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   ->   新闻报道   ->  正文
姚善清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9-02 11:39:55 作者: 字体:

  20、姚善清 桥头镇梨村村民

  简要事迹:

  姚善清,男,1963年5月出生,永嘉县桥头镇梨村村民。一个桥头人的好女婿、好丈夫、好父亲。他自1995年来到桥头镇梨村为上门女婿,挑起一个家庭的重任,尽心赡养年迈的双亲,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肢体残疾的妻子,尽心养育一对女儿。妻子陈仙妹,自幼患上小儿麻痹症,14岁时下肢彻底失去知觉,终年只能生活在床上。姚善清勇敢去接受、照顾。这一细心呵护就是整整22年。多年来,他始终无怨无悔地侍奉于岳父母的身旁,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不仅如此,他还“孝”了自家“孝”别家,照顾一位流浪汉达十几年之久,每一个和他有过一面之缘的,无不夸赞他为人实诚,心地善良。

  详细事迹:

  提起上门女婿,往往会让人联想到靠不住,被人瞧不起等“负能量”的字眼,然而来自江西的姚善青,却以自己的言行举止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桥头镇梨村村民们一提起他家都夸“好”。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带给大家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其背后,是“上门女婿”姚善青对这个家庭朴实的情感、持久的责任和21年如一日至诚至义的付出。

  朴实汉子入赘上门

  来到姚善青位于梨村白云西路的家中,他正在厨房里准备午饭,他们家住的房子很小,加在一起不到40平方米,除了厨房卫生间外,就是一间既当卧室,又做百货铺的店面,说是“百货”,其实零零散散不足20样。

  走进房内,床上坐着一位中年妇女正在吃力地“串珠”,她就是姚善青的老婆陈仙妹,虽然患有残疾不能干活,但头脑灵活,说话思路清楚,得知记者的来意,她脸上透出了幸福的笑容。她自幼患上小儿麻痹症,家里也没有钱治疗,14岁时下肢彻底失去知觉,终年只能生活在床上。当问起他们这几年的生活情况时,陈仙妹红了眼眶:“多亏了我的丈夫,他进我们这个家21年了,白天干活,晚上照顾病人,一家人生活全靠他来担当,这辈子我们一家人欠他的太多,对不住他。”正说着,姚善青从厨房搓着手出来了。听到妻子不停地夸奖自己,瞬间变得不好意思起来,憨憨地笑着。“和她在一起,我不后悔。”现年54岁的姚善青衣着打扮上都显得很朴实,年过半百的他头发也已经花白。据了解,1995年,已经33岁的姚善青为了生计,来到梨村打工,修建河道堤坝,认识了同是“苦命人”的陈仙妹。经过一段时间了解,他看中陈仙妹的豁达开朗、对人热心、容易相处的品质。5个月后,姚善青对她说出了这辈子最大胆的一句话:“你以后怎么办,如果嫁给我,我照顾你一辈子。”陈仙妹被他的老实忠厚、肯卖力气、不耍尖滑的品行所打动。双方情投意合,在媒人的撮合下,姚善青就进了陈家,做了上门女婿。

  家里虽说有遗憾也不富有,但和和睦睦,这让朴实本分的姚善青感到温暖。看到温柔善良的妻子,一切顾不得多想。“尽管生活不易,但看着她们每天过得这么高兴,我觉得这就是幸福。”姚善青说。其实,这样的幸福场景是姚善青付出太多辛劳换来的。

  一人撑起一个家庭

  自从走进这个家庭,姚善青就像一个亲生儿子那样孝敬岳父母、与邻为善。姚善青告诉记者,不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5点钟,他总会准时爬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所有的脏衣服洗干净,然后赶紧做早饭,还要喂猪。然后喊妻子起床,并帮忙穿衣服,之后他会一勺一勺地喂妻子。自己匆匆吃完后,再搀扶着妻子上厕所。如果有太阳,就把妻子抱到轮椅上推出去晒晒太阳。

