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乡土   ->  正文
爷爷们和楠溪俚语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3-26 21:10:24 作者: 字体:

  很多老一辈的永嘉人一辈子没读过书,不识字,却常常在说话时,不经意间跳出一句俚语,既生动又恰当,使你忍俊不禁,也无从辩驳。如:天光吃饱一日饱,老安(婆)搝(娶)着一世爽;眙一眙,铜钱两百四;猫帮猫,狗帮狗,搽扫帮畚斗;三日清明五日年,一日重五不值钱……

  这些俚语不仅幽默生动,而且句句包含着哲理。近日永嘉县退休教育工作者协会的10多位老同志们,历时两年,编撰了《楠溪俚语》,书中收录俚语2300多条,达十几万字。

  历时两年,收录2300多条俚语

  翻开《楠溪俚语》一书,全书以俚语第一个字的笔画作为顺序,同一笔画中,又以汉字书写的笔划顺序为顺序。俚语后面还附有每一条俚语的释义,让现代的年轻人能明白俚语所表达的意思。

  县退教协会会长王理枢告诉记者,楠溪俚语富有浓厚楠溪乡土气息,其内容丰富、幽默诙谐,向人们透射出许多淳朴、多彩的人生哲理。它有像成语一样蕴藏着很多含义,而没有像成语那样显得文绉绉。通俗、直白、朴素是它的特点,因此很贴近人们的生活,凡世居楠溪流域的人,口头上都能灵活运用。然而这些通俗易懂的乡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将会悄然消失。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和弘扬者的广大离休教师而深感惋惜,觉得有责任抢救。

  于是县退教协组织了《楠溪俚语》编委会,由胡时川、卢松凤等十多人为专门编写人员。两年来,编写人员在走村进巷、深入民间收集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反复修改释义。共收集三千多条俚语,经反复审稿,从中选取有积极意义和内容健康的2300多条。终于,一本十几万字的《楠溪俚语》付梓出版。这不仅为永嘉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更多的后来者从中吸取丰富的精神营养,成为造就自己的文化要素。它的出版也充分体现了离退休教师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奋发精神,为推进永嘉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作出一份微薄的奉献。

  卢松凤:还有很多俚语散落民间

  在本书中,卢松凤主要负责注释。他告诉记者,永嘉的地理环境以山为脉,以水为源,以绿为神,以文为魂。在这片热土上,永嘉先人几千年来在这个土地上创造出很多的历史事迹,也构建了永嘉文化。在这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属当地语言,因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时刻离不开。而语言中的俚语又是最精粹的。这些妙趣横生的俚语,是口口相传的市井哲学,是活蹦乱跳的生活智慧,是杂彩纷呈的语言美学。它们堪称永嘉方言文化里最为瑰丽夺目的花朵。它是人们长期经验的总结与教训,比如生产、气象等。

  卢松凤称,随着教育的普及,普通话的推广,地方方言正在逐渐消亡。毋庸讳言,以地方方言为基本特色的俚语,正在衰亡之中,搜集、整理、编写《楠溪俚语》使其留传下来,也是在保护和传承楠溪民间文化。

  在注释的过程中,卢松凤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其中最大的是方言跟普通话之间的对接、表达。有些俚语方言对应的字根本找不到,由此也会生出很多的“生”字;如果全部用普通话也就失去了俚语的特色。在反复的研究中,卢松凤在中间寻找平衡点,既能让现代的年轻人明白,又能极大的保留楠溪俚语的特色。在注释中,他也发现,相同的俚语会出现很多种意思,有的会都写进去,有些则以大部分区域的解释为主。

  此前,原县教育局局长金荣耀与十几位退休老人一起,为保留楠溪特色方言,编写了一本《楠溪俚语拾遗》,书中收录的500多条俚语。而这本《楠溪俚语》共收录了2300多条俚语,可谓是楠溪俚语的集大成之作。卢松凤认为,在楠溪流域,还有很多的俚语散落民间,很多精粹的俚语没有编排进去,希望以后能慢慢的扩充进去。

  胡时川:收录、注释俚语2000多条

  《楠溪俚语》收录的2300多条俚语中,胡时川一人就占了2000多条。胡时川告诉记者,对楠溪俚语的收录,是缘于一种兴趣和爱好。

  2008年的暑假,胡时川与几个同乡人闲聊时,要求每个人说句“过岁话”即俚语。一个说:拣过拣,拣个破灯盏;一个说,寻过寻,寻个打赌人;打栋柱,应板障;舀酒问挈瓶,打肉问挈绳……几个人一口气说了50多条,胡时川当时就兴趣大发,把这些俚语统统记下来。“由于时代的不同,年轻人根本听不懂俚语的含义。与他们沟通,解释,仍难以懂得。楠溪俚语是楠溪人民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一份宝贵的遗产。然而却慢慢地被消失,被遗忘……再过20年、30年,可能会完全消失。为此,我深感惋惜,产生了搜集、收录的念头。”

  2009年5月,通过自己与妻子的共同回忆,胡时川已收集楠溪俚语1200多条。此后胡时川采取各种方法进行搜集,通过亲朋好友,或是利用节假期回乡走村串户向有一定经验的老人征集。在胡时川的身上随时携带笔记本,一听到有意义的“方言俚语”,都如获至宝,马上把内容记下来。一次在城西菜场,有两个老人在开玩笑,互相说对方的不是。一个说,一粒老鼠屎,断送一锅粥。你就是老鼠屎。另一个说,屎拉祠堂角,臭了一姓人,祠堂角里的屎是你拉的。胡时川听后,说,你俩一个半斤,一个八两,差不多。像这样的例子,胡时川碰到很多,到2012年12月,胡时川共收集2000多条。

  在收集整理楠溪俚语过程中,胡时川称困难有三。一是注释难。“搜集条目内容比较机械简单,而注释相对来说比较困难。有些条目简单注释也简单,但有许多条目要用简单扼要的语句把它表达出来,使年轻人一看就懂难度就较大;有些条目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就更不容易了。”因此,晚上睡梦中要是想起好的注释,胡时川都会马上起来。再是方言俚语用字难。“楠溪俚语,必须尽量做到用永嘉方言。如‘看’应用‘眙’字,‘给’应用‘匄’字,‘蹲’应用‘勼’……”为此,胡时川去温州旧书店买了一本《温州话》,查找方言用字,尽量使其俚语读起来原汁原味。在编排上,胡时川想把《楠溪俚语》按内容进行编排,如治学篇、创业篇、农耕篇等十多项内容进行分类,接着又按条目的音序进行编排归类,因难度较大。经反复思考后,才是现在我们出现的顺序编排。

  胡时川说:“楠溪俚语是千百年来勤劳的楠溪人民智慧的结晶,带有浓厚的楠溪乡土气息的楠溪俚语,向人们透射了许多既淳朴又多彩的人生哲理,耐人寻味。”记者 柳苗苗文/摄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