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镇街社区   ->   岩头动态   ->  正文
非遗闹“村晚” 村民乐心头

发布时间:2018-02-04 23:50:05 编辑:周艺 字体: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的网友们,永嘉台的各位观众朋友,你们好。我是蓝媒号·永嘉台记者潘若男。我现在是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永嘉县岩头镇丽水街文化礼堂琴山戏台……”2月1日晚,“放歌新时代文化进万家”暨“我们的村晚”丽水街文化礼堂迎春晚会热闹开演,在直播画面中,这场由当地村民自编自导的特色村晚吸引了上千村民围观。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村民周成策站在台上演绎《红旗飘飘》,全场观众挥舞小红旗合唱着嘹亮的歌声,现场氛围十分热闹。除了农民歌手、农村舞蹈队带来的流行歌曲、广场舞等现代表演形式,古村里有最地道的中国味,晚会中许多地方特色浓郁的本土文化元素更是博得了众人眼球。

  开门、掀帘、掸尘、打壁钉、挂画、盖椅披、分筷、敬酒、关门……眼前的舞者,神情动人,入戏入情。她们所表演的省级非遗“定位”,正是藏身古村落的“非遗”代表之一,是来自于"周礼"的一种皇家子弟结婚时所行的最高礼节,古时仅限于皇家的宫廷礼仪,也是永嘉城乡青年旧时举行婚礼仪式的重要礼仪。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定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2007年,定位被列入浙江省第二批非遗名录。

  家住岩头村丽水街的郑仙花2004年跟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素兰、金美月学习定位,并师从90多岁的老人滕银彩学习几近失传的“大定”,出师后自己刻苦学习,带出了学员周海英、金彩飞、卢芬红、金衍琴等人。值得一提的是,“定位”逐渐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离不开结合“定位舞”的半中式的文化礼堂婚礼的兴起,既记得住乡愁式、又经济实惠,一时间,这样的婚礼模式引领一片乡村新婚尚,仅在去年,就有63场婚礼走进文化礼堂。

  坐在椅子上,右肩背着花鼓带,花鼓斜挂于左腰部,右手击鼓,左手提小锣,扶鼓击锣,一面唱词曲,一面以锣鼓伴奏……这段由村民金秀巧自编唱词的楠溪花鼓《赞美水亭太》,讲的正是岩头古村第八世祖水亭太金永朴“捐田废资”,最后几乎耗尽家产,为村庄兴修水利,建成被誉为“浙南都江堰”,至今依然正常运转,造福子孙后代的水利工程的动人故事。金秀巧表示,祖先的故事不能忘,希望他们以义为上的精神能随着这花鼓长长久久传递下去。

  此外,晚会其他节目也是亮点频频——日常忙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大妈结合自身爱好,通过当地的道情、莲花及花鼓等非遗文化传唱“十九大”;农民魔术师李永富老人已经75岁,但娴熟而毫无破绽的演出让老少村民目不转睛、鼓掌连连;幽默而接地气的“村姑们”在舞台上表演了一场既具生活情趣、又富教育意义的永嘉方言小品……

  节目土得掉渣,村民们乐在心头,农民的文化自信,正在用心演绎。据了解,近些年来,乡村晚会引发广大乡村群众热情参与和持续举办,成为了永嘉文化礼堂的一大文化品牌活动。“不仅保持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更是创作出大量‘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的新文艺节目,让农民的文化生活红红火火,热热闹闹。”通讯员 朱琪琪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