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今日要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大干交通,打造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

发布时间:2019-02-25 22:45:14 编辑:郑万云 字体:
核心提示:一直以来,交通都是制约永嘉快速发展的一块“短板”,是全县人民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大干交通,大力实施“5151”交通战略,高水平谋划建设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打造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标杆。

  热点面对面

  一直以来,交通都是制约永嘉快速发展的一块“短板”,是全县人民反映最强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强化大干交通,大力实施“5151”交通战略,高水平谋划建设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打造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标杆。全力融入全省1小时“交通圈”,举全县之力推动杭温高铁实现全线开工,加快“一桥两隧”控制性工程建设,确保全年交地750亩、拆迁3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6亿元,着力打造全省高铁建设项目的典范工程。联动推进温州北站、楠溪江站建设…… ,那么,有关部门、代表、委员们又是怎么解读的呢?

  刘超军(列席人员、县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加快构建三个“交通圈”

  去年,全县交通系统上下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全市综合交通重点工作考核第二名、全县年度考绩优秀单位的优异成绩,交通建设亮点纷呈。“但成绩属于过去,不能代表未来。”刘超军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水平谋划建设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努力打造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标杆。”任务虽重,但我们系统有信心,将按计划逐步推进。

  刘超军说,今年交通运输工作将以县委县政府“一带两城五组团”城乡空间布局为引领,按照“直通高铁、加密路网、发展城轨、建设枢纽”的思路,主动对接全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综合交通“三区”建设战略和温州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目标,结合“瓯江两岸同城发展”、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补短板”与“增优势”两手抓,大力推进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构建外快内畅、互联互通、立体多元、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以完善的交通圈拓展城市圈、培育经济圈,进一步提升永嘉的对外影响力、区域竞争力,为永嘉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

  同时,将大力推进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全力构建“内畅外通”交通格局。大力推进永嘉“2345”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即推进2个铁路项目:续建杭温高铁,建成乐清湾货运铁路;3个国道项目:即续建104国道西过境、330国道桥头至桥下段,力争开工建设104国道乌牛至黄田段;4个规划省道项目:即续建巽宅至桥下段,力争开工建设乌牛至桥下段、张溪至岩坦段及大岙至应坑段、大若岩至巽宅段;5个县道工程:即续建上瓯公路、岩表线、水门路、溪下至界坑公路,开工建设云岭至鹤盛公路。推进104国道乌牛至三江段改建工程、上塘至大若岩公路、珍上线、碧徐线、枫林至李浦公路、九房至坦下公路改建工程以及上塘新客运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构建全省1小时、中心镇半小时、城乡交通微循环这三个“交通圈”,为建设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开好局。

  施志霜(县政协委员、永嘉吉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交通大动脉真正做到四通八达

  “要想富,先修路。”县政协委员施志霜说,交通是城市的动脉系统,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道路交通的合理规划,道路交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根本。

  “但一些地方的道路交通建设力度不一,分布不均。”施志霜说,像我县小源一带,有香樟花园、永嘉书院、百丈瀑、十二峰等著名景点。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一年四季全国各地的游客不断前来旅游观光,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坦下及永嘉书院段常常会造成路阻,而且长时间耗在路上,给游客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同时,巽宅到桥下段、上塘至大若岩及花坦珍溪线等,这些线路要么在规划中,要么通行等级低下,都需相关部门加以重视并着手解决。

  施志霜说,好在这些问题都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全力打造县域中心镇半小时“交通圈”,深入推进“六纵七横”县域交通网建设,加快推进330国道桥头至桥下段改建、S215巽宅至桥下段改建,深化上塘至大若岩公路、茗岙公路改建、九房至坦下段、珍上线改建等项目前期。提出全力构建城乡微循环“交通圈”,新建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300公里以上,进一步提升建制村客车“村村通”通达水平,创成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示范县。

  刘关丰(县人大代表、瓯北街道创新社区党总支书记):期盼各项工作尽快落地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建设,充分对接瓯江两岸协同发展,聚焦我县“一带两城五组团”发展布局,大力谋划实施了一大批重大交通项目,区域交通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交通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我县眼下的交通基础设施还相对滞后,与先进地区和自身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交通不足成为制约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

  刘关丰说,我县223省道,就目前来说是连接山区的主要通道之一,相关部门对此道路经过多次的拓宽改造,道路设施相当不错,但随着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车子日益增多,目前全县机动车保有量在19万辆左右。因此,群众出行时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在223省道黄田段,经常会碰上长时间路阻情况发生。希望有关部门对上瓯公路建设要加大推进力度,早日缓解上塘至瓯北的交通拥堵,让市民出行更加顺畅。

  刘关丰认为,我县作为温州都市核心区和“两线三片”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交通设施刻不容缓,要真正把地理区位优势转化为现实发展优势,成为温州融入全省“1小时交通圈”、长三角一体化、海西经济区大开放体系的前沿阵地,就必须举全县之力推动交通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着力破除交通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在建设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点环节中,要加快建设杭温高铁永嘉工程,推进甬台温铁路达速,形成“1+2”高铁时空圈,即1小时通达杭州、宁波等。作为县人大代表,非常期盼各项工作能够尽快落地,从而推动我县更加高效地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连接海西经济区,在确定温州北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地位后,希望也能成为长三角南部交通门户枢纽之一。

(作者:汪华新 陈胜豪)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