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游在楠溪   ->  正文
青龙湖畔觅“仙踪”,一湖一山待“联姻”
来源: 发布时间:2020-04-17 14:57:26 作者:胡雄健 字体:

  位于岩头镇青龙湖畔的龙头岩,据说是楠溪江唯一的花岗岩地貌景观,碧水礁石,蔚为大观。花岗岩表面留下的“仙人脚印”和水中出现的“仙足踏波”充满神话色彩,其成因如何,有待揭秘。

  元月12日,从青龙山考察石蛋花岗岩地貌返回途中,听同行的陈老师@稀土提起了青龙湖。青龙山、青龙湖,山水相连,都是龙的故乡,有点意思,并萌生了一游的念头。4月9日,风和日丽,约上几个朋友,一人捎上一个麦饼,导航,目标,青龙湖。

  龙湖山庄和老庄主

  途中,给@稀土发了微信,告知行程。她回复说在值班,不能陪同前往了,旋即将青龙湖的向导陈平的电话发给了我,说陈会带我们去考察的,并对自己不能同往表示歉意和遗憾。其实应该表达歉意的是我,大上周她约我去青龙湖,我却听了“醉石轩”老孙的劝,天气不好,别去青龙湖,就爽约了。

  导航到青龙湖,只见一条大河波澜宽,绿水波平,静水微澜,原来青龙湖不是水库,而是楠溪江中上游的一段宽阔的江面。春来江水绿如蓝,蓝天碧水绕青山,好一幅世外桃源的秀美景色,终于明白老孙说天气不好别去青龙湖的用意了。但景点呢?同行的五人都茫然了。于是便给陈平打电话,陈告知,要找到一条没有船工的渡船,自己拉着绳子到对岸来。这里居然还有我儿时记忆中的“渡船儿”?“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千年前中唐诗人韦应物笔下的情景竟然在今日重现。

  我们沿宽阔的鹅卵石江滩,找到了船,一条铁甲船,轮流拽着船绳,将自己拉过了足足有150米宽的河面,脑海里突然蹦出了李白的一句诗:“浣绳(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下船后,朝着南面一幢古色古香的大房子走去,门前右边的块石山墙上镶嵌着“龙湖山庄”四个金色的行楷大字,就是这了。我们登上门台,穿过一个大大的院子和高高的厅堂,四壁书画满目,但却空无一人,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我们拾级而上,但见青草池塘,芭蕉绿柳,过了一座廊桥,才见到陈平。原来他就是“龙湖山庄”的庄主。

  陈庄主交待家人弄饭后,将我们领到二楼,这里整整一层都是会客厅、展厅和他自己的创作厅,墙壁上琳琅满目的书画,大部分都是陈平的作品,以传统的山水花鸟为主,笔法老辣,功底深厚,其中也见到好多熟悉的温州书画家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原来庄主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老画家,且交游广泛。展厅当中的博古架上摆满了各种奇石,大多是楠溪江本地的石种,甚至还有一块少见的永嘉梅花石(闪长玢岩),原来陈平也是永嘉观赏石协会的,与老孙很熟。老陈还从当地的古窑址里,淘了一筐子南宋晚期的瓯窑窑址货,并已隐隐有龙泉风了,这里也许就是古瓯窑辉煌历史的终结者。

  饭后一壶茶,漫谈到天涯。老陈的祖父是永嘉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的学生,并因胡的介绍加入了中共浙南独立支部。温州中学一毕业,就被缷甲赋闲在家的潘鉴宗聘为家庭教师,辅导潘的养女琦君(当代台湾女作家)整整一年。1929年,潘举家移居杭州后,其祖父就回永嘉任岩头小学校长,也是一年。1934年,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于杭州,时年28岁,此时,陈平的父亲才3岁。

