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桥下动态   ->  正文
桥下,从“制造小镇”迈向“智造小镇”

发布时间:2018-06-20 00:22:00 编辑:周艺 字体:
核心提示:桥下镇,作为温州地区勇闯市场经济的排头兵,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和历史沿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其中有着多少跌宕起伏的故事?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40年,回眸这40年,温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温州人敢为人先的闯劲儿,实现了一次次突破,成就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大业,谱写了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而桥下镇,作为温州地区勇闯市场经济的排头兵,改革开放的弄潮儿,可谓历尽时代风云和历史沿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其中有着多少跌宕起伏的故事?

  织密交通路网 助推经济腾飞

  千百年来沟通瓯江南北两岸的交通工具,是渡,它在诉说着悠久的历史,“过江摇橹”、“出门摆渡”的日子,在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已经远去。而今浩浩荡荡的瓯江上,一座座桥梁耸立而起,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最让桥下人印象深刻的,是瓯江第一桥——瓯北大桥在1984年9月25日通车,这是被载入永嘉历史的一刻,其南接温州仰义,北通永嘉梅岙,位于梅岙渡口以东1.7公里处;它是当时浙江省最长的公路桥,大桥正桥部分全长近800米;它与瓯江上其他桥梁“年龄”最接近的也相差14年左右……它不仅仅是一座桥,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注定它是一座有故事的桥。

  温州人特别是桥下人,对它有着太多的记忆和情感。1984年9月25日通车之时,大家成群结队去看热闹的景象,依然铭刻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它的建成,圆了温州人民在瓯江上架设大桥的夙愿,结束了瓯江两岸长期以来只能靠摆渡往来的历史。

  “1983年10月前,瓯江大桥未通时,桥下乡梅岙乡瓯渠乡荆源乡等老百姓去市区,都要在梅岙渡口坐船南渡至温州。在这个渡口,有舴艋舟,也有平底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1992年撤乡并镇前,瓯北大桥当地还是梅岙乡政府所在地。”说起过往的经历,桥下镇埠头村的党支部书记吴曼平有些唏嘘,今年53岁的他,从19岁就开始打拼,与当时的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温州人一样,出门背着装满小商品的大背包,从梅岙渡口出发,到温州坐上汽车、轮船,到全国各地推销。“后来运输业发展起来,49省道和瓯江大桥交叉口一带,全是各种私营运输公司,桥下的教玩具也借助交通的变革而快速发展。”

  人们常说":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促进了交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领人们走上了致富路。2005年,金丽温高速公路永嘉鹿城段的标志性建筑工程高速梅岙大桥建成,成为瓯江上的第五座桥梁,这也桥下境内的第二座沟通瓯江南北两岸的大桥。

  而随着金丽温高速公路、温州绕城高速公路北线、104国道、49省道(S333)贯穿而过,并在桥下镇梅岙村设立枢纽互通,上塘至桥下的隧道开通,桥下镇东与上塘镇相通,南与“泵阀之乡”瓯北街道相连,西与“东方纽扣之都”桥头镇相接,金丽温高速公路贯穿而过,并在桥下镇梅岙村设一出口,桥下镇逐渐成为了永嘉西南部的交通枢纽。

  40年过去,日新月异的交通方式、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让大家不再为出行发愁。无论从悠长的胡同到静谧的小巷,还是从热闹的马路到繁华的街道,还是从宽阔的高速公路到封闭的环路,行走在路上的人,飞驰在路上的车,所有的这一切,每天都在改变。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发生巨大变化。在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四十年里,人们出行从选择最普通的自行车、公共交通等方式,到如今出现了共享单车、滴滴打车等新型出行方式。从出行方式的变迁我们可以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来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更让桥下人振奋的是,2017年,S218省道安吉至洞头公路永嘉巽宅至桥下段工程和S333桥下至桥头段改扩建工程破土动工,未来经过桥下的还有乌牛至桥下公路(规划省道S326洞头至庆元公路)。桥下的交通变革其实折射出永嘉交通内联外畅大格局的一个缩影,织就一张“五纵五横”的快速通达路网,不仅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还让各地间人才流动、商务交往、信息交流等得以频繁互动,更让让沿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展望未来,一幅全新的交通版图正在呈现,让我们拭目以待,未来的桥下又将以怎么样的身姿亮相在浙南大地?

