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今日要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政协委员大会发言摘要

发布时间:2018-01-19 01:06:41 编辑:周艺 字体:

  加大引才力度优化留人环境

  浙江亚龙教育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继权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永嘉企业创新发展主要围绕现有几大主要产业,包括教育技术装备、教玩具、流程装备、泵阀、纽扣、拉链、鞋服以及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的发展,各行业产业链的拉长,第一、二、三产业联动融合、各行业需要升级,需要引进各类人才支撑永嘉产业发展。建议如下:

  一、不断完善和落实企业人才政策

  1、营造基层骨干人才安定居住的周边安全等环境,政府一定做好规划和落实,本地和外地人才才能留住。

  2、解决基层员工子女教育质量问题,建议政府做好引导规划,研究政策支持民间支持,将原来公办学校校网调整的闲置校舍或其他公共资源,用于这些学校的整合转型提升。

  3、制定基层骨干技术人才、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建议政府出台引进基层骨干人才政策、公租房政策,制定基层骨干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和尊重等方面的系列政策文件。在海外人才引进方面政府给予政策支持。

  二、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以平台吸引、汇聚人才

  申请创建国家级产业基地、国字头的各种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名牌大学的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创建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产业园区、中国游乐设施产业园区、中国流程装备产业园区、中国泵阀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基地、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平台,全面推进全球化人才、智力、成果整体引进开发合作。

  三、加大职业教育投入,加强人才培育

  加大对永嘉电大(二职)、一职、三职等职业院校投入和教师队伍人才引进,职业教育为地方产业发展服务,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能支撑产业的转型发展服务;同时,建议政府要引进高等院校、规划引进国家级重点研究院所等方式才能更好汇聚吸引更多人才到永嘉。

  推进孵化政策 促进“旅游+”

  永嘉旅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戴锦鸥

  目前,我们在浙南地区的旅游资源禀赋类似,如何让我们旅游脱颖而出,让更多的旅游投资商聚焦,关键要形成政策“洼地”,大力推进旅游业态孵化政策,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为此建议:

  一、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地位,努力开创大众旅游投融资新局面。要将旅游作为永嘉“一带两城五组团”布局的主导战略性产业,通过设立旅游产业基金、PPP模式投资等形式扶持旅游创业,扶持新兴旅游业态发展。

  二、积极推进旅游用地改革,优先保障孵化期业态旅游项目用地指标。加快制定旅游项目分类管理办法,有效落实旅游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落实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有效利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用地政策,保障乡村旅游、自驾车房车营地、文化、研学等旅游新业态的用地指标。

  三、紧抓新兴旅游产业落地,完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支持游憩娱乐、旅游接待、商贸服务、旅游营销、旅游制造、乡村旅游、康体养生、体育赛事、文创演艺等旅游业重大产业项目落地。进一步完善目前的旅游产业扶持政策及招引奖励办法,确保扶持政策及奖励办法兑现。

  四、鼓励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提升监管手段灵活性。首先要加大各职能部门对楠溪江管委会的授权,强化楠溪江管委会综合执法功能。其次要建立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加强对新兴业态项目审查评估,对部分符合楠溪江旅游发展要求的建设或经营性项目采用审批后置方式,以解决新业态项目孵化期内政策障碍。

  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均衡提升

  溪下乡党委副书记 陈建静

  近年来,永嘉教育逐步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目前我县已拥有学校296所,在职公民办教师10458人,在校学生14.41万人,近几年高考成绩整体位居全市前列,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但是同时,沿江和山区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就如何提升山区教育均衡化发展水平,建议如下:

  一、完善中小学校布局规划。继续推动校网撤并,达到教育资源最大优化,同时减轻财政压力。在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于师生比例严重失衡的学校可以分批稳妥地撤并到中心乡镇学校,其相应的教育资源一并流向中心学校。

  二、加强中心镇学校新增扩容,逐步向标准化规模化寄宿制学校发展。中心镇学校的新增扩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加强标准化硬件设施建设;二是加强专门化学科队伍建设;三是加强专业化后勤保障。1、是采取传统的学校办后勤的做法,2、是探索“政府提供硬件,民间提供服务”的模式。四是加大对偏远地区学生的生活帮扶。

