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乡土   ->  正文
探源永嘉周氏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8-24 23:08:32 作者: 字体:

  周永温

  永嘉坊间流传:“大源半边周,小源半边陈”,意即大楠溪流域周姓人多,小楠溪流域陈姓人多。此话不无道理,查新编《永嘉周氏谱》,在大楠溪周氏古村落就有40多个,其中27个村聚族而居,全部为周姓。据公安部门统计,截至2016年8月10日,永嘉周姓户籍人口有44624人,约占全县总人口的5%,是永嘉县第5大姓。经考证,永嘉周姓有三大派系。

  永嘉周姓有三大派系

  最早迁居永嘉的周氏始祖为南朝梁武帝时的周京辅。梁武帝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周京辅自苏州吴县携眷辗转迁来楠溪灵山埭上(今苍坡村西南),至今已有1468年。永嘉的周宅、下日川、宵岭、桃树湾、垅上、箬岙、小港、学平、陈周、戴山、南岸、前山、后山、岙底、湖西、垟山头、蓬溪、小茅垟、档溪、大岭山,岩门、炉田、田山、里户、响山、寺后、潘坑,这些村的周姓都是周京辅的后裔,是为永嘉周氏“灵山埭上”派。

  其次迁入永嘉的是五代末北宋初年的周斌。后周柴世宗显德年间,周斌曾任湖南营道县令,宋开宝四年辛未复登进士,太祖时因其七兄弟戡乱有功,诸兄弟皆封虞侯,斌公官至礼部侍郎,曾因拥兵三万赴闽抗贼,兵胜私回探亲被弹劾,避横阳锦屏坊陈家营(今苍南县龙港镇方良村),后迁瑞安转温州朔门为始迁祖,至今大约已有1040来年。永嘉的合岙、乌牛田垟、峙口、芦池、中塘、瓯北码道、六岙、上日川、章山、殿前、井头、壬田、礁头、梅岙上村、岩门、南岸山、黄皮、大坑、垟兰坳、罗浮小东村、半岭,这些村的周氏都是周斌公的后裔,世称永嘉周氏“松台派”。

  最后迁居永嘉的是“阳谷派”周氏。据周氏《阳谷宗谱》记载,南宋理宗年间(公元1225-1260年),台州府学教授周瑞麟来楠溪方巷为驸马李仲意的祖父李同叔吊孝一月。期间瑞麟公发现楠溪上游山谷中一块风水宝地,风景优美,适宜人居。瑞麟公回转平阳陈家营后将此事告知妻儿,其次子周信表示愿意携妻前往拓土立业,此地即为楠溪阳谷,即今鹤盛镇的填垟村,信公成了阳谷周氏的始迁祖,至今已有760多年的历史。永嘉填垟、东皋、西炉、东炉、张溪林坑、下岙、德岙、横路下、上下泛、米桶丘、平龙山、鲤溪、上湾、杏川、过路滩、山上、叶坑、后园、小长坑、郑岙、南岙山、大山头等村的周氏,都属于该派系。

  三支不同派系的永嘉周氏同出一祖

  看似三支不同派系的永嘉周氏,归根结底还是一家人。据永嘉周氏谱牒研究,“松台派”始祖周斌公的父亲是唐开运元年甲辰进士周行逢,字格,具文武才,拜河南节度使,升礼部尚书,赠爵太师,残唐争侵公为元帅,后封汝南郡王。行逢公生有七子,斌公为长子;三子埠公,宋太宗授参谋显职,因兵胜随兄私自回乡探亲被弹劾,避其难改姓徐,后恩赦,恢复周姓,徙闽福州福清县清台乡,景德甲辰九月迁莆田县双龙桥,埠生携,携生邠,邠生黎有,黎有生质,质生架,架生麟,麟生信,信公就是周氏“阳谷派”的始祖周信公。可见, “阳谷派”与“松台派”同出一脉,都是行逢公的后裔。

  查《永嘉周氏谱》外纪图,行逢公上溯11代,其祖为真公,真公的长兄是永嘉周氏“灵山埭上派”周京辅,他们的父亲是盘龙公。可见,盘龙公是永嘉周氏三支派系的共同先祖。周盘龙(415-493),字宏义,北陵兰陵人,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兰陵镇人,后迁闽莆田县仕钟乡双龙桥丹桂坊。盘龙公胆气过人,尤其擅长骑马射箭。泰始初年,他随军讨伐赭圻贼人,冲锋陷阵,身先士卒,逐级升官至龙骧将军、积射将军。元徽二年(474),桂阳王发动叛乱,其时周盘龙任冗从仆射、骑官主、领马军主,跟随宋太祖屯兵新亭,和屯骑校尉黄回一起出于城南,与反贼对阵,不久引军还城中,合力拒战。事情平定后,盘龙公被任命为南东莞太守,加授前军将军,不久官至骁骑将军,屡立战功。宋太祖即位,周盘龙进号右将军。永明五年(487),他又转任大司马,加征虏将军、济阳太守。宋世祖多次讲武,常令周盘龙领马军,作骑马使矛示范,周盘龙后来因病改任金紫光禄大夫,正二品。

