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人物   ->  正文
楠溪儿女英勇抗击异族入侵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0-12 00:20:50 作者:章育才 字体:

  近年,笔者跑遍楠溪江大部分古村群落,深感楠溪文化底蕴深厚,亟待挖掘发扬。楠溪儿女勤劳勇敢,在外族侵略者面前,勇于流汗流血,表现出英勇顽强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

  朱孟善反抗外族侵略

  朱孟善(1221---1278),永嘉廊下花坦朱氏族长。

  为了防御蒙古人侵犯,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族长朱孟善组织带领下,廊下人在村宅东南西三面筑起坚固的寨墙。寨墙讲究实用性与科学性,计长1500米,高10米,墙脚宽2.5米,顶宽90厘米。墙内壁筑成三级梯形,上级毎隔三米设一砲眼。七百多年过去了,村西南的一千米古寨墙,如今仍保存完好。廊下先人给我们留下一份宝贵的遗产。

  南宋末年,蒙古兵入侵楠溪江,朱孟善聚义军奋起扺抗。两军隔珍溪对垒,敌兵借人多涉浅水向我军进攻,我军开始不动声色,隐蔽埋伏,到了中途,朱孟善突然一声令下,万弩齐放,流矢如雨。涉水蒙古兵大多数死于乱箭之下。蒙古军只得大败而逃。

  后来蒙古兵不敢正面进攻,暗中涉过珍溪,迂回到崖门山下,偷袭了义军驻地,朱孟善及三十八名义军措手不及,尽管奋力抵抗,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村民说孟善公为了大家安全,全身心投入“反侵略保家乡”工作中,做到献心又献身。

  后人把义军屯兵的地方取名“军寮”(军营之意),以作永久纪念。后当地石公田村在军寮建了石公田小学。

  陈虞之壮烈抗元

  1276年2月,元兵(蒙古人)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宋恭帝赵显被俘。恭帝二个兄弟,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在陆秀夫、文天祥等保护下南逃。赵昰在福州登基,不幸在海上船翻落水病故。赵昺在泉州登基后,继续南逃。

  陈虞之(1225---1279),永嘉芙蓉村人,宋咸淳乙丑科进士。1276年奉旨招义军一千多在瓯江北岸拦阻元军,在戈田、绿嶂打了两场胜仗,杀死元军先锋乞答,并边战边退,将元兵引入楠溪腹地,让驻在江心屿的赵昰兄弟能平安逃离温州。

  陈虞之在家乡后山芙蓉崖上立寨抗元。义军经千难万险,粉碎元军无数次进攻,一直坚持了三个年头。

  1279年,信传宋军在南海崖山与元军最后一次大决战中,全军覆没!陆秀夫抱八岁小主赵昺投海殉国。陈虞之闻讯,悲痛欲绝,仰天大叫一声“皇天”!深知大宋江山已无可挽救,遂与夫人赵氏用布蒙住坐骑双眼,两人一起上马,快马加鞭,一跃飞下千丈悬崖!跟着,全部义军集体跳崖殉国。楠溪大地历史上,就此增添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一页!

  后人在芙蓉崖山麓建了“陈虞之纪念馆”,上书“忠烈万古”四个大字。

  抗金名将王允初

  王允初(1154---1214),永嘉千石村人,22岁得中进士。初任星子县司户,继任荆湖北路抚干、宣教郎,吴江、余杭知县。

  1206年初,王允初被派往湖北任德安府通判。十一月五日,金兵围攻枣阳,守将马拱、张虎兵败殉国。金兵进逼随州,太守雷世忠弃城而逃,十余万金兵迅速南下,潮水般涌向德安府城安陆。安陆仅有守卒四百,知府李师尹,见重兵压境要弃城循逃,王允初挺身而出竭力阻止。李师尹把守城重任“托付”给王允初,急忙溜走。

  王允初临危不惧,毅然挑起守城重任。安陆民众深为感动,纷纷要求挥戈上阵。一下子聚集了四千多兵员,大家同仇敌忾,誓与金贼血拼到底。

  王允初誓与安陆共存亡,在城楼上沉着应战。金兵杀声震天声势逼人。他告诫部下,谨勿恐慌,大家偃旗息鼓,不得轻举妄动;金兵发动进攻,顿时万弩齐放,箭如雨下。王允初叮嘱士卒手执盾牌、门板作掩护,严阵以待;当金兵一拥而上,并以鹅车填塞城壕,跨壕而过,逼近城池时,他令士卒抛火种,焚烧鹅车,敌人不得靠近;当敌人抬着云梯,跨过壕河,准备强行登城时,他命弓箭手一一用强弩把抬梯者射杀;在外围挖掘地道,企图从地下攻入城内,王允初让士兵用瓮与鼓贴地倾听,及时探测地道方位所在,给以致命打击。