  差不多与新中国同龄的陈平,1984年带着全家到宁夏石咀山打工谋生,艰苦拼搏20余年。2003年响应温州政府招商引资号召,回乡创办了青龙湖旅游开发公司,投资2000多万,自己动手,设计建造了这座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的龙湖山庄,满满的楠溪风,掩映于青山绿水之中,并籍此开办了民宿和农家乐,声名远播。2018年,老陈将自己30多年前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外出证明等反映永嘉人创业阶段的历史资料,捐给了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并成为永久藏品。

  龙湖山庄和老庄主的故事多多,但我们此行的目的不是来听故事的,而是准备通过实地考察给大家讲故事的,于是,就请老陈陪我们去看看青龙湖的龙头岩。

  “仙人脚”和“仙人脚印”

  龙头岩,就在龙湖山庄北侧不远处的青龙湖畔,也是这里水面最开阔之处的一块大礁石,突出于水面三四米,石壁比较陡峭,但顶面却相当平坦,同行的@狗蛋先生通过航片测算,枯水季节的面积约为1300平米。龙头岩的岩性与青龙山一样,都是花岗岩,属于源自地壳深处的A型花岗岩和晶洞花岗岩,富含硅质和碱性元素。与青龙山花岗岩是否同属一个岩体,有待证实,但彼此的岩性和时代肯定是一样的,都是距今一亿年前白垩纪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岩石的立方体节理十分发育,尤以纵向节理最为显著,从而将整个礁石切割成大小不等、似连非连的好几块,当地村民根据不同岩块的形状,分别命名为龙头岩、龙嘴岩、莲花岩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其表面密集分布的大小各异的凹坑、凹穴。

  这里的凹坑,大的直径有一米光景,深约20厘米,当年农民将它当做稻桶,在此打稻脱穗,所以又名“稻桶岩”。小的仅酒杯大小,且呈一字排开,老陈说,这是当年仙人喝酒留下的。我数了一下,共有七个,应该不是八仙的,大概是七仙女的,所以特别袖珍小巧。青龙湖如镶嵌于山间的蓝宝石一样晶莹澄澈,自然会吸引七仙女在此沐浴戏水。这七个“酒杯”,也许是七仙女打开的胭脂盒,因走得匆忙,便将胭脂盒落在了青龙湖畔。老陈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还特意指给我看“仙人脚印”。这两个硕大的脚印,还真像那年赶赴蟠桃会时被弼马温孙悟空骗了的赤脚大仙踩出来的,深浅有度,惟妙惟俏。

  更令人称绝的是,这里不但有仙人脚印,还有仙人脚,在清澈透明的湖水里,还真有一只从花岗岩体中伸出来的大脚丫子。仙人于此濯足,因传播介质的不同,仙人可以在气体和固体里隐身,但不能在液体里隐身,于是,就在水里露出了“仙”脚。这只被称为“仙足踏波”的大脚,莫非是秦汉之际的黄石老人的?他当初为了度化张良,使之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千古谋臣,就脱了三次鞋子,叫张良帮他穿上。由于黄石老人只脱了鞋子而没有脱袜子,所以我们只能看到脚而看不到脚指头,详细情节请查阅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中的“圯下拾履”故事。也许正是黄石老人能够预知未来,到此指点迷津,才有东晋衣冠南渡之后,北方门阀士族的后人纷纷隐居落户于楠溪江畔,并因此给永嘉带来耕读文化的基因。

  龙头岩上有许多因垂直节理侵蚀扩大形成的岩缝,上宽下窄,边坡浑圆,宽和深都在两米开外。虽然对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却不敢跳,怕掉进岩缝里拔不出来。而年届古稀的老陈,轻轻一跃就过去了。陈庄主在青龙湖畔修心养性近20年,肯定沾了不少仙气。青龙湖美如仙境,自有仙人在此修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龙头岩表面的凹坑,除了“仙人脚印”和“仙人酒杯”之外,还有不少形状各异、深浅不同、大小不等、疏密不匀的凹坑,从成因上分析,其中既有河水急流旋涡磨蚀而成的壶穴,也有积水化学风化所致的岩臼(风化坑),彼此有着不同的外在特征。

