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社会热度   ->   民家热线   ->  正文
世界读书日调查:你还有阅读的习惯吗?

发布时间:2014-04-24 20:10:00 编辑:郑万云 字体:

  读书的现状怎样?

  “博百家所长,为我所用”。书籍,是我们瞭望世界的窗口,世界,就这样慢慢地从陌生变熟悉。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读书改变生活,而在今天,生活却改变着人们的读书需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娱乐活动的丰富多彩,如今,你还读书吗?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的现状是什么?市民的阅读时间有多少?学生的又如何?记者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将市民的调查范围放在一栋某机关单位大楼,将学生的调查放在了一个八年级的班级。 “通过怎样的途径读书”、“读书时间”、“喜欢读书什么书”、“什么原因影响了读书”等问题采访了80人(包括单位工作人员、中学生)的读书状况。结果显示,通过网上看书,目前已逐渐成为受访者主要读书途径,读书时间少、浅阅读等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阅读的途径:市民大多网上看,中学生购书阅读

  市民吴雯雯多年来坚持读书,只是主要读书途径悄然发生了变化:逐渐从“购买读书”转移到了“网上读书”。

  在吴雯雯看来,网上读书方便快捷,另外网上图书的信息量也大,大部分还免费,可“信手拈来”。

  此次,记者采访了30名市民。在“读书来源”的调查中,选择“网上阅读”的占了90%,成为多数。此外购买与借阅成为辅助作用,“有时候电子书看完了,发现确实是本好书,那我会再进行购买与品读。”有市民如此表示。

  经调查,中学生主要读书途径则是“购买”。

  记者调查了50名中学生。在该项多选调查中,有96%的选择“购买”;有83%的选择“网上读书”;有60%则为借阅。(注:因为调查中有的为多项选择,所以结果中会出现总和超出百分百的情况。以下部分调查选项同此。)

  正上八年级的徐淑慧阅读的书主要是父母给她买的。“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书店买书。”在“喜欢怎样的阅读环境”的调查中,“独自阅读”则占了整个调查的80%,“有交流性的阅读”占了15%。

  阅读的目的市民为获得实用信息中学生为提高精神境界

  “自我的视野过于狭窄,需要透过他人的瞳孔看见更为遥远的世界。”来自八年级的季卓瑜的读书心得。

  同班同学陈泓兵说:在读书与实践中,我们不断地质疑,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推翻,不断地重觅……于是,遇见真知。”

  “你认为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在此项多选调查中,64%的中学生认为是为了“提高精神境界”,52%的“因为就是喜欢读书”,48%的认为是“学习需要”。

  在市民的调查中,53%的认为阅读的目的是“获得实用信息”,43%为了“提高精神境界”,30%选择了“学习需要”。

  阅读的目的:如此,那么他们平时会选择阅读哪些书籍呢?

  市民王女士现在看的书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为一名两岁孩子的母亲,如今,教育类书籍成为她读书的首选。她说,她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 “平时爱读何类书籍”的调查中,市民与中学生的选择趋势是相同的,在80人中,选择“小说类”占有64.%成了多数,继而是“社科类图书”占了48%,“名人传记”占了25%,“娱乐杂志”与“专业类图书”排在后两位。

  阅读的时间:一半调查对象每天读书不足一小时

  “每天用于阅读的时间有多少?”在这一选项调查中,市民的选择里,33%的选择“1小时以下”,而有10%人选择了“没有时间”,值得庆幸的是有26%的人选择了“3小时以上”,剩余“2小时”与“1小时”各占了17%与14%。

  而针对中小学生进行的“读书时间”调查结果显示,相对之下,也许是因为学业的挤压,“1小时以下”为50%,“1小时”为40%,“2小时”有6%,而“没有时间”的占了4%。

  而在“如何看待人们阅读问题”的调查中,75%的人选择了“应该博览群书,提高人文素养”,12.5%的人选择了“在精通专业的基础上,选读部分经典书籍”,9%的人选择了“只读实用价值的书”。显而易见,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应该博览群书,但是每天的读书时间,与博览群书相差甚远。

