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人物   ->  正文
一家三代,亦书亦画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5-21 21:32:26 作者:胡艺罗/文 陈胜豪/摄 字体:

  桥下镇韩埠村,近日入选了浙江省民政厅公布的第二批省级农村引领型社区名单。今年四月,整个村居环境焕然一新,数百平方米的空地上,铺好了草坪。原本村居房屋的白墙上,多了清新有特色的墙绘,画着韩埠老街、山水风光的图景,成了村里的一处网红点。每到晌午、傍晚都会有不少村民在此聚集,打卡拍照。

  村里的墙绘是出自何人之手?村民解答,本村人全陈斌父子所画,而绘画旁的题字则是全陈斌的父亲全金滕所写。这一下子,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一家三代都喜书画,爱民间文艺,他们的故事也许你也想听听。

  祖父全金滕:乡人眼中的能人

  说到老爷子全金滕,韩埠村的老一辈人都知道。他是村里的“百晓”,谙熟掌故,有文化。凡是村里有红白事,或者撰写分房契书,只要村民喊一声,全老爷子二话不说,特地上门,义务帮忙。

  1940年出生的全金滕,家境贫寒,父母务农。旧时,孩子上学读书,都是以物资来抵学费。为此,家里费了不少鸡蛋,才换来了全金滕六年的读书时光。高小毕业的全金滕,当时在村里成了被人高看一眼的文化人。

  “那时候还是公社,每逢物资生产交流会、农业生产知识宣讲,我常作为代表参与事宜。”全金滕说, 20多岁的时候,他受当时公社邀请,负责给村里的农村妇女扫盲。上世纪70年代,全金滕曾担任过两届的韩埠大队长,负责村务事宜,以及村里的碾米加工、农田抽水机械的管理。

  全金滕在村里乐善好施,谁家灯泡坏了,都会请他帮忙修理。最为邻里夸耀的是,老爷子自学的那一手好字,村里每家每户估计都曾留过他的一幅墨宝。

  全金滕告诉记者,书法是读书时跟老师学的。毕业后,他也仍旧坚持习字,但那个年代笔墨都是稀罕之物。“年少时,我看过小说《岳飞精忠报国》,其间有一个情节对我影响很深。”全金滕说,“岳飞在泥沙上写字,我也可以在米上练字。”原本负责村里的碾米工作,他也利用“职务之便”在米上书写。

  如今,全金滕正楷、行书两种字体最为拿手。2000年,他还曾考取了全国书画等级考核六级资格。但老爷子认为,这并不代表他的实力。如今,随着年岁的增长,精力有限,也不常坚持写字,唯有心情好时,俯案挥毫,写上半小时。

  对孩子要习字、作画,他没有过多地干涉,只是会提醒一句“若要习字,当首学楷书;作画也得习字,方圆满。”

  父亲全陈斌:民间绘画多面手

  全陈斌没有像父亲那样擅长写字,小时候却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亲乐于为村人写对联写契约,却很少教我们写字。”然而,艺术情操或多或少地在影响着他职业的选择。

  1966年出生的全陈斌绘画启蒙,是在年少时。全陈斌说,“小学读书的一名发小,也喜爱绘画,临摹老虎、兔子特别的惟妙惟肖,这激起了我的绘画兴趣。”而当时课本上的人像、连环画等,成了他们学习绘画的第一批素材。

  初中毕业后,为了讨生活,有些绘画底子的全陈斌选择了油漆手艺。油漆匠算是个半个画工。当时打制的家具都是木质的,为了防蛀和美观,基本上都会油漆。

  尤其谁家嫁娶,一定会邀请油漆师傅来作画,在新家具上画图并刷漆。手艺好的师傅,一件家具的手工费用就有百元,对那个时代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在全陈斌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不少他当时的作品——花鼓桶。该民间工艺品,流行于80年代,多作为嫁妆,一般置新房床前,可供放衣服、尿布等,亦可当凳子坐。细看花鼓桶,仍能感到一丝年代感,内空,上面的油漆图案是以江心屿为素材而创作的。回忆起当时的创作时,全陈斌颇为感慨,因为油漆作画工具有限,山水间的明暗处理,大多直接用手工作出底色,再用油漆笔进行勾勒,做工繁琐。但在记者看来,这些“古董”花饰颇具艺术感。

