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烧的1000多件作品将在两周内陆续出窑
1月11日下午,在三江街道瓯窑小镇唐代坦头窑遗址旁,温州龙窑柴烧第一窑开窑,试烧的1000多件作品将在两周内陆续出窑。本次试烧活动不仅表达了当代瓯瓷人对瓯窑古法烧制技艺的进一步继承与探索,更是对恢复和彰显温州地域文化自信具有象征性意义。
开窑现场,瓯窑研究所副所长章长才取下一块块带有温度的窑砖,并从窑中取出装着青瓷的匣钵。游客们纷纷围至窑门,翘首企盼。嘉宾们小心翼翼地开启匣钵,造型精致、釉色精美、溢着古朴庄重气息的瓯窑青瓷瞬间引来在场宾客的声声赞叹。大家“长枪短炮”齐上阵,“咔咔”声不绝于耳,各个角度的青瓷、爱好者们惊喜的表情纷纷被记录下来。
器物美学爱好者陈新媚告诉记者,她从开火仪式到开窑,一直都在关注瓯窑的最新消息。这次试烧,她的作品也在里面。通过对第一批青瓷的鉴赏,她认为有这样的效果十分满意。爱好者陈红莲说,她很荣幸参与到瓯窑龙窑的开窑仪式里来,大家共同去参与这件事情,也成为了温州瓯窑的一个历史见证。
现场共捧出了5个匣钵,请出了十几件青瓷作品。高雅、圆润的釉色,经典的造型,每一件青瓷作品都不尽相同,有着各自的独特之处。章长才告诉记者,刚开窑的时候他内心有点忐忑不安,但当用手到触摸瓷器,摸到釉面的那一刻,心就安定了。目前试烧的作品正在逐步取出,并逐件记录相关资料,完善烧制工艺。待试烧作品全部取出后,将会举办一个规模较大的青瓷作品展览会,邀请广大青瓷爱好者前往鉴赏,领略当代瓯窑青瓷作品的魅力。
据介绍,因瓯江而得名的瓯窑,历史悠久,是中国陶瓷中灿烂而独特的一支。目前,温州已查明的瓯窑遗址有约200余处,分布在永嘉、瑞安、乐清、文成、鹿城、瓯海等地,其中以永嘉为多。
位于三江街道坦头村的唐代坦头窑遗址,于2017年5月份开始发掘,揭露出龙窑炉及丰富的作坊遗迹、祭祀遗迹,出土大量高质量青瓷器、各种类型窑具,首次发现纪年标本,为唐代晚期瓯窑产品确立年代标尺;首次发现唐代“官作”字样,对理解唐代窑业管理制度,具有指向性意义。2019年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窑作为我国南方烧造瓷器最古老的一种窑形,由下自上,坡形砌筑,烧造时似一条火龙而得名。此次开窑的龙窑,窑炉成一长隧道形,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拱顶成弧形,两侧上部或窑顶有多排投柴孔,窑身侧面有窑门。
章长才表示,龙窑开烧出窑对于唤醒窑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具有长远意义。设计、制作、投入、推广一条龙,非遗+研学联姻,届时成熟的非遗体验活动,成为体验者寻访瓯故事、探寻瓯文化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