容易。

  地处永嘉山区,虽然84村农民大暴动聚集地旧址名声在外,但地处僻远、劳动力流失、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渠道有限。茗岙要振兴,急需闯新路。

  1995年,摄影家徐道浙在这里创作了《晨炊》,一时轰动摄影界。从此,这个沉睡了1000多年的美丽田园惊醒了。依托原有的油菜花种植基础,2006年,茗岙政府投资30万元,将优质油菜籽免费赠送给农户,并给予种植补贴,鼓励农民种植了3000多亩油菜花,成了当时温州最大的油菜花基地。“那时可真热闹,多的时候一天有几千名游客到茗岙摄影和观光。”农家乐经营户胡建馨记忆犹新,他的农家乐曾一次接待过百桌的客人。

  可从2009年开始,不少村民弃种油菜花,茗岙地区油菜花种植量急剧减少,曾经的花海变得稀稀落落,来看花的游客数量自然锐减。

  然而,红色资源的珍贵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历史光辉,更在于能带给人们思考和精神滋养。2018年,茗岙乡启动千亩油菜花连片农业示范区建设,由乡政府提供花种、有机肥、农业信息服务、种植技术指导等,并培养种植技术骨干,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引导鼓励农户连片种植,种植补贴提高到了一亩地500元,同时要求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种植。花海美景重新吸引游客,同时乡政府在新郑村支持创办福民油坊,通过村集体收购农户油菜籽,粮油基地统一榨油包装,推出茗岙小榨浓香菜籽油,保证了“后花海”增收。

  孕育发展新机遇

  独特的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造就茗岙独特的魅力,“红色根脉”孕育的乡村振兴战略如春风化雨给茗岙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机遇。

  修道路、美环境、引资金、招人才……“茗岙九条龙,越晒越火红”的茗岙,乡贤回村、资金进村,层层梯田里中,新的历史正在书写。

  “云雾梯田”还需要有整体的大环境来支撑。为此,茗岙乡启动“大干三十天”集中整治行动,动员村镇干部登门进户,全乡百姓参与村居“美颜”。茗岙乡宣传委员潘文滔说,关键时刻,各党支部起到了团结村民、统一思想的中坚作用,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拆、改、清。新郑、鑫楠、章当、光塘垟四个村缺水由来已久,去年下半年完成村社换届,“开门一件事”就是商讨联合供水工程事宜,如今联合供水工程已完成主体建设,饮用水问题即将圆满解决。

  看到家乡发展越来越火热,党员胡进勇“打起了家乡山田的主意。”2015年开始,他在茗上村陆续承包了400余亩地,种植水稻、油茶、桃子、猕猴桃等农作物,“要让曾经盛名在外的茗岙田鱼重回人们的餐桌。”今年,他选育30万尾田鱼苗。

  “每一处红色遗址、每一件红色文物,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折射着革命先辈崇高的思想情操。”潘文滔说,84村农民大暴动聚集地被确定为县级党史学习教育基地,茗岙乡将本土红色资源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积极引领全乡党员干部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让红色遗迹的流量变成村庄发展的“留量”和传承“红色根脉”的增量。

(作者:


(版权声明:本平台所有原创作品版权归永嘉传媒集团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0577-67261234。若未经本单位同意,擅自将原创内容进行转载或用于商业用途,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