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桥头动态   ->  正文
从桥头出发,浓缩温州模式的沧桑巨变

发布时间:2018-06-14 07:53:00 编辑:郑万云 字体:
核心提示:菇溪河桥头全貌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祥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永嘉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当人们为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纠缠的时候,1983年,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桥头纽扣专业市场诞生了。

  菇溪河桥头全貌温州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发祥地,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永嘉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当人们为姓“资”还是姓“社”问题纠缠的时候,1983年,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桥头纽扣专业市场诞生了。

  作为温州模式的发源地,我们从不同角度审视,惊喜地发现桥头已经悄悄地发生了沧桑巨变。有形的市场不足以对其顶礼膜拜,但无形的影响却是那样深远,仿佛渗透到神经骨髓。在40年改革开放进程中,有太多不应该被忘却的故事以及曾经被不断汲取的营养。

  记者日前见到72岁的王碎奶时,穿着合体的旗袍,脚蹬高跟鞋,在镜头前美美地展示自己,从桥头巾帼服务队延伸出来的桥头旗袍队,都离不开有颗年轻心跳的她,不断创新,笑对未来,这就是桥头走向灿然的美好缩影。

  把一粒纽扣变为一棵神秘的摇钱树

  还记得电视剧《温州一家人》中深入人心的赵银花否?现实中的“赵银花”或许更精彩,她的原型就是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温州改革开放十大风云人物王碎奶。

  作为桥头纽扣市场创始人之一,依然退而不休,五年前改革开放35周年之际采访老人家时,衣着朴素的老人家风风火火地骑着钢丝车过来,像邻居大妈样地和我们亲切打招呼。她说从纽扣城过来,儿子有商铺,帮助照看。随后,她的钢丝车在前带路,拐到一个普通的农家院子,在浏览着满墙的照片时,其中也挂着她孙女婿、奥运冠军朱启南的照片,全国人民都熟习的可爱姿势,用食指指着自己:是我吗?

  她说过去日子过得清贫,家里只有两分地,每年都缺好几个月的粮食。1978年,王碎奶作为村妇女干部,参加生产队塑料编制的生意,商品经济开始在桥头萌芽。“1979年的一天,两个桥头人叶克林、叶克春从外地一家纽扣厂觅回来一堆二等品、三等品积压纽扣,直接摆在桥上买卖,很快就被抢购一空。于是当地人纷纷效仿。

  王碎奶说,有的人单干,有的几家人合伙卖。“当时大家还有一点担心会不会被政府抓,我心想,这都是富裕老百姓的好事,有什么关系?不怕!”凭着这份胆量,王碎奶跟供销队伍跑到嘉兴桐乡和苏州等地采购纽扣。他们去外地逛百货商场,不买纽扣,专门看包装盒上的厂家地址。按图索骥,很快找到了厂家,打开思想的禁锢一头扎了进去。

  在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前,“商品经济”这个词还不能公开出现,市场更加是个敏感词。在大桥上摆摊时,王碎奶感觉不好意思,看到有镇上的领导经过,就扭过头去,有点心虚,但从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其实我也怕,但是有钱赚谁不做?”一个多星期就赚到了100多元,这几乎相当于一个劳动力在生产队一年的收入。随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纽扣大军”,从2家发展到42家,闻风而来的外地顾客也瞄上了桥头的纽扣,产品供不应求。

  1983年2月,敢为天下先的县政府正式发文,批准个体户申请营业执照,1984年12月28日,全国最早的农村专业市场——永嘉县桥头纽扣市场正式开业,这个有298个摊位、由油毛毡棚搭建而成的市场从此焕发惊人活力。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由此开始走向繁荣,桥头在某个程度上也成为市场的代名词,纽扣买卖成了不少人的摇钱树。

  把一棵摇钱树变为一片神奇的森林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桥头也成为潮头。中央、各省、市及港台、外国媒体和经济理论界纷纷到桥头纽扣市场调研采访。新华社《半月谈》杂志当时称桥头纽扣市场为“东方的布鲁塞尔”,海外媒体则报道称桥头为“东方第一纽扣市场”。同时,中央、各部门、各省市党政领导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外国驻华使节也都到桥头参观考察。1987年5月10日,桥头纽扣市场成立了党支部,这是全国第一个由个体户组成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支部,王碎奶担任党支部书记。

  到了九十年代,桥头市场悄然“隐身”。原来一派繁荣的有形市场逐渐被无形市场取代,代之而起的是外资工业园区、谷联工业园区、白洋工业园区、外洋头工业园区等四大工业基地的崛起。从经营纽扣到纽扣制造,又到纽扣创造,桥头已成中国最大的纽扣生产基地和经营市场。2002年12月30日,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桥头镇“中国纽扣之都”称号,2003年11月20日在桥头镇举行“中国纽扣之都”授牌仪式,2007年通过复评。

  随着社会发展,通信网络发达后,顾客看样品、下订单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而对于有形市场的依赖就会减小,所以桥头纽扣市场的客流量少了,产品交易量远远超越过去。浙江新城纽扣饰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纪介绍,父亲陈明南八十年代初从事纽扣批发,1993年办企业,目前在全国位列前五;温州长城拉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加林介绍,企业于1990年成立,1995年升格为集团,原董事长叶克连担任过全国拉链商会会长。

  纽扣、拉链等传统产业的兴盛为桥头全域经济打下了厚重的基础,近年来,桥头一方面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激活经济生命力,另一方面挖掘“桥头人经济”优势,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从“以第二产业为主”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并重”的方向发展。

