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碧莲动态   ->  正文
关于碧莲镇探索“一村一诗”乡村振兴新路径的调研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9-11-29 00:31:11 编辑:周艺 字体:

  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它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广义的诗,更是一切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的统称,是自然美、艺术美和人生美的代名词,是人类参照世界的重要方式。诗的最优美之处在于根植于人类历史与生活,闪现时代光芒!碧莲自古繁华,山灵水秀、人文蔚兴,山高水长之风、钟灵毓秀之境,是永嘉小源片区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高地之一,自晋、唐以来,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或“自爱名山”探幽访胜,或“镜中看月”寄情山水,其中以谢灵运探寻山水为顶峰,留下了无数的精彩华章,铺陈了铭刻千年的鸿篇巨著。

  立足于碧水莲山的历史文脉,碧莲镇党委、政府牢牢抓住乡村振兴示范带布局碧莲的历史契机,将“一村一诗”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动力,紧紧围绕实施大花园战略和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对照乡村振兴“20字”总方针,大力实施“五大双百”“百日攻坚”等系列行动,加快实现绿色崛起,高标准打造“古窑莲香”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力推进“瓯江山水诗路核心地”碧莲线路建设,形成“山水诗路+乡村振兴示范带”的“一带一路”发展框架,全面构建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文化发展大格局。

  一、“一村一诗”现状

  早在2017年,镇党委就根据碧莲发展实际,结合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优势,提出了“一村一诗”发展战略,作为产业发展的主引擎、环境提升的主方向,并写入当年的党代会报告和人代会报告。2018年,镇党委主动对接省委“瓯江山水诗路”发展战略,依托“12310”旅游发展路径,以“一村一诗”为主抓手,勾勒出了碧莲文化诗路活态地图,打造碧莲文旅融合的“金名片”。

  一是古迹非遗铸就文化宝库。“一村一诗”既是碧莲的文脉,也体现了碧莲人民生生不息的文化创造力,是在青山绿水中创造的宝贵文化遗产。碧莲镇坚持将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放在首要位置,切实树立最少干预、分类保护、预防在先和活态传承等科学保护理念,着重还原真实的历史文化脉络,最大程度保持“一村一诗”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碧莲镇首重保护,通过定期勘测、实时保护,切实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例如用好用活始建于1367年的永嘉郡祠的国宝级宗祠儒家文化、距今约800余年的古堰坝水文化、约300余年历史的缸窑龙窑遗址文化以及拥有约80年历史的山坑孝文化,同时,活态传承“永嘉乱弹”“木偶戏”“糖塑”等永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碧莲文化宝库里的珍藏越来越丰富。

  二是文化产业勇立永嘉潮头。“一村一诗”涉及多个村社,沿线经济密集,文化密集。碧莲镇以此为契机,坚持农村产业和文化特色齐抓,按照“一线一园五翼”的打造思路,打造邵诗莲园、黄岗田园等重点项目,打造亮点、串点成链,建成集文化、旅游、农业、研学为一体的旅游精品线路。目前,已完成总投资1.2亿元,占年度计划总投资(1.65亿元)的73%。比如,成功招引乡贤瓯塑文化大师徐志通返乡创业,计划建设总投资1.53亿元、占地面积约25亩的亨嘉文化创意园,建成集艺术雕塑馆、美术馆、艺术收藏品馆、影视传媒基地等文化业态于一体的文创园,目前,一期项目已全部竣工,占地约7亩,建筑面积达3500平方米。再如,全力推进有乔生态农业基地建设,以栀子花等农业文化为主打,推动种植、观光、休闲等多种业态融合,实现从单一旅游景点到综合性农业产业园区的巨大转变。

  三是灵山秀水铺陈生态画卷。“一村一诗”勾勒碧水莲山生态图,是祖祖辈辈繁衍栖息之地。碧莲镇按照“点上出彩、面上洁净”的要求,在全镇深入开展“美丽永嘉”全域环境大整治大提升行动,不断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拆除河岸违法建筑73处,拆除面积607平方米,开展河道保洁总长75公里,打造1处占地350亩的美丽田园,推动碧莲镇从“一处美”到“处处美”的蝶变。同时,按照永嘉文化“后花园”的定位,赋诗于景、诗景交融,系统谋划以诗词为主题,集山水观光、文化体验、休闲生态的诗词文化带,推动环境与文化和谐共生,互促并进。从“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与邵园村一亭一坝的相得益彰、到“缸面酒华随日转,琴中松韵共风长”与缸窑村缸窑文化的琴瑟和鸣,再到“江南风景秀,最忆在碧莲”与碧莲村“诗与远方”大型浮雕的相互印证,最大限度推动村庄建设同诗词名篇的深度结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串点成线、镇村融合不足。由于过去村庄没有系统规划,乡村的房屋修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乡村的乡土气息、自然氛围日渐淡薄,沿线道路杂乱破损,周边设施老化陈旧。“一村一诗”之间联系不紧密、整合不充分、资源不共享,还未真正“串点成线”,还没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

  二是文脉传承、特色发展不足。乡村之美,美在特色。但目前从推进过程可以看出,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方面,外在亮点不够亮,一些乡村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开发层次较低,没能做到特色开发;另一方面,内涵延伸不足,乡村背后的文化基因没有充分挖掘,特别是一些旅游项目品位还不够高、生命周期较短,游客的参与感、互动感、体验感不强,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是产业支撑、要素保障不足。主要体现在人财物三方面的不足。人的方面,山区乡镇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人才支撑薄弱,导致基础设施建设、传统文化传承、旅游产品开发等多方面发展缓慢,整体呈现低小散态势。财的方面,镇本级财政资金有限,资金投入渠道相对单一,仅仅靠政府投入难以保证后续发展。同时,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主要靠财政补助,农村自身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大多还是以果蔬采摘、观花赏景、农家乐等为主,业态偏同质化、单一化和低端化。物的方面,后续产业链条延伸不足,当前“一村一诗”普遍停留在初级阶段,文化附加值得不到有效发挥,无法支撑旅游产业发展。

