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黑了,人瘦了,鞋破了……在大若岩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皮肤黝黑,栉风沐雨,为了助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在岗位上拼尽全力,每天奔走在项目建设一线。他们,就是大若岩镇乡村党员干部。
“网线断了,已经和施工队对接,工人正在修复。”说话的是该镇人大副主席杨方赶,近一个月来,杨方赶天天蹲在大元下村施工现场,除了和工人一起“上下班”,每天还负责现场各种工作的协调,为推进项目落地积极“跑腿”。这只是今年大若岩镇举全镇党员干部之力“啃硬骨头”,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一个缩影。
每天奔走在建设项目一线
上午9时,顶着烈日骄阳,大若岩镇人大副主席吕伯相和往常一样来到九黄线项目建设施工点,了解建设进度,协调相关问题,他手拿笔记本,认真地和施工方进行交流,把了解到的情况一一记录下来。工作中,吕伯相的电话也一直没闲着,短短半个小时,就接到十几个电话。
“能解决的问题,电话里就直接解决了,不能解决的问题,等回去后再对接解决。”吕伯相边说边来到一处绿化施工点,就现场泥土清运、绿化种植等工作一一和项目负责人对接,开展现场办公,提出施工意见。这样的工作吕伯相已经驾轻就熟,每天来回奔波在九黄线上,小到垃圾清运,大到政策处理,只要事关项目建设、事关百姓利益,他都一一认真解决。
这几天正值酷暑高温,站在施工现场不到5分钟就会汗流浃背,吕伯相带领党员干部职工仍然坚守在施工一线,有的项目白天晚上连续施工,吕伯相也毫无怨言,他白天奔走一线,晚上深入研判,这种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精神带领着更多党员干部投身到一线中去。
“前几天一直加班,吕伯相跟我说要请个假,他老爸这段时间又病重了。我说那你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去,没想到第二天他又早早准时到岗了。”大若岩镇党委书记胡程远告诉记者,虽然家里有老人急需照顾,但吕伯相从没有请过假,直到亲人不得不送医院救治才请了一天假,这种精神实在令人感动。
据了解,自今年九黄线项目提升工程启动以来,吕伯相就接手了道路改造提升、绿化景观改造和环境综合整治三大工作任务。在他的监督协调下,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九黄线道路白改黑项目就完成了路面主体改造,目前已进入水沟和护面墙施工阶段。绿化改造工程已投入30多万元,完成工程量的60%,九黄线沿线10公里及8个村环境综合整治效果显著,原先的“脏乱差”现象一去不复返。
党员干部不当看客当干将
白天奔走工地,盯住各个项目细节,晚上牵头召开分析会,研判制定第二天的工作方案……近一个月来,杨方赶日夜蹲守在大元下村等施工现场,为的是第一时间解决各种突发问题,保证各项目顺利推进。
千难万难,政策处理最难。路面施工推进难、外立面改造阻力重、环境整治思想不统一……这样的问题每天都在发生,杨方赶根据实际情况,深入住户家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农村,居民私搭乱建现象较为普遍,是一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杨方赶挨家挨户摸底,逐户做思想工作,最终用一颗真心换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使得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杨方赶刚刚提任不久,现在镇里的乡村振兴工作主要由他牵头负责,涉及18个建设项目,这么繁重的任务,他一句怨言也没有,每天坚持在一线,天天这么干。”胡程远说,大若岩镇热火朝天的乡村振兴场面,如果没有这些干部晚上加班、白天“晒太阳”的付出,这些项目是根本没法推进的。还有村里的干部,他们的团结一心,为这些项目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在项目建设中,涉及到群众利益的问题,该镇党员干部从未退缩,他们走进群众,直面问题。在大元下村文化礼堂对面,就有一户居民思想不统一,给整个立面改造工作带来一定影响,为了做好思想工作,副镇长林光益连续10多天深入居民家做思想工作,白天做不通,晚上再去做,一天又一天凭着一股韧劲,终于做通了这户居民的思想工作,按时完成了外立面改造工作。
面对困难多、任务重的建设项目,该镇党员干部不断转变思路、转换角色、改变作风,自觉学习新知、拓宽视野、磨炼意志。他们走出办公室,到一线去经受历练和考验,在热火朝天的乡村振兴建设项目中实现党员干部的担当和价值。在大若岩镇,像杨方赶、吕伯相、林光益等这样奔波在乡村振兴工作战线上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用汗水浇灌乡村振兴之花,为高标准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全域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