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身热潮持续推进过程中,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已成为不少地方政府弥补城市健身设施不足、助力全民健身的不错选择。今年,县政府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文体惠民项目”提出,提升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水平,总数达到50所,2018年新增18所,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民健身需求。
分类开放 限时开放
记者从县教育局学生工作服务中心获悉,从2016年开始,我县就试点向社会开放实验中学、城西中学、永外实小等35所中小学体育设施,2017年又新增城关中学、水云学校、鲤溪小学等3所。据该中心工作人员李杰表示,由于学校在设计建设之初未考虑到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需求,大部分学校不具备对社会开放的条件。因此,进一步开放还需要对学校体育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
今年,我县已增加桥头镇中、千石小学、瓯北五小等13所符合开放条件的学校,总数达到51所。“根据学校现有的场地条件,按照‘分类开放、限时开放、试点进行、逐步推广’的形式,将开放学校分为AB两类。”李杰说,在保障学校教学秩序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据悉,A类开放时间段为周一至周五18时后2小时,双休日、节假日每天开放6小时,不超过21时,其他时间段不开放。B类开放时间段为双休日、节假日每天5小时,开放时间不超过当天20时,其他时间段不开放。
搭起就近休闲健身圈
此前,我县试点开放的38所中小学均位于中心镇及城区市民居住集中区域,并且具备路灯、跑道、篮球架等健身场所和器材的要求,真正为市民搭建起就近休闲健身圈。试点两年来,群众反响好,校园管理有序可控。
“市民进入学校锻炼,需要登记办理证件,今后计划增添电子智能系统,凭卡进校,也是一种身份识别,可提高安全系数。”据了解,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由各自学校参与管理,在条件允许下建设隔离墙,将运动区与教学区分隔开,同时建设厕所以方便市民,并在管理上落实学校安保人员值班和卫生清扫,设置体育器械使用方法和安全警示标识,维护好开放期间学校体育建设活动秩序。
不少市民表示,对学校要求外来人员和车辆登记、部分场地有限开放等管理措施,表示十分理解和赞同,只有良性运行,才能把校园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这样的好事一直做下去。市民金先生平时比较喜欢打篮球,在学校体育设施没有开放前,找不到条件好的场馆或周边比较方便的场馆。金先生表示,因为学校管理方面有保障,在时间安排上,一般都是晚上和周末,与学生学习生活是错开的,不会影响到学生正常的锻炼。
据统计,随着开放学校越来越多,到学校锻炼的市民每年已达近10万人次,但也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压力。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存在场地管理、设施维护等方面问题,为此,县教育部门每年安排100万元经费用于设备维护等经费支出。
下一步,县教育局将继续协助学校做好开放学校操场监控、灯光、智能系统、厕所、隔离等小型项目硬件设施工作,县体育局将通过购买公众责任险等方式免除学校后顾之忧,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全民健身红利。记者 厉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