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球场、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灯光蓝球场、露天排舞场、文化讲堂……走进三江商务区箬隆村,村里的文体设施建设让人眼前一亮。据介绍,该村通过对现有公共场所的整合改造,让“一场、二堂、三栏、四室、五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同时不断丰富和提升了农民的休闲文化生活。
注重村民品味提升
注重农民休闲文化和休闲品味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今年,箬隆村根据《2015年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和三江商务区提升年活动要求,积极创建三江街道文化样板村。
箬隆村党支部书记吴捷克告诉记者,除了老年健康讲座、新春环境大整治、新春计生政策宣讲等活动,在一些特殊的节日,村里还会开展如清明节“文明祭祖”、“诚信”专题讲座、五月书香古诗词知识竞赛等活动,大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据了解,今年该村还开展了6场送戏进文化礼堂活动,开展文化礼堂志愿者困难住房调查走访活动,举办文化礼堂暑期“春泥计划”少儿读书活动,举办三江首届农村妇女茶艺培训班和县平安暨法治宣传文艺巡回演出等活动。历年来,该村多次荣获市县级文化示范村、文明村、卫生村、绿化示范村等荣誉。
文体生活越来越浓
如今,箬隆村不定期开展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娱乐活动,舞龙、赛龙舟、唱戏、跳绳、下棋……这些活动还以比赛的形式出现,参与者众,热情颇高。“现在,村里开展文体活动的载体多了,在村民活动中心就有茶吧、网吧、图书阅览室等娱乐室,村民的休闲方式越来越丰富。”三江商务区(街道)党(工)委委员汤裕铨说,下一步将强化文化制度规约,加强城乡文化互动,加快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发展农村的休闲文化产业。
近年来,箬隆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建立文化广场,打造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灯光球场、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尤其是村文化礼堂建设试点以来,该村以老百姓的“精神家园”为定位,做到“有场所、有展示、有活动、有队伍、有机制”的基本要求。
打造村民精神家园
据了解,目前该村共有文化队伍7支,包括排舞1队2队、文化礼堂志愿者队、吹奏队、零零柒吹奏乐队、罗东乐队、门球队,全年都有开展活动,营造了农村良好的文化氛围。
在农村文化体育阵地建设方面,除了箬隆村文化礼堂,还有2个门球场、6个健身点、1个养生文化广场、1个农家书屋、1个灯光蓝球场、1个农民露天排舞场、1个室內固定电影放映点、3处特色文化墙、1个文化讲堂、2个老人文化活动中心和6处文化宣传栏。 吴捷克说,今后该村将以“文化礼堂”的功能定位,突出思想引领,使其成为公共活动的平台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牢筑农民群众的精神支柱,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记者范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