  精巧龙头岩,岩臼群中藏壶穴

  形态精巧的龙头岩,面积不大,但表面的凹坑却不少,根据其产状特点,大致上可从中分辨出两种风化地貌类型,岩臼和壶穴。

  岩臼:多分布于龙头岩的顶面,“海拔”较高。形状多样化,有近圆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大部分都有积水,少数呈干涸状。排列有一定的方向性,长轴的延伸方向与节理一致。底部平坦,这在干涸的岩臼中看的格外清楚。岩壁的高度基本一致,且多有一圈齿状风化痕迹,尽管其发育程度不及陡门溪火山岩岩臼明显。具有较大的宽深比,即水平方向的发育程度远大于深度。其成因与积水化学风化作用密切相关。这类岩臼,也有人称之为“风化坑”。前述“仙人脚印”和“仙人酒杯”就属岩臼景观,它们是在晶洞和节理的基础上,遭受风化侵蚀的结果。由于花岗岩的岩性坚硬致密,所以其发育程度不及陡门溪的火山岩岩臼。

  壶穴:分布于靠近水面的陡壁部位,“海拔”较低。形状多呈正圆形或圆形。积水多多。底部多微微下凹,甚至局部变深。前几年,曾有媒体记者拍摄到水下壶穴的太极图般的涡流冲蚀痕迹。穴壁往往呈圈椅状,四壁光滑,河水冲蚀痕迹明显,其附近甚至有更大面积的弧形过水面。宽深比较小,即深度甚至超过直径,说明垂直方向的侵蚀作用强于水平方向。壶穴的成因主要与跌水产生的夹带砂石的急流漩涡磨蚀水下基岩有关。出露于水面的壶穴,揭示了龙头岩属于河床侵蚀阶地,是从原先的河底里抬升上来的。洪水季节,这里的礁石都会被大水淹没的,而礁石漫水期间,则会加速壶穴和岩臼的侵蚀演化。

  龙头岩正好位于楠溪江U形河曲的拐点之处,青龙湖也因此被誉为楠溪江最美的“溪水环流”景观。一旦发生大水,龙头岩是首当其冲,并要遭受洪水强烈的冲击,强大的水动能,自然会强化龙头岩表面壶穴的冲蚀作用,并导致“海拔”较低的岩臼的壶穴化,即岩臼的形态向壶穴过渡,具体表现为深度加大,臼壁光滑化乃至形态呈S形变化。至于仙人脚的形成,则是花岗岩节理和流水侵蚀作用的共同结果。

  龙头岩表面的壶穴和岩臼非常精致,视觉效果特别好,这也是我在楠溪江里第一次见到的花岗岩岩臼和壶穴地貌,或者说花岗岩壶穴和岩臼共生的地貌景观。这正应了一句格言,浓缩的都是精华。清溪环绕,碧水洄流,春光明媚,景色如画,这里真是一个花岗岩“负”地貌科普游的不二之选,难怪前几年就有专家提议应就此申报“花岗岩奇石博物园区科考基地”。青龙山是花岗岩正地貌,以风动石、叠石、倒石堆等教科书级石蛋地貌景观为主,而青龙湖则以经典的壶穴、岩臼地貌取胜,山水相依,美不胜收。

  仙峰殿岩,节理控制着壶穴和岩臼

  青龙湖真是一个充满仙气的地方,在龙头岩的北侧,还有一大块礁石,当地人称之为仙峰殿岩,因为其后方的山上,有一座仙峰殿。这里出露的也是花岗岩,而且别有一番景象。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发育有平行而密集的的纵向节理,并一直延伸至青龙湖畔。花岗岩礁石与岸边的山体连为一体而成为自然边坡,所以,从山坡上冲刷下来的洪流和雨水,就将花岗岩平行节理冲蚀成一道道长长的凹槽。如果说龙头岩的壶穴和岩臼构成了青龙湖花岗岩的点状负地形的话,那么,仙峰殿岩表面的凹槽,就构成了花岗岩线状负地形景观。