  依托3万多在外桥头人在广州、上海、义乌等地从事国际品牌代理,年销售额超过600亿元的优势,桥头正吸引在外资本“贸易回归”并建设总部经济大楼发展“总部经济”。目前该镇已与广东省永嘉商会签订每年30亿元产品销售总额回归的《永商贸易回归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广东博斯绅威集团、广东稻草人皮具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签下18.6亿元的贸易回归协议。

  把一片大森林变为一个神往的童话

  风帆叶叶上菰溪,独客篮舆转向西。

  榕树荫中松鼠过,枣花香里竹鸡啼。

  一群黄犊夕阳远,三面青山霞影低。

  缕缕炊烟林外起,古人家在白沙堤。这是清曾元琳写的《菰溪道中》,简直是和楠溪江相媲美的世外风情,但因废水、污水一度沦为“牛奶河”。桥头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2008年,总投资5.32亿元、治理长度达8.28公里的菇溪河道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启动,当地40多位企业家捐资3200万元作为菇溪河道治理的启动资金,其中单笔捐款达100万元以上的就有22人。经过十年治水,菇溪河道中上游水质从治理前的劣V类标准恢复到Ⅱ类以上,每年正月都有上百位冬泳爱好者齐聚在此举行冬泳比赛,菇溪河完成了从“牛奶河”向“畅游河”的华丽蜕变,更作为全省小流域治水的典范工程广受社会各界赞誉。

  桥头环境综合治理成果不单单体现在菇溪河,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中通过建管并举,建设整治项目41个,整出了环境整治“桥头样板”。桥东大街精品街、新城大道特色门户入口、纽扣博物馆特色公园、旧市场商贸城改造等项目使当地特色与环境整治完美融合,彰显城镇品味;乱开车、乱建房、乱拉线等“五乱”治理强势推进,有效规范城镇秩序;“路长制”、“清洁家园”全民行动等特色制度引导群众共建共享,增强民众爱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经过环境治理的桥头,再也不复当初“污染”的模样,正逐步向“山清水秀”靠近,这种只有在童话中才出现的画面在桥头却能逆袭,不能不说是神奇。

  环境脱胎换骨,建设也是马不停蹄。维多利广场是我县首个永商回归投资项目,也是桥头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集餐饮、购物、住宿于一体,是目前我县最早的现代化城市综合体之一。维多利广场现已成为桥头的国际性品牌商城,辐射桥下、金溪、青田多地。以维多利广场、商贸中心、桥东大街精品街为重点的“特色时尚商圈”也在逐步形成,带动工贸服务业迅速发展,2017年全镇限上批零、住宿餐饮业销售(营业)额和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60.87%和9.81%。

  维多利广场仅仅是桥头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缩影,对比40年前和如今的桥头照片,可以明显看出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40年前,桥头全部都是低矮平房,如今,新城农房集聚工程、朱涂三村安置房、商贸中心等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40年前,镇区道路弯弯曲曲、泥泞不堪,如今,桥东大街、桥头大道、新城大道等宽阔道路畅通无阻,S333省道和金丽温高速贯穿全域;40年前,步行是人们出行的唯一选择,如今,家家户户配起汽车,公共自行车、社区巴士、城乡巴士等公共交通服务一应俱全;40年前,饭后谈天是最常见的娱乐方式,如今,去维多利广场购物、去菇溪河堤坝散步、去滨水公园旁广场跳广场舞等多种多样的娱乐让大家喜笑颜开。

  把一个童话变为一个神圣的好愿景

  和40年前比可谓天翻地覆,拿近10年的变化来看也是持续提升。2007年桥头镇域常住人口66708人,农村经济总收入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财政总收入1.9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00元;2017年桥头镇镇域户籍人口72803人,镇域常住人口98401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2.4%,地区生产总值30.1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1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2.63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2873元,并拥有企业1455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0家。

  作为我县“一带两城五组团”发展布局中瓯江北岸城市带的重要桥头堡,同时也是省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展望未来,桥头镇党委书记尤建夏表示,该镇制定了“123”工作计划,即“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轴拓展、助推三大转型”,以此来提升城镇总体品味,促进城镇经济转型,增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1”即“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小城市培育。将通过三年培育期全面拉开城镇建设框架,实现由“大城镇”向“小城市”蝶变,其中重中之重就是拓展城镇发展空间。

  “2”即“实现两轴拓展”,即分别沿瓯江和菇溪河两大水轴拓展。沿瓯江拓展主要将建设两大项目,其一为田园综合体开发,将以全省最大的综合实践基地——育才文化创意基地为中心,对近1000亩农田统一开发,打造四季花海、特色农业产业区、特色小吃街等系列景观,构建一个宜学宜游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其二为8.34公里瓯江绿色休闲景观带,将以“景观、生态、休闲”为主要目标,通过道路建设、灯光亮化、器材安装等手法,将瓯江桥头段打造为类似市区、瓯北江滨一带的休闲健身走廊。

  “3”即“助推三大转型”:包括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经济方面将推动由“桥头人经济”向“桥头经济”转型,主要是吸引优秀资本贸易回归;社会方面将推动由“初步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型;生态方面将推动由“水岸同治标杆”向“全域整治样板”转型。

  桥头,因市场起家、因市场闻名,是温州经济发展模式的典范,是中国小商品市场的发源地,“中国桥头纽扣城”就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亲笔题写,这是莫大的肯定和鼓舞。它拥有“中国纽扣之都、中国拉链之乡、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与全国重点镇”四张国字号金名片,在内外桥头人密切互动下,创造更多的奇迹都是必然,都是厚积薄发的结果,都是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体现。记者 汤海鹏 汪学斌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