  教玩具之都的过往与辉煌

  都说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温州人来说,那是属于最早开始闯荡的人群,而80年代桥下的农民闯荡中国的方式又有些与众不同。从80年代开始,乡镇企业在桥下镇崛起,一部分从土地上分离出来的劳动力,转移到乡镇企业务工,从此带动了桥下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大潮。这个时期,劳动力的转移已经展现出以“白手起家、勇闯天下”的温州模式雏形,从90年代后期开始,市场经济的确立彻底打破了区域、行业限制,农民务工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自主经营、自主创业、外出务工等多渠道的务工形式涌现,从事的行业涵盖了经济社会各个行业。

  桥下镇教玩具产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主要是做教学上的挂图等产品起步。“30多年前,当时我们出门做生意,就是推销桥下的教玩具,都是把画册、橡皮筋、红缨枪、哑铃等几十件样品装进一个大包,带着产品目录和销售合同,到金华、杭州、上海坐火车转车全国各地跑,向幼儿园、商品交易市场、贸易公司等推销产品,反正哪里有商机,我们就去哪里。”桥下镇埠头村的党支部书记吴曼平说,那是桥下教玩具产业的起步阶段,尽管已经过去30多年,当时外出经商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记忆最深的是,谈妥了订单,回头要在当地摆个地摊,把随身带样品卖掉,补贴来回的费用,要精打细算到每一顿饭吃什么才既省钱又填饱肚子。“有了订单还不能放松,隔三差五就要去邮局排队,查看汇款到了没,好安排生产发货。”

  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经历是当时外出闯荡天下的桥下人共同的印记,这也为后来桥下成为全国“教玩具之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原本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产品,如今已“玩”出了大市场,桥下教玩具已成为全国教玩具产业的重要产销基地和永嘉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产品占全国教玩具市场的半壁江山,约有30%产品出口,产品销往欧美、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拥有永浪、凯奇、奇特乐、华夏等规模以上企业。

  桥下教玩具行业区域品牌可谓硕果累累:2006年7月,桥下镇被中国玩具协会授予“中国教玩具之都”称号;2007年11月,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中国玩具协会儿童游乐玩具专业委员会”;2008年1月被省工商局认定为“浙江省专业商标品牌基地”;2015年获中国质造.浙江好产品块状生产基地之一和温州市优质产品生产示范区称号;2016年获得浙江省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县、中国教玩具流通中心称号;2017年获准创建国家级玩具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和商务部授予的“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称号,随着这一系列荣誉称号相继落户桥下镇,桥下教玩具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过去十多年,即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桥下教玩具行业依然保持了很好的发展势头,“增长”两字是记者听到的最多最动听的声音。根据温州市教玩具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桥下行业总产值达60亿元;据国税部门统计,2017年桥下规上企业完成总产值为24.5亿元,同比增长20.38%,国税入库9020万元。时至今日,桥下从事教玩具的有798家(个),较2011年翻了一番,其中有限责任公司339家,个人独资和个体工商户459家,从业人员2万多人。规上企业20家,产品覆盖户外组合滑梯、室内游乐设施、健身器材、桌面益知玩具、户外拓展、电子科教、辅助用品以及实验室设备等八个大类。

  如今,沿着49省道从桥下的梅岙村到垟湾村,一路上都是教玩具企业的广告牌,这些广告牌告诉大家已进入中国教玩具之都的地界了。在西岙、垟湾、埠头等地,沿街每隔几米就有一处滑梯、城堡等儿童游乐设备,民房门口四处可见堆放着的海洋球、塑料积木,随处可见全国各地牌照的货车在装货,特别是桥下教玩具市场附近,更是人流密集,当地教玩具产业的繁荣可见一斑。

  新老教玩具市场的交接

  说起桥下教玩具市场,背后也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1992年,占地9.9亩、拥有108个店铺的梅岙教玩具市场(当时名称)建成投用,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专业教玩具市场,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到这里采购商品,奇特乐、凯奇、永浪等行业龙头企业也在这里诞生、壮大。“当时的店铺是2.5万元/间,产权三十年,温溪、云和、泰顺等地经销商都有在这里购置门店。”吴曼平说,梅岙教玩具市场可以说是桥下教玩具产业的汇聚地,产品也从过去简单的挂图、玩具,到现在的教学仪器、游乐设施、体育器材、文教用品、智力玩具、校园装饰用品等各类学校、小区、休闲场所所需教玩具产品1000多个品种、10000多种规格,教玩具产品更向大型化、高参数、高可靠性、智力化、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

  时至今日,桥下教玩具市场已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周边的民房也成了“抢手货”,众多企业纷纷租用民房,改造成展示厅,据不完全统计,仅埠头村就有300多个店铺用于销售教玩具产品。

  颇具时代特色的是,梅岙教玩具市场所有权由当时的县工商局占股三分之二,当时的梅岙乡和埠头村占股三分之一,体现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从90年代初建成到现在,即将三十年,桥下教玩具市场产权即将到期,届时又有什么样的变化?记者了解到,当地正在积极谋划打造占地75亩的中国教玩具之都电商城,建设集教玩具产品线上线下交易、仓储物流、商区配套等功能于一体的浙江省跨境电商示范区。