  沿着平行的节理,分布有许多长条形的岩臼,换言之,这里岩臼的分布和发育,明显受控于花岗岩的平行节理。因为节理缝是岩石的薄弱环节,于是便成为花岗岩遭受风化侵蚀的“抓手”,循序渐进,不断扩大长度方向和深度方向的侵蚀“成果”。其中的积水,则大大提高了化学风化作用的速率,令花岗岩中的长石和云母类矿物因高岭土化而不断被剥蚀流失。

  在“海拔”较低的陡崖下方,同样有壶穴出现,并同样受制于节理,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平面呈圆形,深度较大,并有圈椅状的岩壁---小型的跌水崖。在壶穴的周边,还存在因流水纵向冲刷、侵蚀而导致的非圆形壶穴,即形状以椭圆形为主,岩壁光滑,深度较大。在岩体临水的陡崖之处,不但发育有弧形岩壁(破壶穴),而且边上还有两个“初生”的小壶穴。真是精彩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龙湖山庄的南侧有一处雄狮岩,也属于花岗岩地貌,由于偏离楠溪江主河道U形大回环,河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相对要弱得多,几乎不见壶穴和岩臼踪迹,而以生物风化作用见长,就像一个天然的大盆景。从花岗岩节理缝中长出好多棵松树,咬定青山不放松,有的树干直径竟然达到20厘米以上。在岩石的最高处甚至还长出两棵微缩版的“迎客松”,而且还是形态非常相似的“夫妻松”。可惜肆虐的松毛虫病导致它们一生一死,以致生死相依,令人唏嘘不已。树木根系的顽强生长,将导致岩石节理的扩张、崩塌,而这正是花岗岩生物风化作用的结果。

  打造青龙湖、青龙山花岗岩地貌景观旅游线路

  青龙湖花岗岩位于岩头镇鲤溪深固村。屈原《橘颂》中有“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之句,意为扎根深固难以移徙,开阔的胸怀无所欲求。以此用于引申解读青龙湖花岗岩(地质界称之为深固花岗岩体)倒是非常贴切,这里的花岗岩是岩浆沿着张性断裂带从地壳深部上侵所成,自然是“根深蒂固”,难以移徙,不可动摇;而开阔的青龙湖,碧水环流,如斯美景,夫复何求。

  青龙山的石蛋花岗岩地貌非常壮观,堪称教科书级的(详见今年3月13日《楠溪江周末》“青龙山,石蛋花岗岩地貌旅游目的地”),与之相邻的青龙湖花岗岩,则被省地矿所认定为楠溪江唯一的花岗岩风化地貌景观,尤以其表面的岩臼、壶穴最为经典。2005年,中国“冰臼之父”韩同林研究员亦曾到此考察,并认为这里的岩臼和壶穴都是典型的冰臼,是低纬度、低海拔大陆冰川的遗迹。如果楠溪江真的曾存在第四纪冰川,则将大大丰富这条旅游线路的科学和地学内涵,更值得游人到此一探究竟,而龙湖山庄的生意也会随之更加红火。

  龙头岩虽小,但却处于楠溪江最美的溪水环流河段,移步换景。雄狮岩、仙峰殿岩也都有自己的看点,附近的山上,也还有值得一看的景点,且已开发经年,若将其与正在开发的青龙山组合在一起,打造一条花岗岩地貌景观旅游路线,无疑将成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西园区(楠溪江)的一条经典而完美的游览路线,并可构筑与雁荡山火山岩地貌景观差异化的科考游项目。