  《永嘉周氏谱》上古世系图显示,永嘉周氏的一世祖是兰桂公,史称宣公,是周朝最后一位天子周赧王的第三子。公元前256年,秦灭东周,赧王被废为庶人,其后人以国为姓,宣公由洛阳迁居汝宁府汝平县平乌乡承源伊里,群号汝南。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丁亥八月初一,宣公之子皎公迁居沛县永清桥大士巷(今徐州市北门外九十里处),三世祖汉朝开国名将周勃,四世祖细柳将军周亚夫,二十五世盘龙公,“灵山埭上派”始迁祖京辅公为二十六世祖,“松台派”始迁祖斌公为三十九世祖,“阳谷派”始迁祖信公为四十六世祖。

  永嘉周氏耕读传家,人才辈出

  我的祖籍是今岩头镇上泛村,自阳谷周氏始迁祖信公之父麟公算起,我是永嘉阳谷周氏第二十七代传人,是周宣公第七十一代裔孙。据《史记.周本记》,再上溯至周武王、周文王、后稷、轩辕黄帝,脉络清晰。可见,永嘉周氏与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一脉相承,至我辈已是第123代裔孙。

  永嘉周氏的字辈排行是从明朝初年开始的,三大派系虽然同出一祖,但各派都有自己的行第字辈。阳谷派的字辈是从阳谷第九世“景”字辈开始,按“景宗尹昌,汝于钦九,玄子懋邦,朝家必大,明启方福,寿星望绍,一观可修,笃华则清,伦衍恒存”的字辈排辈。“灵山埭上派”与“松台派”,在他们同一个派系里,因分支不同出现多个不同的字辈,混乱不清。本世纪初,永嘉周氏族人成立“永嘉周氏文史研究会”,开展永嘉周氏通谱工作,将“阳谷派”字辈作为三大派系的共同字辈,厘顺了世系,划清了脉线,这是永嘉周氏文史研究会的一大研究成果。按阳谷派字辈排行,我是“方”字辈,现在世的永嘉周氏最大辈分是“明”字辈,比我大2个辈分。据了解,东皋等地“观”字辈的裔孙也已降生,前后跨度10个辈分。

  永嘉周氏枝繁叶茂,源远流长,经过1400多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了庞大的族群,历朝历代移居海内外发展的周氏后人也不计其数,迁徙缙云、仙居、黄岩等周边地区的较多,温州各县市区周氏大多为盘龙公后裔。永嘉人杰地灵,永嘉周氏耕读传家,人才辈出,宋明两朝永嘉周氏后裔中进士的就有26人,南宋永嘉学派开山先祖周行己、地理学家周去非、刑部侍郎被尊为“庆元六君子”之一的周端朝,还有明代温州唯一的文状元周旋、进士二甲第一名(传胪)周应期,都是永嘉周氏一脉。南宋状元瑞安的周坦、元朝出使柬埔寨并著有世界地理名著《真腊风土记》的永嘉人周达观,是否为永嘉周氏脉下,待考。清代被时人称为“行书厨”的周衣德,是岩头镇上泛村人,系阳谷派第廿二世祖,原名家灏,号藕农,为嘉庆乙卯年举人,顺天南元,曾任长沙知县,为人正直,为官清正,不恋仕途,饱读诗书,著有《太玉山馆诗集》、《研经堂随笔》、《研经堂文集》、《藕农文钞》等诗文集,当时永嘉郡城重修东瓯王庙、重修温州府鼓楼,其碑文都是南元太所撰,其碑刻现尚存温州市文物部门。2009年温州市政府编辑温州地方文献丛刊,编辑出版了《周衣德集》,入编周衣德诗文精品近两千首(篇)。

  值得一提的是,我县沙头镇古庙村有一座初建于明朝的古庙,庙里供奉的是“周侯圣王”,常年香火不断。自清康熙朝以来,有着“御赐京街”之称的古庙街,每年正月十五前后举办“拦街福”,当地民众迎抬“周侯圣王”下殿,至拦街福东首正中端坐,古装艺人昼夜弹唱,管弦笙箫锣鼓伴奏,鞭炮齐鸣,热闹非凡,方圆数村信男信女顶礼膜拜,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据古庙村退休老教师刘可超先生介绍,“周侯圣王”是永嘉县鹤盛镇填垟村人,元末台州农民起义军方明善占据温州,进攻古庙港,古庙刘公宽率领当地民众奋力抗击,填垟周均大协助刘公宽保一方平安,古庙百姓立庙纪之。令人费解的是,身为“主帅”的古庙刘氏十六世祖刘公宽按座偏殿,填垟的周均大却安坐正殿被敬奉为“殿主爷”。查阳谷周氏宗谱,周均大谱名景浑,字均大,是阳谷周氏第九世祖。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