  另一方面,一个全新的“国际教玩具之都”项目计划在今年开工,该项目作为省重点产业项目、永嘉百亿重大工程、温商回归重点工程、教玩具之都核心项目,项目占地46190平方,规划建筑面积约82000平方,规划店铺约850间,项目预算投资13亿。

  记者从项目负责人吴万德处了解到,该项目将与中国玩具协会、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亚马逊、玩具相关检测中心进行战略对接,真正使桥下教玩具行业做强做大,引领行业。他表示,塑胶、钢材、木材、绳网、玩具配件、包装材料等是制教玩具行业的基础,打造“国际教玩具之都”这样一个上规模、多功能的国际教玩具展贸中心,将有利于永嘉桥下教玩具产业集群优势的发挥。“借鉴乌镇互联网小镇经验,以打造世界教玩具展览大会永久性会址为目标。要为桥下玩具智造小镇打造一座国际化的展览大会永久性会址为目标,要为桥下玩具智造小镇打造一座国际化的展贸型互联网+综合市场。”

  电商带来行业新变革

  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电子商务成为一种趋势,桥下的电商之路崛起就是如此。2008年,依托生产基地的优势,桥下教玩具的电商之路开始起步并迅速成长。一批年轻人利用淘宝、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开展B2C、B2B业务,很快在当地形成一股网销热潮。2013年,桥下镇西岙村被授予全国首批“中国淘宝村”称号,这也是温州首例。在西岙村的带动下,桥下镇下斜村、梅岙村、方岙村、上村等多个村也先后搞起了电子商务。桥下镇也成为全国首批19个淘宝镇之一,并荣获“浙江省跨境电商示范区”等称号。2017年,阿里研究院公布2017中国淘宝村及淘宝镇初步名单,其中永嘉淘宝村共有22个,有11个在桥下。据统计,2017年,桥下镇网络交易额突破21亿元。

  正因如此,经济新常态下,我县市把“电商换市”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一号新产业”,县委县政府通过政府引导,规范经营,抱团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引导我县村民开展农村电子商务。

  由于进入门槛低,越来越多的村民和中小企业也加入到电商的队伍里,桥下到底有多少人从事电商?西岙村党支部书记吴国算说,太多了数不清,“仅西岙村就有160多家从事电商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相关从业者,户均收入从2011年的4万元到现在的20多万,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出电商在桥下又多火爆。”

  不过,电商的兴起也告别了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教玩具产品的价格变得越发透明,这也使得产品价格战更加激烈,教玩具利润逐渐变薄。因此,不少单纯做销售的商家向生产企业转型。

  吴国算是桥下镇第一批在网上销售教玩具的,从2012年就开启了第一家“开心马特”天猫店,如今发展到淘宝、速卖通、京东等9个网店,如今他拥有自己的工厂并创立了“利幼”品牌,在垟湾工业区租下了一间大厂房,“当初做网店打下了基础,也积累了客源。更重要的是对市场了解,不然从销售转做生产或许并不容易成功。”在吴国算看来,传统产业借助网络营销是必然之举,而网络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去寻找自己的发力点同样是必经之路。

  从单纯的线上销售,到线下实体生产,刚刚经过电商的崛起的桥下,又迈出新的改革步伐,以期争夺更多的市场话语权。

  从“制造小镇”到“智造小镇”

  改革开放,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更为重要的是,此后40年,桥下从小山村一跃冲天,成为温州经济最发达的城镇之一。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一天似乎都有一些变化在悄悄发生着,许多人当时并不会去特别关注,当某一天去静下心来回忆过往的时候,才惊觉不知不觉间,自己的生活和以前有了天差地别的变化。从小打小闹的家庭作坊,到产值上亿的规模企业,从一台电脑,到任何人参与的电商,在桥下中国教玩具之都,随处随地让你感受到,这个行业里,大家忙并快乐着;在这个行业里,让人看到了健康成长的喜悦。

  新形势下,决定桥下镇未来走向的关键是什么?新常态下,决定桥下镇振兴发展的关键又是什么?桥下镇党委书记周望欣表示,今后将紧紧围绕县委“一带两城五组团”发展布局,把准桥下功能新定位、新方向,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全力打造“永嘉教玩具小镇”。

  “以永嘉教玩具小镇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优化营商环境,完成从‘制造小镇’到‘智造小镇’蝶变。”周望欣说。“十三五”期间,桥下镇将深入实施教玩具产业“做专、做大、做强”战略,进一步拓展培育动力类玩具产业,通过融入文化创意,衍生动漫产品,着力建设集研发设计、展示销售、游乐体验、创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形成以“智造”为引领、以创意生活为核心、以休闲旅游为目的教玩具智造特色小镇,努力打造“一体、两翼、三片、多心”的空间发展格局,推进桥下教玩具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教玩具之都”的区域品牌影响力。

(作者:厉定武 陈胜豪)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