  元月12日,从青龙山考察石蛋花岗岩地貌返回途中,听同行的陈老师@稀土提起了青龙湖。青龙山、青龙湖,山水相连,都是龙的故乡,有点意思,并萌生了一游的念头。前不久,传媒集团的老汤看到《永嘉风物》开篇的陡门溪火山岩岩臼文章后,给我发来几张青龙湖的照片,其中岩石表面也有一些圆形凹坑,这就更有点意思了。4月9日,风和日丽,约上几个今年还没见过面的朋友,一人捎上一个麦饼,导航,目标,青龙湖。

  有故事的龙湖山庄和老庄主

  途中,给@稀土发了微信,告知行程。她回复说自己在瓯北中学值班,不能陪同前往了,旋即将青龙湖的向导陈平的电话发给了我,说陈会带我们去考察的,并对自己不能同往表示歉意和遗憾。其实应该表达歉意的是我,大上周她约我去青龙湖,我却听了“醉石轩”老孙的劝,天气不好,别去青龙湖,就爽约了。

  导航到青龙湖,只见一条大河波澜宽,绿水波平,静水微澜,原来青龙湖不是水库,而是楠溪江中上游的一段宽阔的江面。春来江水绿如蓝,蓝天碧水绕青山,好一幅世外桃源的秀美景色,终于明白老孙说天气不好别去青龙湖的用意了。但景点呢?同行的五人都茫然了。于是便给陈平打电话,陈告知,要找到一条没有船工的渡船,自己拉着绳子到对岸来。这里居然还有我儿时记忆中的“渡船儿”?“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千年前中唐诗人韦应物笔下的情景竟然在今日重现,总算他没有白学永嘉太守谢灵运的山水诗。

  我们沿宽阔的鹅卵石江滩,找到了船,一条铁甲船,轮流拽着船绳,将自己拉过了足足有150米宽的河面,脑海里突然蹦出了谢灵运铁杆粉丝李白的一句诗:“浣绳(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下船后,朝着南面一幢古色古香的大房子走去,门前右边的块石山墙上镶嵌着“龙湖山庄”四个金色的行楷大字,就是这了。我们登上门台,穿过一个大大的院子和高高的厅堂,四壁书画满目,但却空无一人,真是庭院深深深几许。我们拾级而上,但见青草池塘,芭蕉绿柳,过了一座廊桥,才见到陈平。原来他就是“龙湖山庄”的庄主,而且是一位老庄主、老员外。

  陈庄主交待家人弄饭后,将我们领到二楼,这里整整一层都是会客厅、展厅和他自己的创作厅,墙壁上琳琅满目的书画,大部分都是陈平的作品,以传统的山水花鸟为主,笔法老辣,功底深厚,其中也见到好多熟悉的温州书画家的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原来庄主还是一位很有造诣的老画家,且交游广泛。展厅当中的博古架上摆满了各种奇石,大多是楠溪江本地的石种,甚至还有一块少见的永嘉梅花石(闪长玢岩),原来陈平也是永嘉观赏石协会的,与老孙很熟。老陈还从当地的古窑址里,淘了一筐子南宋晚期的瓯窑窑址货,并已隐隐有龙泉风了,这里也许就是古瓯窑辉煌历史的终结者。

  饭后一壶茶,漫谈到天涯。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老陈的祖父是永嘉红十三军军长胡公冕的学生,并因胡的介绍加入了中共浙南独立支部。温州中学一毕业,就被缷甲赋闲在家的潘鉴宗聘为家庭教师,辅导潘的女儿琦君整整一年。1929年,潘举家移居杭州后,其祖父就回永嘉任岩头小学校长,也是一年。1934年,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于杭州,时年28岁,此时,陈平的父亲才3岁。