  三、探索有效之策

  围绕“诗心自在、画境天成,碧莲精义、文化意蕴”的要求,利用碧莲的青山绿水、非遗文化、历史古村落等现有资源条件,结合乡镇长书记项目工程和村级集体经济消薄任务,组织实施好“一村一诗”四大工程,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一是深入实施遗存挖掘保护工程。文化保护,源远流长。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古迹钩沉。重点对“一村一诗”沿线村居中的交通遗迹、名士居所遗迹、佛宗道源遗迹等,以及书画、瓷器、古籍等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现状进行排摸,实施分级分类、精准管理,加强对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文保单位抢救修缮,特别是对国家级文保单位永嘉郡祠、邵氏宗祠等一批重要的文化遗产,要始终将科学检测和日常保养作为文物保护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手段。二是文脉守护。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以传统手工艺为重点,通过建立民俗文化村落、非遗体验点等一切可以运用的力量和手段,扩大传承人的队伍规模和技能水平,推动活态传承“永嘉乱弹”“木偶戏”等永嘉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三是文化重光。多形式多载体推进文化遗产展示利用,谋划推进非遗展览馆、方志馆、博物馆、村史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建设,在重要节点探索布置诗路文化主题展,高标准建立一批以“一村一诗”为主题的文化公园,积极打造如“乱弹”应界坑村等民俗文化村,不断创新“一村一诗”展示利用的模式。

  二是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文化振兴,绽放魅力。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推陈出新。重点推进“瓯塑”等传统工艺发展振兴,以亨嘉文化创意园为核心,着力打造一批传统工艺品牌,力争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文创产业集群,推动传统工艺产品与旅游市场结合、与展会活动结合、与电商平台结合,拓展营销渠道,不断提升传统工艺市场竞争力。二是古戏新唱。针对“永嘉乱弹”这一具有碧莲特色的地方特色戏剧,通过戏剧下乡、文艺汇演等多种载体,推动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搭建传统戏剧与新媒体的对接平台,办好“永嘉乱弹艺术节”等品牌活动,鼓励采取异地巡演、网络直播等形式,引导永嘉乱弹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多方参与、供需对接的传统戏剧演出交易平台。三是产业生长。壮大重点文化产业品牌,促进传统文化和创意融合、与技术融合。通过院地合作等方式,获得温州大学等高校的专业力量,加强乡村振兴示范带沿线的建筑设计、环境规划设计、乡村文化景观规划与设计、旅游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支撑,打造一批具有碧莲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力争培育一批文化特色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长型文化企业。

  三是深入实施文化旅游精品工程。文化为魂,旅游为体。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全域格局。强化线路串联,促进碧水莲山同诗词名篇的有机结合,瞄准旅游新消费、新体验,以农村风貌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推动“一村一诗”和旅游深度结合,实现旅游产品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精心设计一批山水寻踪、探寻古韵等系列特色旅游路线,丰富节庆活动和赛事活动,构建具有文化底蕴的旅游产品结构,真正把碧莲的文旅融合品牌保护好、打出去。二是诗性服务。加快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强化服务串联,推进旅游的便捷性和诗路的美观性合一,有效整合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等沿线服务设施,加强主要旅游目的地、交通枢纽、主要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服务中心设施。加快推动景区道路、停车场、慢行系统、交通标识等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全面升级。三是诗画碧莲。强化品牌串联,打造“一村一诗”品牌营销体系,不断丰富“一村一诗”品牌内涵,探索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技术渠道,不断深化与中央、省、市级主流核心媒体的合作,做大做强做亮对外宣传,提升“一村一诗”整体品牌形象和区域影响力。同时,探索联票、套餐、补贴等多种方式,不断做大做强旅游产业,让诗画碧莲成为碧莲人民眼中的摇钱树、心中的聚宝盆。

  四是深入实施生态文化综保工程。文化为底,山水为色。主要做好三个方面:一是看山是山。加大沿线自然景观风貌保护力度,保护和修复“一村一诗”沿线山岳、森林等自然景观风貌,保护具有历史传承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文化原生地,以碧莲龙珠公园建设为模板,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力争打造一批高质量、有特色、有创意、文化科技含量高的自然遗产展示场馆。二是看水是水。围绕“五水共治”,深入推进美丽河湖建设,绘就出碧莲镇“一村一诗”的地上文章,通过控源、截污、清淤、修复、活水等措施,全面提升沿线水脉的环境质量。特别是加强保护修复古堰坝文化,让古老的堰坝焕发新生,在承担起截水蓄水的传统功能的同时,建起一条美丽的河湖生态廊道。三是留住乡愁。乡愁作为文化凝聚力的外在体现,是远方游子的思想之根。要用一个日益变绿变美、充满盎然生机的碧莲来唤醒乡愁,要用乡愁唤起乡恋,要开展多层次诗词大会、诗歌大赛、书画大赛、“百首诗词送家乡”等报效桑梓的文艺活动,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同时,开办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多渠道推进“一村一诗”文化宣传普及,让“一村一诗”真正来到大家的眼前。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