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楠溪人物   ->  正文
“康师傅”的幸福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4-28 00:09:40 作者: 字体:

  幸福是什么?在永嘉中学老师周康平的信念中,是让自己成为那个想要的自己;是让学生在分数背后遇见最美丽的自己;是让自己与学生“等来”相约的幸福;是与家人触犯“家规”受罚不能自由阅读的“痛并快乐着”——

  “康师傅”的幸福

  记忆中的语文老师已经有些模糊,然而那一堂堂把语文教学变成所谓的知识树,变成思想政治课,或是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参考书来照本宣科的语文课,依然在乏味之余让人记忆深刻。但就在永嘉中学,有这样一位语文老师,他以简单有趣、适合有效的教学方法,抛开花哨、观赏性的目的,让学生在分数背后遇见最美丽的自己。就像他的专著《打开语文的另一扇窗》说的,点亮了学生的眼睛。这就是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康师傅”的永嘉中学高中语文老师周康平。

  近日,在四川南充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写作高端论坛上,他以全场最高分喜获本次高端论坛写作教学比赛一等奖第一名,他执教《活动类新闻报道》一课,以拉家常式的教学风格,与学生轻松互动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完成了写作,达到了让学生写出“有准度有温度”的新闻报道的目的,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认可。

  变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1996年,19岁的周康平拿着优秀毕业生、演讲团团长、学生党员等多项荣誉,带着不甘的心情来到了人生地不熟的黄南中学,开始了他的教学生涯。面对唯一一座漏雨的教学楼,热衷于打牌的部分教师,不指望能考上高中的学生,还有只能睡在放着棺材的祠堂的窘境,教书育人的激情被环境慢慢浇灭。幸运的是,他没有选择与世沉浮,过平庸的生活。当一名优秀语文老师的梦想让他鼓起了教书生活的勇气,所有的困境都化作了语文教学的动力。

  见习期满,在第一堂汇报课上,周康平用“倒抓语段突破全文”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都很融洽地走进了课文。他自己也感觉上得还不错,可是课后教师们的点评却让他尴尬异常:“上课怎么可以先从最后一段话开始来突破文章呢?上课竟然不分段落,不讲中心思想,不介绍作者生平,这算什么课?”没想到那堂课竟然成了反面教材。他不知道自己上课的方式是不是有问题,这使他去读了很多的书,也去请教了很多人。后来才明白了,他的上法没问题,既然没问题就要力排众议,走自己的路去。这堂课后来成了他对教学的最基本认识——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教学视野,不可固步自封,作为教师在教学大流中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正是依靠这样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凭着对工作的执著追求,在很短的时间内他就站稳了讲台,站好了讲台,以骄人的教学业绩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

  2003年的教师公开招聘,他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到了永嘉中学。随着课堂实践经验的积累,周康平的教学观念也在悄悄的发生改变,开始试图用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目光、学生的立场,去挖掘语文教学的深层次内涵。“那时候我最佩服那些除了考试,还有诗和远方的老师。他们知道考试的重要性,但他们也知道有些东西比考试更重要,总能在繁忙的教学中挤出让学生阅读的时间,在课堂之上有课堂之外,他们总能在忧郁的课堂中点亮学生的眼睛。”他不再天真地认为自己都对,他也开始重视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尽量保持让学生多丰富自己,多一点涵养。通过反复的听课,打磨,一次次的课堂互动,让他最终变得成熟,变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找到了与学生相融的幸福

  “做老师,最开心的莫过于,在学生人生关键的某一时刻,你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寻常的行为,能够影响他的一生。”2011年一次平常的送教下乡,周康平叫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同学们便哄堂大笑。事后才得知,这个学生是班级中有名的差生。但在他回答前先鼓励了一番:“我一看到你,就觉得你一定能回答我的问题,因为特别像我一个已经考上浙大的学生。”没想到他一听这句话,脸红了起来,人也站直了,思考片刻,竟然说出了答案,教室里一片掌声。后来,从他们的语文老师那里,周康平了解到,那一节课后,这位同学完全像变了一个人,变乖了,也爱学了。这堂课的结果,让他发现自己为什么喜欢教书的原因就像他说的,“坚守的意义在于,即使我们了解所有痛苦,但我们依然忍受并从中获得幸福。”

