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人物   ->  正文
听永嘉古琴研究会会长潘可白“谈”古琴
来源: 发布时间:2019-12-10 17:05:26 作者:胡艺罗 字体:

  谈到古琴,总给人一种神秘感,脑里浮现画面,大多是山水之间,云雾渺渺,一白衣仙人席地而坐,左手扶弦,右手拨弦,余音悠远。

  琴棋书画,琴居首,它在古代是文人、士大夫们修身的一个重要器物,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弹弦乐器,贯穿了几千年的文明史。

  二十世纪,一百年过来,古琴却日趋凋寒,甚至对古琴了解也特别少,大多数人只是在影视剧中偶尔听到,连它样式是怎样的都不太知晓,将其和古筝混淆不在少数。近几年,国内掀起了古琴热,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它。

  听闻,我县于今年七月十三日成立古琴研究会,让人为之一亮。原擅古琴者在永嘉寥寥到如今有一批正规古琴爱好者,也期待今后的发展,为永嘉山水诗文化添助力。

  初遇古琴

  发现我县古琴研究会,是源自于强大的微信朋友圈。“永嘉县古琴研究会第一期公益班报名正式开启”一文,吸引记者的注意。

  在瓯北的翰海艺社约见地,记者见到了古琴研究会会长潘可白。潘可白是一位八零后,在国企上班,长相甜美,为人风趣幽默,衣着也很别致,一件大襟马甲,有时尚感又带点古风味。

  翰海艺社,是古琴研究会的据点之一,研究会的几张古琴都放置在这里。古琴、书画、奇石、茶台,一室清雅。见古琴,怎能错过一场古琴之乐呢?在记者的邀请下,潘可白与会员廖永南一人一琴一人一萧,合奏了一首《卧龙吟》。琴箫合作,乍一听,便觉音色明净浑厚,风格古朴,恍惚间,似穿越之秦时明月,不知今夕何夕。

  琴罢,潘可白热情地邀请记者体验一番,并为我们细心讲解。“古琴的弹奏,多称为“抚琴”,以左手按弦,右手拨弦。在古代,习琴者在弹琴前,多正衣冠,焚香净手。”

  “习琴者从一开始就要严格训练坐姿,身体距离琴的里端约两拳,身体的中心对准第五徽,达到古人所说的“坐如钟”的标准。”

  “琴弦外侧的面板上嵌有十三个圆点的标志,称为徽。徽的点位实为弦的泛音振动节点,自然而成,其音律为纯律。”

  经指导的同事,在古琴面前不免有些紧张起来,表情也变得更加专注,似表达对古琴的“尊重”。潘可白表示,对于初学者,区别于更多弦数的古筝,古琴学起来相对简单。但古琴更讲究意境,积淀了厚重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传统美学思想,想要更精进一步,需要悟性跟勤练。

  也有初学者问,学习古琴是否要了解一定的乐理知识。对此,会长潘可白表示,其实古琴“无谱”可记,关键是在指法的练习,手指肌肉的记忆。古琴记谱有两种是“文字谱”和“减字谱”,现在大多初学者看的是减字谱和简谱结合。减字谱的每一个字块都是由汉字减少笔画后组合而成的复合字。这种谱式只记指法动作和弦序、徽位,而不记高和节奏,属于指法谱。

  从“社”到“会”

  据潘可白介绍,永嘉县古琴研究会在今年七月成立,会员年龄从十岁到六十岁不等,共有68人。会员来自不同领域,有开电脑的老板、有花艺师、有国企职员,他们皆因琴结缘,习琴最长也不过两三余年。

  其实,近几年国内才掀起了古琴热。早在二十世纪,古琴以及其所象征文化思想逐渐式微。古琴艺术真正开始是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当年的开幕式上,古琴演凑家陈雷激在台上独奏一首古琴曲,几乎让全世界知道了古琴,这次的表演也为古琴发展起到了强有力助推,越来越多的人为之震撼,渴望认识古琴。这其中,也包括了潘可白。

  “当时的画面实在是太让人记忆犹新,太美了。”潘可白至今回忆起,记者还能从她脸上找到些许激动的感受,这是她第一次认识古琴。

  “我当时就很想学古琴,但当时永嘉、温州都寻不到这样的人,古琴发展缓慢。”潘可白解释说,她自小就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在爷爷(永嘉中学语文教师)的影响下,对诗词颇有研究,所以对同是传统文化的古琴也是一见倾心。

  直到2014年,潘可白认识了周仲玺,也就是我县古琴研究会创始人。据潘可白介绍说,周仲玺自学古琴,并与三五好友经常举办一些古琴沙龙,吸引一波热爱古琴的人,免费教习古琴,浅谈古琴文化。

  会员廖永南、王晓珍都曾上过周仲玺的公益课。80后廖永南告诉记者,他对古琴的痴迷,完全是因为他的武侠梦,金庸笔下的《笑傲江湖》、倪匡的《六指琴魔》中的情节一直深深地影响他。

  经过几年的普及,古琴爱好者多达两百多人,而后成立了古琴社,建立了古琴社微信群,还曾参加过几次“楠溪江雅集”活动,古琴演奏。后因身体原因,周仲玺将古琴事务都交给了潘可白,并希望能古琴不应止步于民间组织,而是成为政府认可的组织。

  原本已有群众基础的古琴研究会,按理说应该容易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但却让潘可白屡次碰壁。“当时面临的困境是,找不到古琴研究会的业务主管单位,另一个是没有前例可依。”潘可白在多次走访相关部门后,其热心、诚意打动了民政、文化部门。在看到乐清成立古琴研究会后,民政局也依照此例进行办理登记,并将永嘉古琴社正式更名为永嘉古琴研究会。

  古琴,让你活成了他人想要的样子

  古琴研究会成立后,会长潘可白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如何让古琴研究发展壮大,一直是她思考的问题。

  潘可白告诉记者,其实永嘉也有很深的古琴文化渊源,可挖掘、做大。南宋杰出的古琴演奏家、作曲家、“浙派古琴”创始人郭沔,字楚望,便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所作琴曲《潇湘水云》抒发对故国的眷恋之情,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此外,潘可白还时常去乐清古琴研究会交流心得。她觉得首要的是先做好古琴的普及,让更多人知道永嘉有一支喜爱古琴的队伍,其次要提升古琴队伍的琴技。与此同时,如果时机成熟,她想让“古琴雅集”活动进乡村,成为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中一股清流。

  永嘉古琴研究会创办初,潘可白还得到瓯北龙桥村干部支持,提供龙桥文化礼堂作为古琴公益班培训基地。她和研究会的成员们自筹费用置办了桌椅、古琴等。此外,她还得到了几位古琴老师的支持,包括吴映雪、黄德远、胡跃中、张朝辉等,不定期为古琴研究会免费教习。

  今年11月初,永嘉县古琴研究会首期公益班一经推出,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原定12位学员被增至16人。

  潘可白说,很多人一旦恋上古琴,会深陷于古琴的魅力中。它就像恋人一样,每天都会记挂,会朝思暮想。在学习古琴一段时间,不但有助于琴技渐长,气质也会越来越佳。潘可白深切感受到,古琴对个人甚至朋友圈所带来的影响。古琴研究会一会员的女儿正面临学业的压力,某日,听不见她母亲的琴声,内心反而不安,便央求:“妈妈,给我弹一曲吧”。而潘可白坦言,自己在学习古琴后,急躁的性情变得更加柔和,很多人觉得她弹琴后,整个人都变了,更有朋友夸道,“你现在的生活,活成了他人想要的样子。”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