  中午过后也是同样的忙碌,放羊、种菜。到了晚上,姚善青还要烧开水为妻子擦身子、定时翻身,大概一晚上要翻三次身。为了照顾家人,他很少外出,有时没办法必须外出,他一定会尽快回家或中途抽时间回家看看。两年后他有了两个女儿,都由岳父岳母照顾着,对此,姚善青心存感激:“两位老人家,照顾我妻子,还要照顾我儿子,对我也非常好。”

  好景不长,2003年,岳父母相继患病,当时小女儿才6岁,伤心之余,侍奉岳父母成了姚善青生活中头等大事。那段时间,他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却依旧让两位老人衣着干净整洁,冬天每周都为两人洗澡,身上从未生过褥疮。

  一边要照料着行动不便的妻子,一边又要关心卧床的岳父母,抚育着自己的两个女儿,他承担着这个家庭的油盐酱醋柴,这无疑是一副沉重的担子,然而姚善青却“挑”出了幸福的模样。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但在梨村村民眼里,姚善青就是整个儿子。当问及怎样照顾岳父母时,他总是不好意思地笑笑说,他一直都把他们当作亲生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姚善青的孝心没能留住两位老人的生命,在老人相继去世后的日子里,他的心思扑在两个孩子身上,省吃俭用、拼命干活挣钱。“最对不起的就是我女儿,从小没怎么喝过奶粉。”在他的精心养育下,孩子们没让他失望,“他们都很懂事、很孝顺。每次往家里打电话总是说,爸爸要注意身体,不要舍不得吃,舍不得花钱。我们在外边都挺好的,不要担心我们。”提及孩子,姚善青满心欢喜。

  “孝”了自家“孝”别家

  “20多年,真是太不容易了,这样的人打着灯笼也难找啊,我们这儿的人不管大人小孩说起姚善青,没有不佩服的。”村民无不对他的大孝和至爱表示敬佩和感动。村里的留守老人多,谁家电视坏了,谁家要拉一下电线,谁家需要帮把手,再忙也会放下手中的活去搭把手。他有一辆载货的小三轮,每回从镇上回来,都为老人们带些生活用品。几年前,徐良妹的老伴儿中风,此那以后,送老人就诊,带药带菜,姚善青几乎一手包办。现在,老人逢人就夸姚善青的善良勤劳。

  姚善青不但孝敬自家的老人,而且积极尽“大孝”。时间要追溯到20年前,村里来了一位满身邋遢的老年流浪汉,他衣着单薄,头发老长,身子佝偻,一连几天都在垃圾堆里找吃的。姚善青看着心里不是滋味,从锅里拿了几个热乎乎的馒头给他吃,也许是饿坏了,这位流浪老人狼吞虎咽,一口气吃下3个。问他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来的,老人始终低着头,顶多是憨厚地笑笑而已,没问到什么结果,姚善青也没放在心上,便再拿了一些馒头给他,就忙去了。没想到,第二天上午,这名流浪汉又来到姚善青家门口,就这样,这名老人成了他家的“常客”。姚善青也渐渐地从他口中得到一些信息,知道他家在平阳,然而他实在是离不开家,帮助老人回家的事情就一直耽搁下来。老人满身邋遢气味难闻,姚善青为他理发、洗澡,拿出干净衣服给他穿,就这样,一晃14年过去了。2010年,眼看着老人身体越来越差,邻居们心急了起来,如果他家里再添个病号,难说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众人一合计,便推出几个人专门去平阳为老人寻亲,终于为老人找到了离别多年的亲人。离别的那一天,面对对方家人无尽的感激之情,姚善青也坦言都习惯了老人的存在,原想着可能要一起终老了,这样也挺好的。

  “我们真的就是普通的一家人,没有多么感天动地的事情,有的只是相互陪伴,好好过日子。”面对邻里夸赞时,姚善青总是说,只想为妻子和女儿的生活增添色彩,陪着他们一起终老。然而正是这种平凡之举、细心之举,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