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轰轰……”在抽粪机和挖掘机的工作声中,7月8日上午,南城街道中兴村村民黄德明积极配合南城街道环境整治工作,拆除了自家的旱厕。这是中兴村的最后一处旱厕,“创卫”以来,中兴村共拆除旱厕23处涉及39户。“我感觉村民文明卫生创建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南城街道工作人员陈冬珠如是说。
旱厕:一周拆除完毕
“我家茅坑很久没有使用了,就堆了些杂物。”
“那边是老胡家的,我已经通知他了,马上过来清理。”
“这里理好了,先去我家看看,能理就一起理理掉。”
这个热闹非凡的场面,就发生在南城街道中兴村旱厕整治的第一天。旱厕是病媒生物孳生的重点场所,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有损城市美观。前不久,南城街道就中兴村旱厕问题入户摸底调查,并组织人员上门进行劝导教育宣传,细心耐心地向村民们解释为什么要进行旱厕清理,并希望他们能够支持配合整治工作。
家住仙桥路的叶秀眉阿姨告诉记者,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虽然新房里也有抽水马桶,但老两口还是习惯走几步去自家的旱厕方便。直到街道和村里的工作人员到家里,非常详细认真地向自己解释为什么要整治旱厕,并教自己很多关于创卫方面的知识,突然才意识到自家的旱厕破坏了周边村民的生活环境。清理工作的第一天,老人便主动配合,虽然在清理时还是有点舍不得,但一想到因为自己所做出的改变,就能提升村庄的人居环境质量,也就压下了舍不得的情绪。一些围观的村民见到如此和谐的一幕,知道拆旱厕成了大势所趋,纷纷要求现场工作人员先去拆自己家的旱厕。当天,成功拆除9户旱厕。仅仅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全村23处涉及39户的旱厕清理工作。
“这个茅坑已建了20多年,当年是自己老头子一砖一瓦砌起来的,平时除了自己使用,也方便一些租住在附近的外来人使用。”时隔一个星期,叶秀眉早已经释然了。如今,再有人寻来“方便”,她便乐呵呵地引导对方到附近临时菜市场的移动公厕解决。
违建:村民自发清理
同样家住仙桥路的胡方华夫妇正拿着榔头、扫帚等工具对违规搭建在院子里的两间棚屋进行拆除复原工作,一人忙着拆,一人负责清理,见一行人到来,连忙请工作人员看看现场是否符合要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侧角落里放有长条凳、木工器具、盆景等物,房前空地的棚屋已经拆除完毕,但胡方华却没有丝毫不满:“昨晚一夜没睡好,早上4点多就起来自己动手拆了。街道的工作人员很体谅我们,我身体不太好,他们工人帮我们一起拆。”胡方华是做龙灯的,违建棚屋里放的都是他的吃饭家伙,一时也没什么地方可以供他摆放。起初有些想不通的胡方华听了工作人员的意见,意识到乱搭乱建已影响到村里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当即答应拆除,一切在和谐气氛中进行。“心疼吗?”“不心疼是假的,都是钱,大家都配合,没办法。你们也是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胡方华感慨地说。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塘片的创卫工作,是一个村一个村推进的。初期,很多人觉得自己过去的生活方式受到了一些制约,一时间多少有点不适应,甚至有点怨言。有的强烈抵触,有的拒不配合,有的事不关己。随着一项项惠民措施落到实处:荒地变绿地、废墟硬化成停车场,一改以往“破、旧、散、乱”旧貌,看到“创卫”取得的成果和带来的实惠,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转变思维,涌现出一个个“胡方华”,自行整改的案例比比皆是。
圈养家禽:反复教育出效果
近日,前二村网格员胡陈贵到村民家中做工作,取缔家中散养的家禽。根据南城街道办事处日前张贴的《关于禁止饲养家禽家畜的通告》,要求自通告发布之日起,原已饲养家禽家畜的单位和个人,务必在2日内自行处理到位,逾期将由职能部门进行捕杀。而现实中当然不存在随意捕杀的问题,工作人员捕捉后会等待户主前来认领,并趁机进行教育,而效果也是出奇的好。
在“羊鲜生烧烤”隔壁,一户村民家院子里养了6只鸡鸭,饲料盆里装满了菜叶,粪便更是遍地都是。“阿婆,前天你家的鸡鸭不是已经刚处理过吗?今天怎么又养回来了,我跟你说,在家中养鸭不仅不卫生,而且还违反了相关法律。”“我知道我知道,这几天家里天天吃鸡,一时间吃不完,回头马上就处理掉!”阿婆听了后,与家人答应马上进行整改。而类似这样的对话成了胡陈贵的工作常态。截至目前,已清理30余处家禽窝棚。
南城街道的环境整治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让大家的家园变得更整洁,更美丽,更舒适了。不过,如何让“创卫”成果持续保持下去,让这些改变和美景成为常态,成了当前街道村居管理者应该思考和去做的问题。中兴村村民享受过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后,大多数人从心底里已经不愿再回到过去的脏乱差中。而且,当卫生意识提高后,以主人翁的姿态对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也许,这就是创卫的意义,不仅仅在获得什么荣誉,其意义更多的体现在创卫结束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