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正文
永嘉之巅的“生命之灯”

发布时间:2018-06-06 22:12:00 编辑:郑万云 字体:
核心提示:它对于夜行者是一种由衷的温暖,对于回家的人来说是一种内心的抚慰,对于疾病突发者又意味着什么呢?“灯常亮”、 “门常开”、 “人常在”的基层卫生院为当地老百姓的健康努力地保驾护航。

  核心提示:它对于夜行者是一种由衷的温暖,对于回家的人来说是一种内心的抚慰,对于疾病突发者又意味着什么呢?“灯常亮”、 “门常开”、 “人常在”的基层卫生院为当地老百姓的健康努力地保驾护航。前阶段,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周江勇夜访溪下乡卫生院,三次点赞全科医生,尤其是有一盏“随叫随亮”的灯。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记者去实地蹲点探访一下究竟有多少故事可以感动我们,与读者分享这个山区卫生院的点点滴滴,以及这段时间以来的变化与思考。

  在我们这里,论遥远或偏僻莫过于溪下乡了,在那里有永嘉之巅大青冈,同时也是悠悠楠溪江的源头。从县城驱车沿着弯曲蜿蜒的盘上路,即使是专业司机也得两个半小时左右。人们不禁要发问:这里的老百姓就医方便否?区区乡医院几个人能否承担起"保护神"的作用?医护人员是否和大家想象中一样敬业?

  同样是夜晚,记者日前带着一些疑问来到溪下乡卫生院探访,感受那盏生命之灯的温馨或感动。

  “灯常亮”始终保持随叫随亮

  从山外沿着湖光山色的北溪水库进来,既是绿色氧,又是人间仙境,当悄然进入溪下的第一眼看见的就是五个烫金大字:溪下乡卫生院。过了公路桥便是6间3层的建筑,“积极行动起来,全力创建省级卫生乡镇”的巨幅公益广告赫然在目,看得出这家小小的单位有着大大的梦想,给老百姓一股不屈不挠的精气神。

  晚上8点,周边居民大多休息了,亮灯的只有小部分家庭,而最为敞亮的要数溪下卫生院的灯了。在楼下见到一个身材修长皮肤白皙的年轻人,一介绍才知道他是卫生院的负责人潘相鹏,显得淡定而谦逊。他说总共9个人,每晚值班2人,随叫随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果需要更多人手的话,其他人都住在三楼,招呼一声,下来是分分秒秒的事。

  说起“随叫随亮”的灯,潘相鹏指着大门的方向说:绿色通道的节能灯原来是6瓦8瓦的,最近全部换成20瓦,比以前更亮了,也许让老百姓心里感觉更加踏实。他认为溪下卫生院是我县基层卫生院的一个缩影,都是秉承和发扬“以院为家、扎根基层、按需服务、随叫随到”的优秀品质。

  据了解,全县22个乡镇街50余所基层公立卫计部门总是悬挂着明显医疗机构标识,并公示联系人、联系电话,均提供24小时基本医疗和紧急救治服务,全县14个120基站20余辆救护车全天候提供应急保障。更多的单位开展弹性上班、错时上班制度,乃至夜幕仍然挑灯夜战。

  “门常开”始终保持全日开设

  作为卫生院的邻居,溪下村党支部书记金磊的房子与之相距只有一二十米,可谓近在咫尺,在他的眼里,这些基层医生没有四季,只有“淡季、旺季”,没有昼夜,只有“早点、晚点”。正是这种没有“时间观念”的坚守,方能使得在群众最需要、最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

  潘相鹏说:我们这里没有固定的双休日,上个十天半月班后才能轮休一次,平时都住在医院宿舍,大家没有任何的怨言。

  正当我们了解情况时,溪下当地一名中年男子过来急诊,他说吃了晚饭后肚子有点不舒服。接诊的是一位穿白大褂的女医生,她微笑着询问,做了必要的检查,病患之间的交流如同家人和谐。

  最近该院增加了医疗设备,简易的心电图和心电监护仪等。从岩坦120开到这里最快也要70分钟,有了这些设备和仪器后可以对病人采取应急措施,知道生命体征,知道如何用药。正是基层卫生院的“门常开”使群众急要关头才有了“希望之门”。