  为什么读得少“没时间,缺少读书氛围”是主因

  “工作忙,没有时间看书。”这是何先生给出的原因。“都知道看书是好事,但工作太忙,有时很难抽出时间,白天辛苦工作一天,晚上回家还有这样那样的事情,实在没有心思看书。”

  调查结果显示,“没时间看书”成为阻碍调查对象读书的主要原因,有71%的选择了这一项。另有34%的选择“缺少读书氛围”,25%的市民选择“找不到感兴趣的书”,有15%的选择“不爱看书”,10%的人选了“书价过高”。 “对自己读书状况是否满意”,选择“满意”的人仅占了9%,“比较满意”的占了54%。“不满意”占了37%。

  阅读习惯的培养自己占主导,社会大环境与老师的影响也不小

  “读书存折,读了什么书,读后感或者心得,一页页记下来,存下来。”这是八年级戴彬媛同学的读书习惯。

  做批注、品词、仿写还是仅仅是看看,你的阅读习惯是怎样呢,谁培养了你的阅读习惯?

  在针对市民的调查里,50%的人选择了“自己“,40%的人选择了“社会大环境”,23%的人选择“父母”与“朋友”,还有人选择了“其他”备注“配偶”。在中学生的调查中,38%的人认为“自己”的作用最大,紧随其后的是“老师”与“父母”,各占了28%与24%,“朋友”则为22%。

  记者手记>>>>>

  如何从“浅阅读”到“深呼吸”

  电子媒体时代,微博、微小说等新形式的出现,让市民得以更方便、快速地获得信息。娱乐性、消费性的阅读,逐渐成为大家的阅读习惯。与此同时,传统的、深度阅读的习惯却与大家渐行渐远。有媒体如此说道:当碎片化、快餐化、功利化的“浅阅读”渐成趋势,不少专家担忧,长此以往,会导致其思维碎片化,独立思考的能力不足,以及难以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等一系列问题。如何从“浅阅读”到“深呼吸”?

  在调查中,虽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也不乏喜爱深阅读的人。“在我们的走廊上,有一个读书角,由期刊、经典读物、实用书籍等组成,可以让我们在午休时间自由取阅。也会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更新,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单位的读书氛围。”除了读书角,有的同事之间还会互相推荐书籍。“一开始,是一位爱阅读的同事,每次她看完一本好书,便会在闲谈之间聊起心得,也会向大家推荐,渐渐地大家读完书都会进行交流与相互推荐。”交流、思考……渐渐得“深呼吸”的时间多了起来。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记者调查的县实验中学八年级16班的语文老师毛淑华,分享了她的做法。一个学期,教材附录推荐的两本书是一定要精读的,此外会增加两本泛读的书本。八年级是比较特殊的,本学期我安排他们读了《海底两万里》、《名人传》之外,泛读了《苏东坡传》、《亲爱的安德烈》,接下去还会安排《围城》与《毕淑敏散文》,为九年级的阅读做准备。在短片阅读上,每个学习安排不同的赏析,有课外名篇、小诗,也有古文,有时候穿插亲子阅读。

  而在培养兴趣方面,毛老师除了在晨读经典语录作为兴趣的“诱饵”,还有进行阅读后的小感交流,评选好的作品再反馈给同学们。在阅读习惯方面,“寒假的时候,布置的作业就是阅读,但是要求他们做批注,返校后,我们再做批注交流、感受交流。”

  “读书的最大力量在于改变。”毛淑华老师说:“希望他们通过阅读,曲径通幽,在学业与生活上都有所收获。”记者 林琦/文 陈胜豪/摄

  相关链接“世界读书日”的由来

  “世界读书日”来源于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一个传说:美丽的公主被恶龙困于深山,勇士乔治只身战胜恶龙,解救了公主;公主回赠给乔治的礼物是一本书。从此书成为胆识和力量的象征。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读书社会”的倡议,号召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让读书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简称“世界读书日”。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