  周康平想要成为学生眼中又爱又敬的老师,“老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相当重要,它往往左右了学生以后对学习的好恶。”因此,从学生出发,他总是煞费苦心,认真经营第一节语文课。新班的第一节课从不讲新课,而是与学生“侃大山”。告诉他们“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有什么爱好”,“什么情况下我会生气”,“你们应该是做什么”……一切摊开来讲,他说,老师与学生从来不应该站在对立面。在“侃”的过程中展现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展现语文课的学科魅力,先入为主,先声夺人,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醉于教师的学识、风度之中,沉醉于学科的魅力之中,并热切地盼望着第二节语文课的早日到来。

  “老师,请你放心,我已获得幸福。”2013年教师节,周康平收到了一张来自奥地利的明信片,短短十几个字,引出了一段九年的师生寄语。2005年的一次意外让周康平了解到了外表阳光乐观的班长,因为家庭环境的影响心中有难以排解的苦闷,一度有过轻生的冲动。面临毕业,他与学生约定,每年过年都会发一条短信,让学生知道,在远方,仍然有一个人牵挂着他,学生不需要回他短信,“但是如果有一天,你走出来了,你给我回个信。”这一等就是九年,虽然信上没有署名,周康平知道,这就是那位学生,所以他安心了。关于信的故事还有很多,十几年前的高三毕业季,他收到了一封别致的明信片,说它别致是因为明信片不是送给他的,而是学生写给30岁时的自己的书信,只是希望“康师傅”能够代为保管,在学生到达30岁时,再寄回给学生。十几年时间之后,而立之年的学生收到了这封已经被忘却的书信,你能够想象这是怎样一种幸福?

  写作是阅读最自然的回报

  “理科可以让你活下去,但语文可以让你活得更好。”周康平很庆幸自己教语文!教语文让他发现远方,并引领学生走向远方。他并不希望在太多的考试或者做题中消磨掉学生本来的个性。他自始至终都认为学生一定要在语文中从繁重的练习中脱开身来,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他在教学上追求课堂的“灵动”,着意营造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自己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来熏陶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不论是在公开课上,还是在日常的课堂上,学生都经常沉浸在精美的语言和深厚的诗蕴当中。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自觉地体悟到了隐藏在优美动人的艺术画面中的深广的思想意义,学生的兴趣有了,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思维活跃,作文能力就大大提高了。

  周康平总是试图找寻考试与生活的平衡点,他希望自己的学生在自己有限的课外时间能够留下一点呼吸的空间,可以用来读读书,看看电影。说到写作,只有两个问题,一是有话可说,二是怎么说出来,而这都受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的影响。而在这一点上,他的家庭很有发言权。每逢节假日,他们一家三口最开心的不是出去旅游,而是坐在一起看书。阅读为了什么?阅读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周康平与爱人都是语文老师,他们一直相信可以通过阅读改变作文的力量。全家人将爱书、买书、看书作为一种时尚,一种需求。7个书柜,藏书三千余册,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每次的当当和卓越打折就是一家人进书的时刻,每年都要好几千的钱花在买书上,爸爸买博尔赫斯,妈妈买萧红,女儿要鲁迅。

  他说,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看有情节的小说,但一个孩子的成长,一个孩子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还跟语言有关,在这一点上,他觉得散文和历史哲学的阅读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但女儿不喜欢看散文。记得有一次,他正在看《林清玄散文选》,女儿在一旁问:“好看吗?”他说:“你问这个干什么?你这样的小屁孩又看不懂散文。”“谁说我看不懂!”女儿中计了。他却装出不情愿的样子借给她看,说:“真看不下去,就还给我。”在头十分钟内,她好像有点不耐烦。在半个小时后进去看她时,她的姿势已经调整成最舒服的情形了。从此,散文也已悄悄地走进她的世界。在这个家中,有一条动人的家规,就是如果谁犯了“错”,就会被罚多长时间不能看书,“量刑”长短视犯错的严重程度而定。

  如今,四年级的小周易有了大量的阅读做基础,孩子作文起步发展很快。孩子视作文为一乐事,孩子在《师生》《今日永嘉》等刊物报纸上发表过多篇作文。甚至动手创作长篇小说,她雄心勃勃地要写到10万字。受她妈妈影响,尤其喜欢写诗歌,近几年中,陆陆续续写了好多首诗歌,现正在出版属于她个人的诗集《阳光来敲门》。

  21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一路跌跌撞撞,一路摸爬滚打,一路凯歌高唱。康师傅就这样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走过了从普通教师到语文名师的成长之路。在他的眼里,教育是事业,是科学,是艺术,更是他生命的追求。他始终相信通过一些东西的维护,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些改变,同时也感谢教书,让他变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记者 潘益风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