  三、加大沿江和山区中心镇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力度。当前山区教育扶贫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山区学校无法有效承接优质的教育资源,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基础的落后和教育模式的脱节,从而产生教育扶贫就是“送书包送书本”的怪现象。

  四、利用整合腾退出来的校舍发展山区学前和成人教育事业。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山区教育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山区覆盖各类人群的终身教育体系,让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各得其所,发挥最大效益。

  推进青少年校园普法工作

  浙江双塔律师事务所主任 戴秀成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2年到2016年,温州地区14到18周岁青少年刑事犯罪人数高达4599人。很多青少年犯罪后坦言均是不懂法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为“不懂法”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可见,校园法制建设迫在眉睫。要真正做好青少年普法工作,我认为需要专业法律人士深入校园开展工作。建议如下:

  1、统一思想,理清工作思路。开展青少年普法教育的思路为:“政府搭台,各界参与,齐心配合,长效贯彻”,让普法教育常态化。

  2、政府教育部门会同相关责任单位联合组织制定校园普法计划及方案,切实落实校园普法,保证课时师资到位,从而真正达到法制教育的预防目的。

  3、落实财政对青少年普法教育的预算经费支持。青少年普法课程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需求的分类设计。经费从哪部门出,要做好里提前统筹与经费预算安排。

  4.充分整合发挥温州市校园普法讲师团以及各单位普法讲师团的作用,确保优秀师资与课件。在县内司法机关选拔公检法优秀人才、优秀律师、讲师等参与校园普法。

  污水治理之我见

  界坑乡党委副书记 金磊

  我县通过“四个坚持”纵深推进治水剿劣工作,深化落实河长制,有效巩固“清三河”成果,2017年提前实现“剿灭劣Ⅴ类水”年度目标。虽然我县“五水共治”取得巨大的成就,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就“治污水”提下自己的几点建议和大家商榷。

  一是继续加大投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我县计划5年投入58.69亿元提升防洪排涝能力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但面对我县众多需要治理的河道,污水治理经费上是非常紧张的。

  二是加强源头管控。对工业废水要时时监控,确保不发生偷排到河道的现象,对违法者从重从严处理。对生活污水、商业污水一定要纳入管网统一处置,对有一定量排放的商业污水单位要严格审批、事中监管,对偷排行为从重处置。加快绿色农业产业发展,减少农业污染。在径流的一些节点上安装监控、自动检测设备,有污染情况出现能及时反馈到治水办。

  三是加强科技治水。鼓励重点企业和商业单位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在城镇建设中推广海绵绿地、海绵公园,实现雨污分流,收集雨水用于冲刷河道,通过生态湿地的净化,提高水质。

  四是强化治水设计。有水则灵,在治水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社会发展。特别沿江镇街,本身土地紧张,河道治理应和滨水公园建设结合既能解决群众休闲场所又能为河道增添景观。

  五是日常管理创新。加强技术支撑,避免传统的人海战术,特别是关键地段、晚上落实网络监控。结合现在乡镇街实施的全员网格化管理,把日常巡查职能落实到网格里。

  发展智慧康养产业

  县红十字会副会长 徐俊

  永嘉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并且符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尤其是西部休闲产业带的发展方向。下面就如何发展智慧康养产业谈些想法,提点建议。

  一是要明确一个战略定位。建议把康养产业列入永嘉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来培育,重点发展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服务业、康养房地产以及智慧平台。

  二是要培育一批示范企业。要持续举办国际性康养产业论坛和产业展会,帮助理清发展思路,促进相关合作,引进一批智慧康养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引导一批本地企业投资康养产业。布局康养生活圈或特色小镇,培育一批智慧康养领军企业和示范项目。

  三是健全一套扶持政策。要充分利用坡地村镇建设政策,出台集体建设用地、整村改造和宅基地、承包地、林地流转有关可操作性政策,拓展康养产业发展空间;建立康养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引进创投风投公司、产业基金,引导银行支持康养产业发展。

