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今日要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两山”转化加快推进我县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纪实

发布时间:2020-06-15 21:25:33 编辑:郑万云 字体:
核心提示:近年来,永嘉县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碧水、蓝天、清废、净土、治源等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硕果累累。2019年PM2.5浓度为26ug/m3,比上年下降7.14%,空气优良率99.1%,比上年上升0.5%;市控及以上水质断面全部达到III类以上,清水埠交接断面水质均值达到II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近年来,永嘉县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碧水、蓝天、清废、净土、治源等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改善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硕果累累。2019年PM2.5浓度为26ug/m3,比上年下降7.14%,空气优良率99.1%,比上年上升0.5%;市控及以上水质断面全部达到III类以上,清水埠交接断面水质均值达到II类,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这五年,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获美丽浙江建设考核优秀县;

  这五年,夺回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摘下全市“生态环境”考核桂冠,实现全县考绩四连优;

  这五年,《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已于2020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为楠溪江生态环境撑起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伞;

  这五年,成功入选美丽浙江十佳体验地,雁楠公路及绿道建设案例入选“美丽浙江十大经典案例”;

  这五年,中央环保督查组反馈“5+9”问题已完成整改13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改造提升工程正全力加快推进,53个交办信访件已全部销号;全面完成1028家制鞋等六类行业整治提升;7个镇、16个生活小区创成“污水零直排区”,创成无违建河道38条288公里,创建省级美丽河道1条;岩坦镇源头村启动全省首个“零污染村”建设,探索“村民—村两委—环保组织—企业—政府”共建模式,该模式被《中国环境报》报道……

  回眸过去几年,一张张成绩单,为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提供了有力支撑。

  楠溪江保护有法可依

  清幽隽秀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蜿蜒于永嘉全境,是全县人民的母亲河。三百里清清江水融天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以“水秀、岩奇、瀑多、村古、滩林美”而名闻遐迩,是国家级风景区中唯一以田园山水风光见长的景区。

  说起楠溪江水质,每一位永嘉人都颇为自豪:其含沙量极低,仅为每立方米万分之一克,中质呈中性,中上游水质基本符合国家I、II类水标准。

  今天的楠溪江能保持良好的生态面貌,不能不提起20多年前的一项规划。

  在楠溪江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后,县委县政府就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编制了《楠溪江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控制楠溪江中上游发展工业。

  2003年,在浙江省确立“八八战略”之后的第二年年初,我县召开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正式启动生态县创建工作。同年,《永嘉生态县建设规划》编制成功并经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2005年7月1日,率先全省出台畜禽禁养划分方案和《楠溪江保洁管理试行方案》,严禁楠溪江两岸畜禽养殖,并将楠溪江保洁清理任务分解落实到沿岸各乡镇。2016年6月1日,出台《永嘉县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对县域内各乡镇、各功能区、各部门、各县管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实行史上最严格的环境考核制度。2020年3月1日,《温州市楠溪江保护管理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正式实施,为楠溪江的生态环境撑起可持续发展的保护伞。

  有了政策调控和规划指引,我县又构筑起拒绝污染项目进入的门槛,最大限度地防止工业污染对楠溪江的影响。划分区域生态环境功能区,及时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在楠溪江下游打造“一带两城”现代化城市,在楠溪江中上游打造五大“生态型、功能型、产业型”组团。2017年,我县还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达427.4平方千米,确保各类重点项目不列入红线范围。

  纲举则目张,有了政策的调控和规划的指引,构筑起拒绝污染的准入门槛,最大限度防止工业污染和畜禽业污染对楠溪江的影响,保持了永嘉、乐清100多万人大水缸的清洁。

  楠溪江的生态保护成果,也离不开广大群众和志愿者的参与和支持。其中,在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引领下,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保护楠溪江的行动中,十多年来长期坚持守护楠溪江的生态环境,开展巡河监督劝导、宣讲、水质监测等志愿活动,形成全民参与的民间环保浓郁氛围。