  差不多与新中国同龄的陈平,1984年带着全家到宁夏石咀山打工谋生,艰苦拼搏20余年。2003年响应温州政府招商引资号召,回乡创办了青龙湖旅游开发公司,投资2000多万,自己动手,设计建造了这座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约4000平米的龙湖山庄,满满的楠溪风,掩映于青山绿水之中,并籍此开办了永嘉第一家民宿和农家乐,声名远播。2018年,老陈将自己30多年前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外出证明等反映永嘉人创业阶段的历史资料,捐给了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并成为永久藏品。

  龙湖山庄和老庄主的故事多多,但我们此行的目的不是来听故事的,而是准备通过实地考察给大家讲故事的,于是,就请老陈陪我们去看看青龙湖的龙头岩。

  龙头岩上的“仙人脚”和“仙人脚印”

  龙头岩,就在龙湖山庄北侧不远处的青龙湖畔,也是这里水面最开阔之处的一块大礁石,突出于水面三四米,石壁比较陡峭,但顶面却相当平坦,同行的狗蛋先生通过航片测算,枯水季节的面积约为1300平米。龙头岩的岩性与青龙山一样,都是花岗岩,属于源自地壳深处的A型花岗岩和晶洞花岗岩,富含硅质和碱性元素。与青龙山花岗岩是否同属一个岩体,有待证实,但彼此的岩性和时代肯定是一样的,都是距今一亿年前白垩纪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岩石的立方体节理十分发育,尤以纵向节理最为显著,从而将整个礁石切割成大小不等、似连非连的好几块,当地村民根据不同岩块的形状,分别命名为龙头岩、龙嘴岩、莲花岩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则是其表面密集分布的大小各异的凹坑、凹穴。

  这里的凹坑,大的直径有一米光景,深约20厘米,当年农民将它当做稻桶,在此打稻脱穗,所以又名“稻桶岩”。小的仅酒杯大小,且呈一字排开,老陈说,这是当年仙人喝酒留下的。我数了一下,共有七个,应该不是八仙的,大概是七仙女的,所以特别袖珍小巧。青龙湖如镶嵌于山间的蓝宝石一样晶莹澄澈,自然会吸引七仙女在此沐浴戏水,永嘉民风淳朴,不用担心会再碰到下作的牛郎。这七个“酒杯”,也许是七仙女打开的胭脂盒,因走得匆忙,便将胭脂盒拉在了青龙湖畔。老陈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还特意指给我看“仙人脚印”。这两个硕大的脚印,还真像那年赶赴蟠桃会时被弼马温孙悟空骗了的赤脚大仙踩出来的,深浅有度,惟妙惟俏。

  更令人称绝的是,这里不但有仙人脚印,还有仙人脚,在清澈透明的湖水里,还真有一只从花岗岩体中伸出来的大脚丫子。仙人于此濯足,因传播介质的不同,仙人可以在气体和固体里隐身,但不能在液体里隐身,于是,就在水里露出了“仙”脚。这只被称为“仙足踏波”的大脚,应该是秦汉之际的黄石老人的,他当初为了度化张良,使之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千古谋臣,就脱了三次鞋子,叫张良帮他穿上。由于黄石老人只脱了鞋子而没有脱袜子,所以我们只能看到脚而看不到脚指头,详细情节请查阅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中的“圯下拾履”故事。也许正是黄石老人能够预知未来,到此指点迷津,才有东晋衣冠南渡之后,北方门阀士族的后人纷纷隐居落户于楠溪江畔,并因此给永嘉带来耕读文化的基因。

  龙头岩上有许多因垂直节理侵蚀扩大形成的岩缝,上宽下窄,边坡浑圆,宽和深都在两米开外。虽然对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我却不敢跳,怕掉进岩缝里拔不出来。而年届古稀的老陈,轻轻一跃就过去了。陈庄主在青龙湖畔修心养性近20年,肯定沾了不少仙气。青龙湖美如仙境,自有仙人在此修炼,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龙头岩表面的凹坑,除了“仙人脚印”和“仙人酒杯”之外,还有不少形状各异、深浅不同、大小不等、疏密不匀的凹坑,从成因上分析,其中既有河水急流旋涡磨蚀而成的壶穴,也有积水化学风化所致的岩臼(风化坑),彼此有着不同的外在特征。