  四是搭建一批聚才平台。要加强同温州医科大学等相关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加快县职教中心建设,为产业培育优秀的技能型人才。要规划建设一批以招商引智为主题的重大康养项目;吸引国内外中老年高级专家来永嘉养生养老,并以此来为智养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吸引聚集一批年轻的优秀人才。

  构建创新生态推进转型升级

  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工程研究院院长 安宗文

  进入新时代,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日益显著,创新不足是导致经济转型发展受限、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优势难以发挥的重要原因。不良的创新生态既是创新不足的原因,又是创新不足的结果,必须着力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在培育和营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工作中,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倡导科学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让创新成为一种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

  二是优化“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创新政策。既要完善税收政策、后补贴政策、奖励政策、采购政策,又要确保各项政策可操作、能落地,使创新主体与风险投资相互依存、相互激励、协同共生。

  三是构建具有“良性循环、自我造血”功能的制度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利益障碍,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用简政放权的“减法”换取创新创业的“加法”;加大科研管理制度改革,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研发准备金制度;创新引人、用人、育人长效机制,与发达地区的企业建立人才合用机制;构建以政府、科研机构、高新企业为主的智库专家“三向互流”机制。

  四是搭建促进“成果转化、一站到底”的创新服务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建创新型孵化器,搭建风险投资与创业创新成果对接平台,开展技术成果转化和交易,推进科技成果熟化转化。

  五是建立“思想开放、肯学爱学”的学习型政府。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先进区域的做法,省内学习萧山和宁波在平台搭建和资源集聚方面的做法。

  推行城镇生活垃圾分类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杨春谱

  我县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集中收集后统一运往三江焚烧厂焚烧发电。各类垃圾日均总产生量为950余吨,县焚烧发电厂日均处理能力为700吨,各类垃圾的产生量远大于焚烧发电厂的处理能力。2017年用于农村保洁经费2000万、城镇保洁经费4500万、河道保洁2000万、清运经费1800万、处理费1700万,共计1.2亿,还不包括景区保洁和交通道路保洁经费支出。因此,垃圾分类势在必行,也是大势所趋。建议如下:

  (一)在全县城镇各企事业机关单位及学校全面实施垃圾分类制度,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狠抓落实,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二)继续扩大城镇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的覆盖范围,为小区配备分类指导员,对小区内保洁员、物业工作人员进行垃圾分类培训,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让每一位居民主动参与,正确分类投放。

  (三)加快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合理规划选址,加快垃圾焚烧厂二期、餐厨垃圾、有害垃圾处置设施的建设,尽快解决我县当前无法进行资源化回收垃圾的处置工作。按照便利快捷的原则,合理设置服务半径,做到垃圾就地化处理。

  (四)建立垃圾分类清运车辆和线路,按照便利快捷的原则,合理设置垃圾分类车辆运行路线,做好垃圾分类清运工作。

  (五)建立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促进废旧物资的循环利用,积极推进永嘉县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六)组织全员培训,建立垃圾分类督导队伍。规范督导员和志愿者的宣传、指导行为,正确指导市民进行垃圾分类。

  (七)相关单位各司其职,群策群力做好垃圾分类全过程中的各环节监管;落实资金保障,保证垃圾分类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农旅融合发展推进绿色崛起

  县委农办(农业局)特产站站长 刘俊才

  我县是农业大县,但还不是农业强县,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的农业农村发展。同时,我县又有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山区绿色崛起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建议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平台,以乡村产业振兴为核心,以农旅融合发展为抓手,全面落实实施永嘉乡村振兴战略。

  一、构建美丽乡村,全面促进乡村发展。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时,一定要走符合农村的建设路子,注意乡土味道,体现农村特点,留得住绿水青山。一是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二是打造乡村示范精品。三是做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

  二、筑牢产业基础,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做为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是推进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三是加快农产品品牌培育,通过农业品牌引领永嘉现代农业发展,提高永嘉农业知名度,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农旅融合,壮大发展特色经济

  农旅融合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田园生态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也是加快乡村旅游发展、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一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做细做优各类农业园区,增加农业效益。二是做好民宿农家乐提升,形成集群效应。三是做好精品康养基地建设,挖掘楠溪江沿岸自然景观、中药材等康养资源。

