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非遗   ->  正文
温暖又柔软的棉菜饼儿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3-30 00:30:30 作者:戴晓青 字体:

  每年的清明节前夕,乡下的田头就活跃着一种青草,开着黄色的花儿,当地人叫它“棉菜”。有人说,它是一种相思的青草,那是一种对驾鹤仙去故人的思念。在物质匮乏的年代,村民将它采摘过来制作成一种食物,既用来祭奠先人,又可以打打牙祭。有人将这种食物称之为清明饼,但我们楠溪人喜欢叫它棉菜饼儿,听起来又温暖又柔软,如同母亲慈祥的笑容。

  永嘉各地都有清明做棉菜饼儿的习俗,准备绵菜、糯米粉做饼,馅以猪肉、笋丝、萝卜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糯软可口,鲜香四溢。碧莲镇山坑一带的棉菜饼儿很多人认为味道颇为鲜美。于是本期,记者就带你感受一下那里的清明饼制作。

  最好的棉菜是在刚长出来的时候

  为了赶在清明节能让亲朋好友吃到家乡的棉菜饼儿,山坑村的孝媳妇董彩平最近一直在张罗着摘棉菜的事儿。哪怕下着绵绵春雨,也挡不住董彩平和她的伙伴们上山采摘棉菜的脚步。

  董彩平说,这个棉菜长势是不等人的,采摘棉菜如同采茶,要细致地把一朵朵的嫩芽摘下来,刚刚形成小花或是还没有开花的为最佳,因为这样的棉菜捣起来没有粗纤维。然而,最好的棉菜是在刚长出来的那会儿。

  “正月过后那个棉菜刚刚长起来,黄花还没有开起来,那个时节摘最好。”董彩平介绍说,“清洗后再焯一下水,然后捞起来沥干放在冰箱冷冻里,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再拿出来做棉菜,那个绿油油的颜色最好看。“

  待董大姐和同伴们各自摘了满满一篮子棉菜后,便打道回府了。经过家门前的小溪流时,顺便把刚采摘过来的棉菜放在清清的溪流里清洗干净,回家还要倒在竹晒里再挑选一下,把里面的杂质完全去除干净,再放到沸水中焯下水。

  新鲜的棉菜在放了小苏打的沸水中不断地翻滚着,那颜色显得越发翠绿了起来。起锅后用石臼捣碎,并和糯米粉、晚稻米粉以一定比例掺杂糅合后不断的用石锤捶打,翻转,多次来回后,棉菜面团在巧手和重锤的巧妙结合下,变得软糯十足。

  邻里围坐一起包绵菜饼

  除了面团,馅料也十分重要。根据习俗,馅料是由刚从山上竹林里挖过来的新鲜嫩白春笋,以及刚做了出来的盐卤豆腐、五花肉、葱,还有去年就备下的萝卜丝儿组成。这不,齐齐出动的山坑村孝媳妇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们早已在一旁忙开了,切的切、剁的剁,忙得不亦乐乎。

  真所谓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会儿工夫,这么多的馅料都已切碎、炒熟、搅拌好了。准备工作就绪,街邻们陆续到来,一大帮妇女穿着围裙,围坐一起,边包绵菜饼,边闲聊,显得极为融洽。

  同为孝媳妇的王彩芳有着一手做棉菜饼的好手艺,只见她从盆中取出一小团胚子,手指熟练地边捏胚子边转动着,几圈下来,胚子就成了半圆形,把馅填满胚子,然后把口收好捏实,倒置在一小半张箬叶上,这样,一个圆滚滚的棉菜饼就算包好了。

  “这个包棉菜饼儿也是要有技术,捏的不好也会有破掉。我也是从十几岁吧,十几岁开始,看着我妈妈包的,以后再学起来的。”王彩芳说。

  之后再将包好的棉菜饼儿一个个摆放入蒸笼上锅,静候20多分钟。饼的颜色由浅绿色变得油绿如玉,揭开锅盖,满院飘香。

  相互分享美味棉菜饼

  “大家快过来,棉菜饼儿熟了,赶紧来尝尝味道,香显香呐。”董彩平一声招呼,立即引得那些等在门外的村民们一下全围了过来。看到这些孝媳妇用最讲究的食材、最传统的技艺,制作出来的棉菜饼儿,实在诱人食欲,村民们纷纷伸手抓一个,咬上一口,棉菜的香、春笋的鲜、豆腐的嫩,混合着粽叶的清香,全部充斥于口中,让人好生满足。

  “这个清明饼很好吃,我们农村里年年都捣这个,味道挺好的,我们都吃不累。”孙月丽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棉菜饼儿,一边说,“每年清明,我自己也会做一些送给外地的亲朋好友,他们吃了都说好吃,今年刚吃完又要惦记着下一年的。”

  一会儿,这些孝媳妇还拿着这些刚出炉的棉菜饼儿,给儿孙在外打拼的长辈挨家挨户送去。

  “每年清明节,棉菜饼儿是家家户户必做的,但是毕竟还有人没条件做,比如说全家在外地的,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还包括有一些劳动力不支的村民。”83岁高龄的离退老干部刘惠实老先生告诉记者说,“在我们村里,像这样的孝媳妇志愿服务队,还有一些热心乡邻经常过来互相帮忙做棉菜饼,并分享,这体现出邻里友爱,也体现了山坑村里的一种传统孝道文化。”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