  污染防治深入攻坚

  强化污染源头控制、实施污染全程监控、重拳污染末端整治。为打赢污染整治攻坚战,我县制定实施《永嘉县建设美丽浙南水乡实施方案》、《永嘉县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工作实施方案》、《永嘉县乡镇水环境质量考核办法(暂行)》等,以水质改善提升为目标,以“污水零直排区”、“美丽河湖”创建为抓手,全面深化河湖长管理制,扎实推进项目化治水,全力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城水相依、湖库相嵌、江河相连、山水相融、人水和谐”的“秀美水乡·古韵楠溪”,全面消除上塘、瓯北、乌牛三个县控劣V类水质断面和147条劣V类小微水体,成功创建“清三河”达标县,水体治理效果显著。

  “制定实施《永嘉县打赢蓝天保卫战2019年工作计划》、《永嘉县2019年扬尘污染防治专项督查工作方案》,强化在用车执法监管,柴油车年度核查率95%以上,监督抽测100%。建成两套柴油车遥感(黑烟抓拍)设施,上传柴油车数据条远大于柴油车保有量,顺利完成在用柴油车监督抽测工作。”市生态环境永嘉分局有关负责人说,针对重污染行业,组织开展已完成整治提升的电镀、金属表面处理、铸造、线路板等行业“回头看”,切实巩固整治成果。深入开展1028家制鞋等六类行业整治提升行动,涉及关停淘汰的204家企业已全部关停到位;涉及整治提升的822家企业除因整治无望关停外,其余企业已全部完成污染防治设施建设并投入运行;集聚入园的2家企业已完成入园生产。

  一系列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机制的健全完善。近年来,我县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环保、发改、经信、自规、农业、水利等33个部门为成员的美丽永嘉建设领导小组,将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地各相关部门,落实党政主体责任,形成县委县政府负总责,各部门和乡镇(街道)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制定实施《永嘉县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和《永嘉县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实施办法(试行)》,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遗漏的环境监管大格局;制定实施《永嘉县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实施意见》、《永嘉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实施方案》等10余个配套政策,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政策支撑。

  “两山”转化不断显现

  永嘉是千年古县、旅游大县,也是农业大县,随着生态县建设深入推进,传统的旅游农业格局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示出巨大的效益,让农民对未来有了信心和美好的憧憬。

  近年来,我县还先后出台《楠溪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实施方案》、《永嘉县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关于全面规范提升农家乐、民宿等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重点对景区内民宿、农家乐等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安排,引导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县以“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为契机,补短板、强基础,加快污水处理及配套设施建设。7个镇、16个生活小区创成“污水零直排区”。创成无违建河道38条288公里,创建省级美丽河道1条。2019年完成城镇污水管网建设30公里,城镇污水管网改造5公里,完成雨水管网建设3.6公里,提标改造4.8公里,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管网4.8公里。目前,已成建6座污水处理厂,山区8座城镇污水处理站,31个集中式污水处理终端,污水管网693.3公里,“污水入河”现象得到有效改善。

  一连串的整治,农村环境得到显著的改善。环境的改善,也带动了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在深入推进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创建中,把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有机食品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形成乌牛早茶、特产水果、蔬菜、畜禽、田鱼、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全力打响楠溪江特色农产品的品牌。

  在楠溪江保护和开发中,永嘉成为了温州乃至浙江“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先后创成2017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市唯一的省级森林休闲养生建设试点县、全市唯一的2018年美丽中国首选旅游目的地。

  这场转变中,岩坦镇源头村启动“零污染村”建设以来,积极探索多方共建模式,初步达到污染控制有效、绿色经济发展、村民品质生活提升的目标。使源头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有效激活了生态红利,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仅2019年,全村共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98%,实现旅游总收入185万元,同比增长83%,特色农产品销售为农户人均年增收1000元以上,舴艋舟、皮筏艇漂流等旅游项目为集体经济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

  优良的生态环境,为“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提供了巨大的生态支撑,永嘉正以“旅游+农业”的模式,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农业业态,持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动永嘉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打造“重要窗口”的生态文明建设永嘉样板。

(作者:范海国 陈胜豪)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