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岩坦动态   ->  正文
屿北,状元村的红色旋律

发布时间:2021-04-14 00:24:25 编辑:周艺 字体:
核心提示:这个深藏于楠溪山水怀抱中的村庄,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原生态的清雅风貌而闻名。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状元村,也是红色根据地,在乡村振兴的主旋律中将谱写崭新的篇章。

  这个深藏于楠溪山水怀抱中的村庄,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原生态的清雅风貌而闻名。

  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状元村,也是红色根据地,在乡村振兴的主旋律中将谱写崭新的篇章。

  春光漾漾,沿着岁月淹没不了的红色足迹,记者同永嘉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陈晓楚一行来到这片红色土地。汪福忠、汪祥虞、胡方领三位老先生(红军后代),也特地从温州市区赶回家乡——岩坦镇屿北村,一道追寻并未远去的峥嵘岁月。

  一声枪响撼大地

  屿北村是红十三军活动的中心区域之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瓯北县委的主要驻地。在屿北武装起义纪念亭中,革命先烈、优秀共产主义战士谢文锦在群众中播撒革命火种的画面已经显得斑驳,但和亭前高耸的屿北武装起义纪念碑一样,无声地记录着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1924年秋,谢文锦(时任中共南京地委书记)与妻子汪味辛(时任宣传部报纸编辑工作,屿北最早的革命者)来到屿北岳父汪瑞云家(岳母胡玉香系解放后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兼县长胡国洲姑妈),他借探亲访友之机宣传革命思想,在屿北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纪念馆里,陈晓楚对着历史照片介绍屿北村的红色渊源,“由于汪瑞烈、汪吉仁、汪瑞敬这些革命青年同汪瑞云家住得比较近,所以他们较早地接受了革命思想的熏陶。1930年,屿北20多位青年参加了红十三军。”

  革命的洪流在继续澎湃汹涌。1943年,瓯北县委书记胡景瑊由胡国洲推荐,带队驻扎到屿北。1945年,国民党的顽固派想消灭瓯北县委机关,连夜摸进村子,当夜民兵们都还在睡觉。民兵汪学池率先发现敌人冲到了楼下,危急时刻,打出了第一枪。

  “我们一个村大部分都是红军的后代,我父亲的故事都是听伯父讲的,他们以前抗日打地主,让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故事,我们不能忘。”汪庆有是打响屿北武装起义第一枪汪学池的儿子,年纪也有五十多岁了。那是一声撼动浙南大地的枪响,是武装起义的标志,始终回荡在后人的记忆深处。七十六年前的那声枪响撼动深山里宁静的村庄,那些曾经嘹亮过的号角,那些曾经热烈的烽火,始终在后人的脑海中鲜活着,我们细细聆听后人们整理和收藏那些英勇抗敌的故事,为之震撼,也为之倾倒。

  三位老人忆峥嵘

  一份发黄的纸稿,密密麻麻排着字,一看就是用老式打印机印制,纸稿的最后一页,手写了一句话:“汪立成是谢文锦内弟,汪祥虞收藏,1984年10月。”这份存于汪祥虞老人手上37年的纸稿,由汪立成口述资料整理而成,记叙了烽火年代中屿北村发生的扣人心弦的革命故事。

  那个动荡的年代里,中共瓯北县委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为抗日武装的组建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做了充分的准备,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拉拢伪乡长保长、团结开明士绅,组建贫雇农协会、儿童团、妇女会,办好当地学校让老百姓子女就学,还有造路修桥,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那段内忧外患的日子里,屿北的革命先辈深入农村,动员群众,与贪污受贿、种植鸦片烟为害乡里的地主阶级区长作斗争,与侵占温州、多次攻打永嘉的日寇抗争,用满腔热血助力浙南地区抗日反顽斗争。

  烽火狼烟的岁月远去,亲历事件的人长眠青山之中。在父辈们的影响之下,汪祥虞和汪福忠一家都在年轻时入党,汪祥虞成为了屿北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的挖掘人和研究者,胡方领(胡国洲的儿子)作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会长,在退休之后,收集整理永嘉红色文化历史。他们都以自己的力量,将那段红色岁月铭记,将革命的精神代代传承。

  五张名片绘蓝图

  据《汪氏及徐氏宗谱》记载,屿北始建于唐代,兴于宋,由汪氏所居(曾经徐氏居住之地)。屿北村古建筑保存完整,包括尚书祠在内,村中共有11处省文保单位。现如今屿北村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景观村落、中国最美古村落、中国特色旅游景观村落五张金名片。

  跟着驻村干部刘建光、村党总支书汪林锋的脚步在村中漫步,只见荷花池波光粼粼,黑天鹅、五彩锦鲤畅游其中。那鹅卵石堆砌的城墙上,疯长的青草和藤蔓掩不住当年作战时留下的枪洞。

  “我们屿北有着丰厚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屿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保存完好,浙南打响第一枪的红色故事鼓舞人心;此外,还有汪应辰状元文化、耕读文化,正不断挖掘这些故事,并与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汪林锋表示,在乡村振兴的主旋律中,屿北不甘落后。

  来到村庄南面的山上,屿北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和纪念馆前,郁郁葱葱的草木将阳光层层过滤,留下碎金般的光线。古村风貌协调街区多处百姓正在忙碌装修着,在充满节律的“叮叮咣咣”的施工声里,从刘建光和汪林锋对话中,我们了解到初步的畅想:绕村口楠溪江沿溪有水上项目,古村的路上有店铺林立,数千亩山场则是果树芬芳,人们在这里穿越古今,倾听革命故事,享受难得休闲的慢生活。记者 谷芳 陈胜豪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