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人物   ->  正文
”科普游,让每次来楠溪江旅行都像探险与探秘”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9-17 23:26:12 作者:潘益风 汪学斌 字体:

  楠溪江被誉为“永远的山水诗,最美的桃花源”。然而近段时间,在本报《永嘉风物》专栏特约作者胡雄健的解读中,却有了许多地质科学方面的全新解读。

  他,从地质的角度告诉我们,楠溪江的每一处奇山异水,都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将原来枯燥艰涩的地质,变得好玩和有趣起来;通过对地质成因的解构,将陶公洞、石桅岩、青龙湖等耳熟能详的景观,呈现出另一种独特的美;让每次旅行都像探险与探秘,追溯自然山水的来龙去脉和动人故事,更好地理解自然,获得旅行的升华。

  胡雄健认为,楠溪江是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雁荡山的奇特地质地貌享誉海内外,同样拥有奇特地质地貌的楠溪江,也拥有打造地质科普游的潜质。记者为此对话胡雄健,听他从地质、文化、旅游的角度阐述他眼中的楠溪江。

  与永嘉山水的缘分

  一直风闻陡门有个“龙井”,也见过摄影爱好者分享的美图,却缘锵一面。胡老师将面谈地点定在“龙井”,也算是圆了记者的一个小小心愿。

  于是,周二的下午,胡先生又专门陪记者再探陡门溪经典的地貌景观“龙井”,同行者还有专题部的同事。说是“再探”,源于这是胡老的今年第三次“龙井”游,第一次是在友人带领下的探索,第二次则是充作导游带队科普地貌知识。

  跟随胡老下到河床,一路上,层理分明的沉凝灰岩形同万卷书,得知这是距今一亿年前白垩纪火山喷发间歇期的沉积产物。而所谓的“龙井”,其实是陡门溪的溪水从陡崖上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冲激下来,将下方的沉凝灰岩冲出而形成的“龙井龙鳞龙爪痕”,壶穴岩臼雕岩谷,堪称火山岩地区流水风化侵蚀地貌的百科全书。

  “当眼前的风景,一旦以万年、百万年为单位来欣赏,就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意义,这也让我们对楠溪江的隐秘过去,有了更多了解。”胡先生在感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同时,也为永嘉拥有如此丰富的地质构造现象和风光地貌景观而感到欢欣鼓舞,并为此产生非常愉悦的探索乐趣。

  和胡先生交流,总能让人受益匪浅。 60出头的他,是瑞安陶山人,大学里学的就是地质学,毕业后在浙江省地矿局第七地质队工作,因贡献突出,被授予中国地质学会金锤奖。1994年,回到温州从事房地产、文化街区旅游等方面的投资与建设。

  与永嘉山水结缘,源于前年他应《永嘉县志》副主编高远邀请,考察、探究陶公洞。“永嘉有很多非常独特的地理景观,但不被人所熟知,我们感觉很可惜,所以想通过对永嘉地质景观的全面调查,以便能发现、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景观。”高远的一番话,开启了胡先生的永嘉之旅。

  说起陶公洞,胡先生直说有缘,传说陶弘景还曾在瑞安结草为庐,种药济世,其所居之地即称陶山,而他正是陶山人。陶公洞中香火最盛的则是胡则胡公大帝,而他也姓胡。

  将地质融入永嘉历史传说

  探究陶公洞后,胡先生在本报发表《陶公洞与永嘉石林成因探秘》。来年,他再次受永嘉传媒集团之邀,解说巽宅黄龙坑岩石奇观“地球的大脑”,他总能以另类的眼光发现永嘉风物之美,且不吐不快,应读者之要求,特辟《永嘉风物》专栏,说说永嘉的自然之谜,人文之秘,截止目前,已发表有20余篇。其中一位读者留言:“地质学家写的科普读起来真是不一样,美景美色贯穿着地学知识,让人一读为快,更想一睹为快。”

