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读书空间   ->  正文
女性织就的艺术史——读《艺术,背后的故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7-14 22:19:36 作者: 字体:

  林颐

  中国台湾艺术评论近几年做得有声有色,尤其是在大众普及方面,如果说蒋勋是领路人、先行者,那么,谢哲青、方秀云等就是冉冉升起的“新星”。谢哲青常被人比喻为“青春版蒋勋”,挪用这句来比较方秀云,不妨称她为“女性版蒋勋”,因他们走的都是同一条道:风格清新、讲解平易,以“写给大家”为要旨。

  相比蒋、谢,方秀云稍显文薄气弱,好在荷露尖角,方秀云有她的女性优势。此话怎解?女性写感性的文章,向来以柔婉可人见长,方秀云的艺术随笔自然不缺春风十里游人醉的效果。另外,方秀云是聪明的,她将自己的艺术史研究重心放在了女性史领域。女性曾经是长期被历史遗忘的社会角色,只能作为历史叙事中的配角乃至“失语者”,如今女性史研究的蓬勃兴起,既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加开放的空间,也让社会大众得以一窥究竟。方秀云以女性的身份研究女性,她的细腻、多情,显然让她的追寻与重建的过程,始终洋溢着一种惺惺相惜的同情之心。

  方秀云的近著《艺术,背后的故事》,展现了她与众不同的研究视角。艺术评论大多围绕画作水平,或者指引我们如何欣赏一幅画。方秀云对这些却一笔带过,这些艺术品是她的文章的引子,她要用它们牵引出艺术背后的故事。“25位西方经典艺术家,用25件传世的艺术作品,讲述与他们相关的25位各具性格的女人的故事。她们分别是艺术家的模特儿、情人、妻子、母亲、姊妹或朋友,同时,她们也分别是演员、贵妇、舞女、妓女、仆人。”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的《抱银貂的女子》、维梅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等,这些画中女子到底是何人?罗姆尼的《爱玛·汉密尔顿》、克里姆特的《朱迪斯之一》,根特的《李·米勒》等,这些女性演绎了什么样的传奇?雷诺阿的《戏院包厢》、罗丹的《缩身的女子》等,这些女子身份特殊,为何能得到艺术家的偏爱?

  让我们着迷的,不仅是那些美丽的胴体。《维纳斯的诞生》创作于1485年,画作原型是当时佛罗伦萨的贵族女子西蒙内塔,这位妙龄女子充满了勇气,总是我行我素,可惜命不假年,23岁就病逝了。在经历漫长的黑暗的中世纪之后,波提切利决意让维纳斯重新天真,他对抗教会严厉禁忌裸体的戒令,让肉体还原到生命之初的自然,真实且纯粹。我们现在从画中看到的维纳斯,洋溢着永恒的青春之美,年轻女性特有的娇柔圆润,却又那样地纯洁无暇。这是波提切利给他的女神的最好的追忆,这是精神美和肉体美的完美统一。

  梵高的《悲痛》,画中的女子全身发皱、乳房干瘪,双手抱膝,蹲坐在一块低矮的石头上。她垂着头,倚着双臂,看不清她的面容。我们也不忍看她。她似乎绝望到了顶点,遮住面容是她仅剩的尊严。她叫西恩,曾经是女裁缝,后来迫于生计作了妓女。梵高有过娶她、照顾她和她的女儿的念头,但她没有同意。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们是寒冷的冬夜里的彼此慰藉。西恩愿意给梵高做模特,然而她总是遮住自己的脸。沉默的画像勾起我们追索的想法,打搅了她的安宁,我们心怀歉疚,但没有人会轻视她,因为梵高为她重塑了尊严。

  这些女性独特的人生故事各有滋味,她们并非单独存在的特例,而是跨越时空、牵连蔓藤,仿佛一条条经纬分明的丝线,悄悄织就了整部艺术史。艺术的魅力可以来自于艺术品本身,不过,一旦了解了背后的故事,当我们重新凝视那些无与伦比的画作,那些时光不朽的雕塑,我们的心里会多出一些什么样的感触呢?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