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乡土   ->  正文
登巽宅铁坑山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1-02 21:23:32 作者: 字体:

  2013年的最后一天,迎来了楠溪江谢灵运山水诗之旅巽宅站的探访。为了探寻谢灵运在巽宅一带的踪迹,确认青嶂山的具体位置,采风团成员一行来到了巽宅镇南部霞嵊村(旧为下嵊)的铁坑山。途中,听闻当地许多美丽的传说和山民的迁居史。

  铁坑山的传说——泥鳅龙“造”潭

  入山时,冬日早晨阳光正好铺洒在山林间,山间的风光仍是葱郁青翠,唯有稻梗田野上结了一层冰,才让人感到一丝冬日的寒冷。

  采风团一行沿着山间的小溪,逆流而上。溪流婉转叮咚,清澈见底,让人禁不住地一番赞叹,更有采风团成员,不顾及形象低头尽情饮用这溪水带来的冰爽甘甜。

  越深入山林,也越感到一丝凉意。背光的山间的溪水好几处已结冰不能流动,采风团成员玩性大起,破冰取冰把玩一番好不自然。记者也拿起一小冰块,张口便吸了一口。“嗯,这冰有点甜。”

  关于铁坑山一带的传说,也是沿着这条小溪开始的。据当地村民赖岩铨说,在很久以前,霞嵊村祖祖辈辈就传说着“铁坑”景点的许多神话故事。在霞嵊村西北面有个小地名叫泥湾垟的地方,这里住着一位青年,因偶得仙缘,学得法术后,帮助霞嵊及邻村村民,替人除妖灭怪、救死扶伤、大旱求雨等,人们都尊称他为“泥湾师”。一次他到杭州为当地人民求雨,虽解决了当地人的危机,但却使得西湖水干涸不少。泥湾师看到水中的一条小泥鳅龙在苦苦挣扎,便收回家中,放到霞嵊隔水村的水口屿山之上,以图用这条龙来掌管山脚下的溪流,并为当地村民带来风调雨顺。

  后由于此地受到牛粪污染,泥鳅龙在看到铁坑两岸山岩奇险,流水潺潺,便飞到铁坑山一个深潭里歇下,这里也被当地人称之为第一龙潭。这龙是好水之物,其每次待在一个地方在受到污染之后,便会转移阵地,飞得越高,而所到之处分别被称为第二龙潭、第三龙潭。而铁坑溪流中还有好几处深潭,都是它任性肆意时造作出来的。

  距离第二个龙潭约100米左右的称为大小莲缸潭就是其造作出的结果。采风团此行在破冰取冰之后,便碰到莲缸潭,据当地称,此潭口径宽约十几米,潭的中部比口部更宽大,潭底又小些,形状酷似莲子,故称为莲缸潭。潭中无泥沙、无石子,周围光滑,水又深又绿,隐隐约约可见潭底。一瀑布从中倾斜而下,与这幽静的潭水,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此外,采风团成员还在此一带发现一酷似馒头的岩石,十分称奇。据当地村民所说,因铁坑山风景美丽,诱得仙人也一睹为快。在游到大莲缸潭时,他们停下来休息,一不小心便将馒头丢在水潭里,后来馒头变成了巨石,便留在那里。由于山路崎岖难行,采风团成员在看完莲缸潭后,只能作罢,沿路返回。

  铁坑山的故事——靛青人家

  带山路的人是霞二村的村民赖林弟,铁坑山对于他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待采风团成员经过一片较为开阔的平地时,发现残留了三处建造屋基石头和一座建造完整的享堂。有成员询问,此处是否有人居住时,才得知原来带队的赖林弟便曾在这一带出生的,读书时,其也还在山上居住,直到二十年前才搬到山下的霞二村。而享堂里供奉的正是赖氏先人。

  据了解,现今霞二村有一千多人口,赖姓为村内的第三大姓氏。在60年代以前,都还是居住在铁坑。据称,赖姓约是在1775年搬迁至铁坑一带,原居在福建一带,至今已传9代了。

  村民赖岩铨说,赖姓一族原在福建种靛青,卖靛青为主。一日,赖姓一族所栽种的靛青遭遇早到的霜降,全部靛青都被冻死,而这批已经被定付的靛青由于无法交付,赖姓族人便将自己所居住及栽种靛青的田地用来抵资,而一族人则迁到了现在的铁坑。

  “当时铁坑山地都属于现在霞嵊的一陈姓地主的,为了山地生存,种田养活自己,我们赖姓一族一个劳动力需要给其隔两年栽种200株树。我们在那时候被成为“山客”。 ”赖岩铨告诉记者,“赖氏迁移到铁坑后,也还仍旧坚持种靛青,但是由于此地需求量不大,渐渐地栽种的人变少了,传至赖氏第四代后,这门种植手艺也失传了。迁移过来的人,后来在铁坑山间建了三间屋子。解放时,三座屋拥有11户50来人。”

  村民赖林弟说,在铁坑的生活很朴素,生活都是自给自足,挖番薯吃野菜,食材也非常简单。赖岩铨算是赖氏里较早就从铁坑搬迁下来的。这也得托福与他的爱人。赖岩铨的爱人是霞二村当地人。在1968年时搬迁到霞二村。其他的赖姓人士均在80年代搬迁下来,最晚的在2000年前后。记者  胡艺罗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