  我县基层卫生院推行“门常开”状态是破除“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禁锢。在基层医疗单位从不设高“围墙”、从不立高“门槛”,为百姓服务的大门永远敞开。更难能可贵的是全体卫计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心门”敞开,千方百计地为人民群众谋取健康福祉,想方设法为推进全县“两个高水平发展”贡献卫计人的力量。

  “人常在”始终保持应声而来

  “灯常亮”、“门常开”都离不开“人常在”,只有保持“人常在”应声而来,才能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溪下乡卫生院绿色通道的灯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部亮着让我们看到了基层卫生医务人员更多的值班值守,更多的付出,切切实实地增进了百姓的感受度。这几天,他们又配了急诊门铃,门铃的声音就是命令就是战斗,在医院的医护人员随时都能在第一时间为老百姓服务。

  除了在医院耐心守护外,溪下乡大篷车便民服务活动也把送医纳入主要内容之一。4月24日,是该乡第35次上门送服务的日子,记者和他们一起到偏僻的邵山村感受贴心服务。出动大篷车进行移动医疗,平均每月6—7次,去年七八月开始,乡卫生院推出签约医生预约送药服务,全乡签约671人,其中重点人群(慢性病)654人,服务覆盖1500多人次。看到躺在床上的行动不便的村民发自内心的感谢,一路的风尘仆仆都会忘记,潘相鹏如是说。

  溪下乡党委书记朱海兵告诉记者,乡党委、政府把每周二、四作为工作人员下乡日,把便民服务送上门去。自从推出大篷车上门送服务后,大大方便了办事的村民,机关部门工作人员和村民的联系更加紧密了。现在,乡卫生院基本上都能清楚,辖区内的重点人群病人药什么时候会吃完,什么时候需要再次开药等,在下次上门服务时,会及时把所需要的药品备上,这样就不会耽误村民服药的周期。

  县卫计局相关负责人说,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送医送药的便捷服务,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专业化、同质化的健康宣教和健康管理,不出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到省、市级专家的高质量诊疗服务。眼下,在永嘉各地山间田头,屋檐炕头,活跃着一批又一批“贴心人”,或是量血压、或是测血糖,或是嘘寒问暖……,他们甘当娘家人,不是亲人胜亲人。

  “三强化”扎根基层创新服务

  “灯常亮、门常开、人常在”。“三常态”是我县基层卫生工作新常态的具体表现;更是执着为群众心中留一盏“灯”、为群众心中开一扇“门”、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的理念深化,是我县卫生工作者长期扎根和坚守基层,默默奉献的结果。

  县卫计局负责人认为基层卫生工作者在坚守“三常态”的同时,将进行自我加码实施“三强化”。那么“三强化”都是涉及到什么内容呢?一是强化移动服务,指尖医疗。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率先利用移动服务车,借助高速网络,顺利实现移动医疗和家门口的高效医疗,构建特色“指尖上的医院”,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便民惠民,关爱孤寡,精准帮扶,温暖同行;二是强化资源下沉,技术“脱贫”。以医改先行先试为契机,通过完善政策、创新机制,以“人才下沉、资源下沉”为手段,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积极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导向基层,支援基层建设,促进基层医疗技术“脱贫”。全面组建“市-县-镇”三级医联体模式,实现“市县紧密合作办医、县级医院资源下沉、医学共享中心”三个全覆盖,信息共享,资源共建;三是强化基层卫生软硬件建设。县卫计局将对基层卫生建设予以“倾斜”,加大卫生投入,科学布局,统筹兼顾,规范管理,健全机制。全力构建基层医疗网络。另一方面着力人才培育。通过招录和人才柔性引进多重办法,利用“输血和造血”转换机制,高效运作医学人才培育,优先向基层卫生提供医疗人才。

  从溪下卫生院那盏“随叫随亮”的灯折射到全县各个角落,我们可以看到基层卫生工作者一直在守护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提升,当然也一如既往地受到老百姓的肯定和赞许,这样的“生命之灯”尤其温情、珍贵而幸福满满。

(作者:汤海鹏 汪学斌 金肖武)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