  据全陈斌介绍,油漆匠就相当于旧时代的民间艺术家,画得好不好,直接关系了饭碗问题。日久天长,对绘画基本功锻炼也很有好处。

  上世纪90年代,全陈斌也曾做过一段时间生意,后来又回来做了庙宇的画师。“人经历一些事情,才会知道自己真正适合做什么。”全陈斌对绘画非常的喜爱,即使做生意这段时间,他也未曾放弃过自己的绘画。

  全陈斌对民间艺术有着自己的坚守与执着。20多岁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字太丑,作画后无法题字,于是拿了父亲的字帖,开始自学书法。如今,他即使工作繁忙,也仍旧每天写毛笔字,一年要花费掉十几斤的墨水。

  36岁时,在接手庙宇绘画人物像工作后,他逐渐感到吃力。于是他拜访了当时在永嘉民间绘画名人潘活泼学习。如今全陈斌自诩是一个绘画职业者,擅长各种类型的绘画,不需打草稿,一下笔就能成画,无需修改,这考验的是他20多年的功底。而桥下教玩具市场,常需要在壁画上、攀岩等画卡通画,全陈斌则常被邀请来,全国各地地跑。

  孙辈全奇石:想成为一名专业画者

  在全奇石的印象中,小时候并不喜欢画画,也不会写书法。有时候信笔涂鸦在墙上,模仿着爷爷写几个字,爷爷会在一旁欣慰地说“这个娒,会写字。”父亲则在他能握笔时,要求每天能完成一张的绘画作品。

  全陈斌从自身吸取了经验,对孩子则有自己的寄托。如果孩子有绘画天赋,扎实的基本功将会让他受益无穷。

  初中,父母送他去温州参加绘画培训班,根本没有问过全奇石“愿不愿意”。而那时候,全奇石的绘画技巧已经超过同龄人,“很多人还在画静物,而我已经开始画人像了。”

  让全奇石真正喜欢上绘画,是在高中一次课堂上。“上课间开了一次小差,信笔在书上涂鸦。”那次被老师发现,当场就把我的书撕掉了。”全奇石说,一直被亲人、朋友珍视的绘画艺术,却被老师如此轻视,他的内心油然地生出一定要把绘画学好的想法,更有自主意识地想要打开绘画艺术之门。

  “当时就找到了父亲问,如何才能真正学好画。”父亲当时给的建议则是,若想得画好,就要先学会握“笔”(指书法)。于是每天写十张大字,就成了当时全奇石的决心,这一个习惯,一直坚持到读大学的时候。父亲因少时学习绘画,没有得到专业指导,遗憾自己学毛笔字太晚。因而他希望儿子在绘画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到了大学时期,虽然全奇石在辽宁大学读的是设计专业,绘画却遇到瓶颈。通过网络,喜欢国画、工笔人物画的全奇石,找到了温州地区的戴宏海老师。戴宏海擅长中国工笔人物画,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专家特殊津贴。为了拜师,还在读大学的全奇石,凭着一颗热忱的心和胆气,拿着自己的作品,直奔温州书画院。巧的是,偶尔在温州书画院的戴老师也正好在。一场寒暄,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后,奇石留下了作品后就离开了。一年后,第二次见面,全奇石便成了他的关门弟子。一次他从旁人那里获知,戴老师被他的诚恳所感动,但更多的是认为他是可塑之才。

  2017年,全奇石一直在温州书画院跟着戴宏海老师学习,参加他的人物高研班,是其中最小的学员。他一直坚定着自己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专业的画者。如今,他正在忙于戴老师布置的作业,便是画一本《长生殿》连环画。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