  持续了108天,金兵始终不能越雷池半步,反倒损兵折将,丢下不少尸体。金将完颜匡气得七窃生烟,却无可奈何,最后不得不垂头丧气下令撤军。

  王允初与安陆军民浴血奋战,死守孤城,终于以弱胜强,解了安陆之围。这就是南宋抗金史上著名的德安保卫战。德安府解围后,宋宁宗连下五道嘉奖敇令,王允初升为湖北运使,知鄂州。

  2005年,德安保卫战胜利800周年之际,黄田千石“王允初纪念馆”顺利落成。

  林梦龙父子英勇抗清

  林梦龙(1608---1648),瓯北罗浮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

  1644年清兵入关后,强制推行“易服剃发”,引起关内广大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强烈反抗。满清政府对反抗者实施残暴屠杀。杀人之多,骇人听闻,中国人口疾减一半以上!反清浪潮此起彼伏,从末间断过。浙闽地区反清运动以“二王”影响最大。唐、鲁“二王”的联络人是林梦龙。

  唐王起兵于福州,鲁王起兵于绍兴。林梦龙联络二王共同抗清,给满清很大打击。不幸1646年唐王败亡,鲁王出走舟山。林梦龙无奈,暂回乡教学。

  1647年,郑成功与鲁王多次攻打浙闽沿海各地。原明大臣刘中藻乘机起兵攻占福宁府城(今霞浦县),退驻福安,邀林梦龙共同抗清。林梦龙变卖家产资助义军,配合刘中藻转战浙闽大地,连复庆元、泰顺、寿宁、福安、宁海、古田、罗源七县及福宁一州。军势一时甚盛。

  不久,受挫。林梦龙回守福宁。1648年坚守福宁壮烈殉国。其长子林兆莅,承父志继续战斗,翌年英勇牺牲,与福宁同存亡。

  满清严令杀绝林梦龙家属。林家在亲友帮助下,隐姓埋名,逃往玉环。今天玉环林氏大族,就是罗浮林氏宗谱的“三房“。

  罗浮村林氏后裔,1989年在蛇山建林梦龙纪念堂(后改名怀贤堂)。

  陈光啓忠贞抗日

  陈光啓(1917----1941),永嘉白泉村人。受叔父陈素农、陈躬农及堂兄陈光初三位抗日将士的影响,从小立下“挥戈卫国保民安”的志向。18岁在温州中学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19岁提前毕业,编入国民革命军预备八师任少尉排长,直赴抗日战场。

  1937年淞沪会战,陈光啓率全排50余名战士死守防线三个月,无数次冲锋肉搏,鬼子不能越雷池半步。最后奉命撤退时,全排仅剰九人生还,他亦受重伤,耳朵失聪,不能正常生活、工作。上级让他回乡疗养。

  第二年,身体得以康复。受命任永嘉抗日自卫队分队长。后调龙湾砲台,多次击退日寇兵舰砲艇。这年冬天,父亲为他定下亲事,与方宝玉女士完婚。

  1940年,部队命他归队。这时新婚不久,妻子又身怀六甲。家国不能两全,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陈光啓毅然告别爱妻,踏上征途,远赴大行。归队后任上尉参谋,深入敌后作战。

  1941年5月,日寇十万兵力围攻大行山,战争甚烈。少校陈光啓率特务连浴血奋战,在生死存亡那一刻,他端起冲锋枪,冲上沟壑高处猛烈扫射。鬼子在前面一排排倒下。最后,他头部中弹血洒太行……国民政府追晋上校褒奖,赐“抗日牺牲烈士“匾额。

  噩耗传至家中,方宝玉嚎啕大哭,一直以泪洗面。1951年过早离开人世。

  陈光啓牺牲前六个多月,宝玉生下儿子晋川。晋川跟奶奶、姥姥长大成人,考上浙江水电学校,一生忠于祖国水电事业,今已退休享天伦之乐。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