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乡土   ->  正文
一亭一故事,演绎瓯越传奇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6-12 07:55:22 作者: 字体:

  永嘉,具有1800多年历史,村古亭多,如明珠般星罗棋布于各村庄路口、田间、小溪、峻岭。路亭是体恤出门人和挑夫劳苦而设,村头的凉亭为邻里乡亲相聚而建,作为人文关怀的存在,有凉亭的地方就会留下浓浓的历史缩影。

  古亭,作为农耕文明的特色人文建筑遗存下来,它们古朴雅致、形态万千,亭亭玉立,光彩照人。据永嘉县文物馆介绍,在楠溪江流域内共有不同功能、不同构造和不同式样的凉亭1000多座,大部分建于清代,明代的古亭也比较多。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古亭面临着消逝、毁坏的关卡,永嘉人们也早早留意到了古亭的存在,纷纷记录下古亭的故事,留下古亭最美时光。现今一些人出书留言,也有人用别出心裁的方式记录古亭。 永嘉的一位博友“楠溪古月”,不定期地开始用大量图文并茂的形式,围绕古亭历史故事,采用角色演绎纪实影像的拍摄方式,记录下永嘉古亭。

  古亭情缘

  最近,博友“楠溪古月”在他的朋友圈里每发一次永嘉亭志的文章,都会受到很多人的点赞。从2013年开始,博友“楠溪古月”就开始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记录永嘉古亭,至今已经拍了20多期古亭志。“楠溪古月”是一位文艺、摄影爱好者。在拍摄永嘉古亭之前,他对古亭几乎是一无所知,纵使在游玩楠溪江时,巧“遇”古亭,他也只是擦肩而过,未曾留意。

  而之所以开始接触永嘉古亭,“楠溪古月”告诉记者,是缘于瓯北增丰亭重建的一次感悟。“年少时,因为求学,经常要在上塘和温州之间往返,对温州的红日亭记忆颇为深刻,心想永嘉那里也有这样纳凉喝茶歇息的亭子该多好。后来因为孩子咳嗽需要看中医的缘故,我认识了老中医叶长生先生,与他成了忘年交。他对我只知温州红日亭,不知瓯北增丰亭颇感讶异。他告诉我,在瓯北老104国道有个公益茶亭,叫增丰亭。且有四十余年历史了,比温州红日亭起步还早。”

  叶长生老人的话让“楠溪古月”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他开始关注增丰亭的历史,并带着疑问上网搜索、到县档案馆的县志里查找材料,询问做文化的朋友和年长亲友。“增丰亭的历史好像被遗忘了,很多人都不知这段历史,直到问到该亭子村庄里50岁以上的老人才有所蛛丝马迹。” “楠溪古月”对此感到非常的意外,他认为增丰亭这样的茶亭,不只是代表一杯解暑的茶,更是代表一份仁爱之心,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同时他也意识到,在永嘉存在很多被人遗忘的公益亭,他想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让人们重视这些亭子,重现光彩利益众人。

  从“公益茶亭”扩展到《永嘉亭志》

  寻找永嘉历史悠久的公益亭的想法一经确定,在近一年多的时间,“楠溪古月”会选择在工作之余,每天4、5点起床,拿着单反相机开始一个人驱车拍摄、勘查、采集、记录、研究、创作。

  “印象最深刻的是位于岩头镇表山石匣村的一条小溪里,建于一个巨石上没有名称的亭子,像这种将建筑建于溪坑中的大块岩石上的古亭,在我国比较少见,这么精美有创意的亭子不是一般的文人、达官显贵或能工巧匠在那个年代是无法实现的,但又不设碑文、亭志、题匾等信息的也相当少见。”“楠溪古月”说。 在拍摄时,发现永嘉很多古亭都面临着风雨侵蚀的危险。即使有些古亭是文物保护单位,但很多碑文都已经辨识不清,更为惋惜的是,当地村民对古亭知之甚少,尤其是年轻人。

  “楠溪古月”告诉记者,对于《永嘉亭志》系列化拍摄,最初的设想仅限于对永嘉一些被遗忘、淡化在民间的公益亭,重新挖掘,能如温州红日亭、瓯北增丰亭的模式一样,持续运营运作,让当地的人们能够重视,从中获益。随着每次下乡寻访,发现永嘉古亭都有自己的历史、故事、传说与个性,他觉得每个亭子都是值得去关注的。

  以故事与纪实的独特创作方式记录

  “楠溪古月”介绍说,其实现在很多人都有在关注古亭,为了有所区别,他选择用独特创作方式,即故事与纪实来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接受,提倡“用起来”就是最好的文化传承。 “永嘉亭志里每个古亭一般离不开三个记录,首先会以该亭子背后的历史故事为素材,通过相对适可的剧情演绎用照片形式记录(条件成熟时再择优纵向深入拍成微电影);其次以纪实的方式,通过寻访知情人、当地村民等,将古亭相关的故事做以记录;最后是古亭时代脉络严谨考证记录。”

  “楠溪古月”说,现在外出拍摄,会事先进行踩点,召集同道朋友,分配角色进行拍片。如《永嘉亭志》拾陆期“古刹亭”拍摄,其以在古刹亭旁发生的麻谷寺歼特记的历史故事为素材,邀请了很多博友们参与拍摄,还对服装、造型、道具等做了详细安排。名为《永嘉风声麻谷寺歼特记》在博客一经发出,引起了很多好友的好评。“对于亭志的拍摄目前主要以“意象”或“象征”为主,将读者形象直观的引入情景中,不知不觉了解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这就是我预期所要达到的效果。”

  虽然每次踩点,分配角色拍片很累,但是对“楠溪古月”来说,最难的还是在于每个古亭纪实走访,为了验证每个古亭的历史,除了求证官方资料、县志、族谱外,他还会寻知情的老人家打探,有时候每个人的讲法都会有所不同、出入,这时又要再次去佐证,如此反复,来记录较为真实的古亭志。

  每一期拍摄,“楠溪古月”高清图片存量会达到几千张,除前期拍摄编写剧本外,后期整理就需大量时间。如今,他仍旧孜孜不倦地去拍摄记录永嘉古亭。现在芙蓉亭、乘风亭、应魁亭、白岸亭、屿北亭五期交互穿插各项筹备中,等时机合适去拍。

  “楠溪古月”告诉记者,拍摄方式也会逐步融入各种艺术类型、如琴棋书画诗词曲赋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不断丰富亭志内容。此外,他也希望借本报平台,向读者们呼吁关注爱护身边的历史文化遗迹。在永嘉,你身边若有具文化研究及科考价值、有历史、有故事、或即将面临消逝的古亭,可以给他微信留言:“胡利鸿堂”或“SINCE1869”。记者  胡艺罗/文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