  精巧龙头岩,岩臼群中藏壶穴

  形态精巧的龙头岩,面积不大,但表面的凹坑却不少,根据其产状特点,大致上可从中分辨出两种风化地貌类型,岩臼和壶穴。

  岩臼:多分布于龙头岩的顶面,“海拔”较高。形状多样化,有近圆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大部分都有积水,少数呈干涸状。排列有一定的方向性,长轴的延伸方向与节理一致。底部平坦,这在干涸的岩臼中看的格外清楚。岩壁的高度基本一致,且多有一圈齿状风化痕迹,尽管其发育程度不及陡门溪火山岩岩臼明显。具有较大的宽深比,即水平方向的发育程度远大于深度。其成因与积水化学风化作用密切相关。这类岩臼,也有人称之为“风化坑”。前述“仙人脚印”和“仙人酒杯”就属岩臼景观,它们是在晶洞和节理的基础上,遭受风化侵蚀的结果。由于花岗岩的岩性坚硬致密,所以其发育程度不及陡门溪的火山岩岩臼。

  壶穴:分布于靠近水面的陡壁部位,“海拔”较低。形状多呈正圆形或圆形。积水多多。底部多微微下凹,甚至局部变深。前几年,曾有媒体记者拍摄到水下壶穴的太极图般的涡流冲蚀痕迹。穴壁往往呈圈椅状,四壁光滑,河水冲蚀痕迹明显,其附近甚至有更大面积的弧形过水面。宽深比较小,即深度甚至超过直径,说明垂直方向的侵蚀作用强于水平方向。壶穴的成因主要与跌水产生的夹带砂石的急流漩涡磨蚀水下基岩有关。出露于水面的壶穴,揭示了龙头岩属于河床侵蚀阶地,是从原先的河底里抬升上来的。洪水季节,这里的礁石都会被大水淹没的,而礁石漫水期间,则会加速壶穴和岩臼的侵蚀演化。

  龙头岩正好位于楠溪江U形河曲的拐点之处,青龙湖也因此被誉为楠溪江最美的“溪水环流”景观。一旦发生大水,龙头岩是首当其冲,并要遭受洪水强烈的冲击,强大的水动能,自然会强化龙头岩表面壶穴的冲蚀作用,并导致“海拔”较低的岩臼的壶穴化,即岩臼的形态向壶穴过渡,具体表现为深度加大,臼壁光滑化乃至形态呈S形变化。至于仙人脚的形成,则是花岗岩节理和流水侵蚀作用的共同结果。

  龙头岩表面的壶穴和岩臼非常精致,视觉效果特别好,这也是我在楠溪江里第一次见到的花岗岩岩臼和壶穴地貌,或者说花岗岩壶穴和岩臼共生的地貌景观。这正应了一句格言,浓缩的都是精华。清溪环绕,碧水洄流,春光明媚,景色如画,这里真是一个花岗岩“负”地貌科普游的不二之选,难怪前几年就有专家提议应就此申报“花岗岩奇石博物园区科考基地”。青龙山是花岗岩正地貌,以风动石、叠石、倒石堆等教科书级石蛋地貌景观为主,而青龙湖则以经典的壶穴、岩臼地貌取胜,山水相依,美不胜收。

  仙峰殿岩,节理控制着壶穴和岩臼

  青龙湖真是一个充满仙气的地方,在龙头岩的北侧,还有一大块礁石,当地人称之为仙峰殿岩,因为其后方的山上,有一座仙峰殿。这里出露的也是花岗岩,而且别有一番景象。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发育有平行而密集的的纵向节理,并一直延伸至青龙湖畔。花岗岩礁石与岸边的山体连为一体而成为自然边坡,所以,从山坡上冲刷下来的洪流和雨水,就将花岗岩平行节理冲蚀成一道道长长的凹槽。如果说龙头岩的壶穴和岩臼构成了青龙湖花岗岩的点状负地形的话,那么,仙峰殿岩表面的凹槽,就构成了花岗岩线状负地形景观。

