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触动环卫工心底的三件事

发布时间:2020-06-28 22:27:03 编辑:郑万云 字体:
核心提示:施仕旺是红花物业的环卫工,今年66岁,原本做粗工,腿受伤了后在县城做环卫工已经4年,负责的是县前路与环城西路之间300多米区域的保洁工作。

  摘下环卫工帽子,施仕旺的头发因汗水湿透贴在额头上,他用袖子抹了一把脸,又赶紧把帽子戴上,拿起扫帚,继续清扫。

  6月23日下午3点,骄阳似火,当天的最高温度有35℃。此时的县前路上,三三两两的车辆匆匆忙忙。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身穿橙色工服的施仕旺正弯腰忙活着。“上午一直要忙到11点,才能回家匆匆吃个午饭,然后抓紧时间休息,否则身体受不了。下午又继续上岗,直到6点。”施仕旺一边清扫路面一边说,“趁着没到下班高峰期,要赶紧把路面明显的垃圾扫掉。等到5点之后,大家陆陆续续下班了,就要进行细致一些的人工保洁,比如藏在绿化带里的烟头。”

  最高兴的事 背后马路那么干净

  施仕旺是红花物业的环卫工,今年66岁,原本做粗工,腿受伤了后在县城做环卫工已经4年,负责的是县前路与环城西路之间300多米区域的保洁工作。他边扫地边介绍,每天凌晨4点多就得起床,没有周末和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都必须按时开工。这两天天气太热,他把上班时间提前了一些,趁温度还没蒸腾上来,赶在7点前将夜间垃圾清理干净,接受环卫检查。

  早上7点,当人们刚刚从睡梦中醒来时,施仕旺已经工作两个小时了。一套亮橙色制服,头顶帽子,挥舞扫帚认真地清扫着地上的落叶与烟头。虽然工作服早已被汗水浸透,紧紧地贴在了身上,但他却丝毫不以为意,注意着路面,不时弯下腰扫起垃圾,表情特别认真,“7点前是夏季一天中最凉爽的时间,但普扫不到半小时衣服就湿透了。现在这种天气,衣服几乎没有干过。”施仕旺说,“你要问我走了多少路,打扫多少次,这我真记不得了,我守着这一段路,把卫生搞好,大家看了舒心,我们也开心。”

  此时,已经忙完最耗体力的活计,施仕旺开始了全天的路面巡护,一直到晚上6点,他要在自己负责的300多米路段上,拿着扫帚走上近11个小时,不放过一根烟头和一个塑料袋。由于该路段属于一类保洁区域,每天要保证18个小时保洁。晚上6点后,另外还有人接班。

  “最高兴的事,就是下班,那时凉风也吹来了,骑车往家走,看着马路还那么干净,感觉挺好。”他放下扫帚,一边擦汗一边说,黝黑的脸上笑出了皱纹。

  最危险的事 车流中“抢”垃圾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气温逐渐升高。这么热的天,记者什么事也不干,站在马路边都浑身是汗,更何况环卫工要不停地走动,还不能休息。施仕旺额头露出的一圈头发湿漉漉的,拿着工具腾不出手来擦汗,面容上有些狼狈,表情却“闲庭信步”般淡定,“每年夏天都有这么段日子,习惯了。”

  施仕旺干起活来毫不含糊,但是面对镜头,却害羞地说:“拍背影就行。”

  “不用担心,我们都有经验,觉得热了就多喝水,在大树荫下歇会儿。”施仕旺说,当了几年环卫工人,刮风下雨、天寒酷热都遇上过,克服困难把工作完成,得到认可是让他最得意的事。因为做事认真,他被调到县府前负责该路段保洁。

  期间,一辆货车疾驰而过,从车上掉下两个蛋托。施仕旺趁着间隙进入马路中间进行清扫作业,不断有各种车辆驶过,而他唯一的防护仅仅是身上那件橘黄色的工作服。“与前些年相比,现在每天清理出来的垃圾少多了,从我这儿就能感受到,市民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了,劳动强度也比以前轻多了。”施仕旺介绍,最怕的是部分司机和乘客都会趁等绿灯时往车窗外扔垃圾,不得不冒险走到马路中间去清扫。

  多年的环卫工生涯令他掌握了一个规律:每天上午7点半到8点半,中午11点半到12点半,下午5点至6点,这三个时段路面垃圾最多。“红灯一过,烟头、包装盒就会散落一地。”“别人前面丢,我跟在后面捡,提醒也没用,有时候还会挨骂。”

  最委屈的事 “扫垃圾的就该扫垃圾”

  接近中午,阳光耀眼,闷热的空气裹在身上,地面一摸直烫手。在城关农贸市场外,保洁员周满云挥汗如雨,用衣袖擦了一把脸,衣袖留下一层污垢。周满云和搭档杨立钜负责城关农贸市场周边的道路保洁,虽然前后距离只有100米,却也是最难清扫的道路之一。

  “天气热,市场里的烂菜叶、烂茄子就多,商户们就一篓一篓往外倒。清扫起来特别费劲。”周满云表示,其实垃圾桶就在几步远,但有些人就是习惯性一扔。他也曾提醒过,但得来的却是,“我扔垃圾桶了,还要你干什么!”当然,这只是极少的个例。他在市场里扫了好几年了,大家都认识了,他也不介意帮着多做一些。

  正巧遇到垃圾转运车收垃圾,两人帮着把溢出垃圾桶的垃圾归拢入车,发酵了一上午的恶臭扑面而来。“哪能不怕臭啊?臭气一熏,饭都不想吃。现在习惯了。”每天要面对这样恶劣的环境,周满云却一如既往乐观:“选择这份工作就不怕苦累,就是有时候我们动作已经很快了,但垃圾太多难免来不及清运,有的人理解就催催,有的会开骂,还是挺委屈的。垃圾产生了就得收,我们会尽量动作快的,希望大家多一点理解,我们就知足了。”

  原本以为周满云口中的“极少的个例”真的极少,却不想就在记者结束上午的采访时,在城关农贸市场旁的一处巷子里目睹了一位市民将一篓的玉米壳扔到了环卫工人刘宁世的脚下,而就在两米远有个空空如也的垃圾桶,面对劝阻,记者又听到了那句,“扫垃圾的,就是干这个的!”刘宁世只能委屈地清理掉。

  像施仕旺、周满云、刘宁世这样的“城市美容师”,县城共有300多人,这还不包括应急清理人员。

  记者感言:我县正在创建省级示范文明县城,然而,街道边、马路上不文明场景时常出现。有些人把对环卫工人的尊重和关爱停留在嘴上,开车的车窗随意抛物、步行的随手乱扔垃圾,“前面扫后面扔”等不文明行为,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量,考问着一些人的文明素养。有可能因为你不经意扔的一个烟头,让环卫工受到批评和罚款。也可能你的举手之劳,却能救人一命。你我何乐而不为?

  并非是大家文明了不乱扔垃圾了,环卫工就失业了。而是每个人都应让自己的文明素养配得上劳动者的辛苦付出。省级示范文明县城创建,需要全体市民在行动中传递“创城”正能量,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文明县城创建,共建共享文明城市生活。

(作者:潘益风)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