  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

  县海天会计师事务所总经理 陈晓聪

  我县现有行政服务中心场地仅约4300㎡左右,在中心外还设有6个分中心3个街道中心,造成了群众办事中心概念模糊,“乱跑”“多跑”现象严重。就连交个费,也要换个地方跑银行办理。

  个别部门还存在“审批快感”,需要层层把关审批,窗口授权不充分,变成了部门科室之间的“收发室”,“传话人”。部门信息共享性不够,造成信息孤岛,数据壁垒现象严重审批效率难以实现实质性提高。因此我建议如下:

  加大宣传力度,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开展政府工作人员客服咨询服务,让政府网站、手机APP、12345热线真正做到“五星级”的“点菜”式服务,让办事的群众和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了解自己办事流程、资料清单,该怎么办。一个电话一个鼠标就能解决的问题绝不让群众多跑一次。

  加快解决县行政审批中心场地等软硬件需求,真正达到全县行政审批集中一个中心办理,让百姓不再“乱跑”、“瞎跑”、“多跑。”

  加快全县各个部门职能归并、集成窗口人员整合等问题,大胆改革、整合资源,科学合理整合机构、配置人员,真正实现精简机构、政府服务效率的提高。

  打破信息孤岛,资源共享壁垒,政府内部要先破除本位主义的壁垒,主动自觉去协同、协作,让各部门相关基础信息可以联网查询。要尽快制定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管理规定,从根本上切断各级各部门对信息的固守。将原来标准不统一的信息资源进行标准化。

  拆建平衡推进城中村改造

  枫林镇副镇长 章剑海

  近年来,我县通过“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等专项行动,旧城旧村改造实现重大突破,切实有效地推进了城中村改造。对于城中村改造我们也应当有更合理的改造计划,“旧房”拆了, “新房”要随即跟上,做到拆和建的平衡。对于目前城中村改造中的拆建平衡问题,个人提几点建议:

  第一,要有问题意识。在项目开始之前,对地块中征收户安置方式按实物安置和货币安置以一定的比例给予考虑,同时兼顾当地的出租房数量以及商品房供应数量,保证拆后的群众可以正常的价格寻租或者买房,而不会因为一时的求大于供,导致房地产市场混乱,引发房产价格非正常上涨。

  第二,要有过程意识。在改造中,我们更要注重拆建平衡,拆一批建一批。有力度地拆,有力度地建,始终葆有为民情怀,准确把握客观规律,培养审慎“过程意识”,公共政策才能,必能赢得更多民心。

  第三,把“问题意识”与“过程意识”相结合,兼顾长远利益和当前关切,才能找到最大公约数,寻求问题最优解。

  一棵银杏树带热一个村的思考

  原野农业集团董事长 李星涛

  2017年12月份,永嘉县大若岩镇银泉村,一棵400多年的银杏树带热了一个村,现场人山人海,围绕这棵树,村里开出了多家农家乐,生意很旺,人气爆棚。这棵具有文化历史意义的银杏树带动了全村的旅游经济,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从这里找到启发。以生态景观,加文化历史,通过旅游业来发展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是最好的路径之一。

  一、在乡村大量种植景观树种和珍贵树种,带动生态旅游发展。永嘉现有十几万亩低效农用地,利用这些低效农用地建设花卉苗木基地,意义重大。我们永嘉山地较多,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称。在珍贵树种栽植成形、成片、成林后,形成独特的绿色生态优美景观,可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二、保护好乡村历史建筑和名贵古树,挖掘历史文化元素。各地各部门要站在对历史、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历史建筑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大保护、抢救、修缮、执法力度,使历史建筑古韵长存、永续利用。

  三、整体规划建设乡村部落,形成集群效益。好的设计蓝图是建设好的前提,必需高起点谋划,应做县级规划,甚至市级规划。规划应一要对乡村本身是改善和提升的,二要对周边的村落是相得益彰的,三要对整个县域和市域是合理有效的充实而不是冲突,整个大环境是统一的。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