  沿着平行的节理,分布有许多长条形的岩臼,换言之,这里岩臼的分布和发育,明显受控于花岗岩的平行节理。因为节理缝是岩石的薄弱环节,于是便成为花岗岩遭受风化侵蚀的“抓手”,循序渐进,不断扩大长度方向和深度方向的侵蚀“成果”。其中的积水,则大大提高了化学风化作用的速率,令花岗岩中的长石和云母类矿物因高岭土化而不断被剥蚀流失。

  在“海拔”较低的陡崖下方,同样有壶穴出现,并同样受制于节理,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平面呈圆形,深度较大,并有圈椅状的岩壁---小型的跌水崖。在壶穴的周边,还存在因流水纵向冲刷、侵蚀而导致的非圆形壶穴,即形状以椭圆形为主,岩壁光滑,深度较大。在岩体临水的陡崖之处,不但发育有弧形岩壁(破壶穴),而且边上还有两个“初生”的小壶穴。真是精彩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龙湖山庄的南侧有一处雄狮岩,也属于花岗岩地貌,由于偏离楠溪江主河道U形大回环,河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相对要弱的多,几乎不见壶穴和岩臼踪迹,而以生物风化作用见长,就像一个天然的大盆景。从花岗岩节理缝中长出好多棵松树,咬定青山不放松,有的树干直径竟然达到20厘米以上。在岩石的最高处甚至还长出两棵微缩版的“迎客松”,而且还是形态非常相似的“夫妻松”。可惜肆虐的松毛虫病导致它们一生一死,以致生死相依,令人唏嘘不已。树木根系的顽强生长,将导致岩石节理的扩张、崩塌,而这正是花岗岩生物风化作用的结果。

  打造青龙湖、青龙山花岗岩地貌景观旅游线路

  青龙湖花岗岩位于永嘉岩头镇鲤溪深固村。屈原《橘颂》中有“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之句,意为扎根深固难以移徙,开阔的胸怀无所欲求。以此用于引申解读青龙湖花岗岩(地质界称之为深固花岗岩体)倒是非常贴切,这里的花岗岩是岩浆沿着张性断裂带从地壳深部上侵所成,自然是“根深蒂固”,难以移徙,不可动摇;而开阔的青龙湖,碧水环流,如斯美景,夫复何求。

  青龙山的石蛋花岗岩地貌非常壮观,堪称教科书级的(详见今年3月13日《楠溪江周末》“青龙山,石蛋花岗岩地貌旅游目的地”),与之相邻的青龙湖花岗岩,则被省地矿所认定为楠溪江唯一的花岗岩风化地貌景观,尤以其表面的岩臼、壶穴最为经典。2005年,中国“冰臼之父”韩同林研究员亦曾到此考察,并认为这里的岩臼和壶穴都是典型的冰臼,是低纬度、低海拔大陆冰川的遗迹。如果楠溪江真的曾存在第四纪冰川,则将大大丰富这条旅游线路的科学和地学内涵,更值得游人到此一探究竟,而龙湖山庄的生意也会随之更加红火。

  龙头岩虽小,但却处于楠溪江最美的溪水环流河段,移步换景。雄狮岩、仙峰殿岩也都有自己的看点,附近的山上,也还有值得一看的景点,且已开发经年,若将其与正在开发的青龙山组合在一起,打造一条花岗岩地貌景观旅游路线,无疑将成为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西园区(楠溪江)的一条经典而完美的游览路线,并可构筑与雁荡山火山岩地貌景观差异化的科考游项目。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