  随着胡先生游历永嘉山水步伐的进一步深入,他对越来越多的景点有了地质上的诠释,比如他在岩头发现仙人桥的单一霏细斑岩,在风化作用下,两侧的围岩受亿万年的流水冲刷、冻融作用等风化作用下,最终形成一大一小两个拱曲的天生桥;施家岙青龙山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在他看来,更是堪称教科书级的石蛋花岗岩地貌旅游目的地。每一次随朋友到永嘉作野外考察,都有令人兴奋的发现,他相信,随着野外考察的持续进行,还将有已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自然美景被发掘。

  历经沧桑巨变的楠溪江,每一片山石都是地球存留的记忆。胡先生表示,在欣赏的过程中,如果静下心来,自己仿佛能够听到远古与现代在清风中合吟。

  在他看来,地质是山水的身躯,文化是山水的灵魂,地质和文化是山水的形象与气质,而永嘉作为千年古县,历史悠久,在解读风景地貌时,他参考了众多人文历史和民间传说。比如游历蓬溪大碏门瀑布时,将大碏门瀑布与山水诗鼻祖谢灵运联系在了一起。走访西岸村琵琶井时,认为琵琶井很可能是先秦建筑的复古遗迹,可以形象地解释《庄子》中“凿隧而入井”的说法。

  胡先生的老本行是地质学,我们的访谈说的最多的就是地质。退休后,他每年都有几个月在路上。从事野外地质勘探工作多年,行走就是他的工作,如今成为他的乐趣,他说,他是带着知识去旅行。

  期待地质+旅游产生奇妙的效果

  胡先生的知识甚为渊博,为人却十分谦逊有礼,而且不失幽默。

  他在负责温州南塘街风貌建设现场管理工作时,从地下淘到很多古瓷片,尤以南宋居多,从而证实南塘街是当年有钱有闲有文化的人聚集区,也证实了当年永嘉学派巨擘陈傅良在南塘讲学五年的遗址;他参观徐定超纪念馆,作《“永嘉先生”徐定超的朋友圈》,从不同角度解读徐定超;他受邀实地考察传说中的华严砚矿坑,挖掘华严砚和华严砚的永嘉故事…… 短短的访谈,胡先生谈到了很多我们所关心的地质,科普,环境,旅游等方面的问题。他表示永嘉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同时也是旅游大县,这里的旅游资源丰富是不言而喻的。

  相比其他城市而言,永嘉对旅游资源的发掘是比较充分的,正因为如此,在永嘉发现全新的自然景观是比较难的,而楠溪江作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的一部分,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是不可多得、也是不能再生的珍贵地质遗迹。他举了个例子,全国很多地方有石林,但云南石林规模体量最大,所以一年赚上几个亿的门票。而陶公洞附近雄伟的十二峰景区,在胡雄健看来,通常,这种高挑耸立的锐锋,多呈单个的、一柱擎天的石笋状,而像十二峰这样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形成密集性的石笋聚集区或锐锋石林,非常少见。”

  在记者看来,地质旅游应该算是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旅游形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上寒山石径斜”“孤山寺北贾亭西”都指的是地质奇观。这类旅游景点主要是靠天吃饭,天造奇观达到什么级别,这个景区就是什么级别。这跟大多数旅游景区一样,永嘉大部分的旅游景区都还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结局。用胡先生的话说就是,老是“两菜一汤”,端不出手。

  当前游客的观赏品味不断提升,寻求科学的诉求也越来越强。胡先生看到了永嘉有条件对旅游产品进行提档升级,深度挖掘和开发旅游背后的地质文化,为楠溪江山水插上了科学翅膀,这样一来,不仅能吸引前来楠溪江观赏自然景观的游客,还能吸引专家学者来研究景区地质地貌,让研学旅行成为全域旅游的增长点。同时,也能加强地质科普知识教育,加深公众对地质科学知识的了解,让公众具备一定地质科学知识。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