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的生命线,因为它能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但在日常生活中,这条生命线却时常不安全。从2017年6月19日起,上塘交警队在上塘城区设置六个“礼让斑马线”抓拍点,对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未按规定减速、停车让行的交通违法进行查处,效果明显。记者从上塘交警队获悉,今年5月,县城新增8处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点,如今每天都会有大约270起未礼让行为被抓拍。
新增8处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点
记者从上塘交警队获悉,今年5月,县城新增在环城西路与嘉兴街口、环城北路中村大厦前、功能区前、人民医院新门诊前、科研路交叉口(城关中学旁)、城关中学前、永兴路城南小学前、s223省道码道街口等8处抓拍设备,专门抓拍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违法行为。
目前,县城抓拍点位已经达到14处,范围除了覆盖几个主要路口,也在向医院、学校门口扩大。记者注意到,之前的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点多位于有信号灯的路口,行人和非机动车绿灯通行时,车辆更容易停车避让。然而,此次新增的点位多设在没有信号灯控制的过街斑马线处,将更考验司机的文明驾驶习惯。
这些监控均配备了高清探头,对于未文明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进行电子抓拍后,交警部门将进行审核确认,核实无误后再将相关违法行为及车辆信息录入违法信息系统。“周一至周五工作日平均每天抓拍270多辆不礼让斑马线的机动车,周末会少一点,平均在180至200起左右。”上塘交警队廖克理告诉记者,223省道码道街口(党校门口)为“重灾区”,工作日平均每天约有180多起不礼让斑马线行为。对于未礼让斑马线被抓拍到的违法机动车驾驶人,除罚款100元外,还要扣3分。不要试图挑战“电警”,虽然它不知道你的名字,但它“记性”特好,能准确记住你的车牌!
老抓拍点:文明礼让渐成风气
县前路与环城西路的十字路口,是县城车流、人流量较大的一个路口,也是交通乱象频发的一个重点路段。前天,记者在该路口观察了10分钟,从此处经过的机动车有200多辆,沿斑马线穿行的行人则有60余名。记者看到,除一辆红色轿车在环城西路北向南行驶未减速礼让行人外,其余机动车都会在距人行横道10米左右开始减速慢行,行至停车线附近时会停下,等待行人通过后才继续前行。
“两年前,机动车司机是没有这个意识的。”正在此处大树下乘凉的一位三轮车夫告诉记者,一次他看到一位大人带孩子过马路,车辆停下来让行,小孩向司机招手,“这个场景真是很温馨,小小的礼让和等待,让县城更有温度。”
随后,记者来到另一个“车不让人”违法抓拍点——城西小学前斑马线,由于学校正值放假期间,此处通过马路的行人较少,但遇到有人沿斑马线走过,绝大多数过往车辆会停车礼让。“我就住在对面的屿后巷,一直在城西菜场买菜,去年上半年这里还未设置抓拍,每次过马路都得等一段时间,许多车车速较快,过马路时总觉得有些提心吊胆。”正在驻足等待过马路的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在此处摆放了“礼让行人监测抓拍点”标志后,她过马路时感到更加方便和安全了,绝大多数车都会减速、停车、让行,此时她就会加快脚步迅速通过。
新抓拍点:不礼让行为仍频繁
记者蹲点中注意到,以往老的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点大多位于有信号灯的路口,行人和非机动车绿灯通行时,车辆更容易停车避让。然而此次新增的点上,车辆跟行人抢路的不文明行为则更为严重一些。
在s223省道与码道街路口,一位市民步行通过该路口,走到约一半时,一辆白色轿车并未减速让行人,而是鸣笛从行人前方快速通过,该市民只能停在马路中间等待。接下来的两辆车均未停车让行,直到车辆都通过,该市民才急匆匆小跑通过了路口。同样的事情记者也曾遇到过,一次通过该路口时,本来迎面而来的轿车已经停车礼让行人,不料后面一辆七座车摁响了喇叭,催促前车尽快通过。
“斑马线上的礼让是对生命的尊重,而被礼让者给予的回馈,无论是点头、鞠躬、挥手还是点赞,都体现了被礼让后的感恩,这种换位思考,默契与尊重,也成为相互礼让的最高境界。”交警提醒,个别行人过马路时接打电话,磨磨蹭蹭,会给机动车辆的通行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司机给行人方便时,希望行人也应该给予他们尊重和理解。
据了解,下一步交警部门还将在城区其它位置设置一批抓拍点,希望越来越多的斑马线上方的电子监控设备,能够提高所有的机动车驾驶员礼让行人、礼让斑马线的安全出行意识。另一方面,除继续运用电子监控系统抓拍外,上塘交警队还专门安排警力到未安装监控的斑马线前执勤蹲守,人工抓拍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为,堵塞管理漏洞,从严进行查处。 记者 潘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