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永嘉非遗   ->  正文
永嘉道情,怎一个还原了得?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6-06 22:31:46 作者: 字体:

  几天前,在上塘后村,隐匿于一排现代楼房里的唯一一座木制结构的古屋内,屋主人叶老伯,接待了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久道,他希望借此场地,让学员表演一场原汁原味的永嘉道情,还原当时的情景,来了一场文化的传承。 “好!那要不要打扮下屋子。”陈久道告诉记者,叶老伯爽快地答应了。

  一、重现道情

  本周三,一支二尺八寸长的道情筒,一副三寸长的竹简板,一人主唱,一人接唱,一首《高机买绡》,在叶老伯的一老屋内传唱起来。于是,一场关于永嘉道情、楠溪花鼓的表演历史,就在这座具有楠溪民居特色的古朴院落里重新上演。当天,这场无预告的活动,却聚集了很多的观众,民间艺术的魅力,似乎唤起了人们心中那段记忆。

  “春日春山春水流,春田春草放春牛……”一首五言或七言的四句诗歌,会被经常作为永嘉道情的开场词文,一如涓涓流水般的唱腔开调,吸引观众,然后再唱正文。此次参与活动道情的演唱者陈茂爱,是以一首《春夏秋冬》来开场,引出了正文《高机买绡》。而随着词文故事的展开,曲调开始多变,高低快慢不断地变化,吸引路人驻足欣赏,或围坐在老屋前。

  眼尖的路人也发现,道情的演唱者身侧背了一布袋包。待一曲完毕后,接唱者就收到来自这家主人的一杯米。“这不就是小时候经常看的道情吗?”“那时候,好像没有那么多米,主人家只抓一把米,或者一小碗米。”看到这一幕,当年唱永嘉道情的情景,一一浮现在一些上了年纪的听众的眼前。

  陈久道说,四十岁以上的人,大多数都曾经听过道情。五六十年代,是永嘉道情传唱最为风靡的时候,又出名人名传,所以在温州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永嘉的道情,瑞安的鼓词。”

  《民间永嘉》载:“永嘉道情演唱方式,单人自拍自唱,唱者左手提着两块竹板,叫哩啦番,手肘部抱着一个薄猪油皮的竹筒,一边用三手指敲筒和以竹节,一边唱曲。双人对唱称为“莲花”,一人唱词句,一人接尾字唱“哩啦哩”帮腔。唱词为七字句,也有五字句,以唱为主,兼有道白。”从业者多为流浪艺人,为求一饭之饱而拜师学艺。其演唱的形式有“坐台”、“排街”等,凡逢庙会,佛诞、集市、小儿对周(一周岁)、老人庆寿等喜事,都会请艺人去坐台演唱。或一村一族,几户人家,搭起棚子或在殿宇祠堂内,请艺人去唱三五天。或如这次活动一般,“排街”游唱,两个艺人上街,挨门逐户,站在店堂、住户门口唱词。

  二、追“源”道情

  那么何为道情?永嘉道情历史有多悠久?远在汉代,温州已有道情这种讲唱形式的活动。据《嘉靖浙江通志》记有:“始东瓯王信鬼,故东瓯多信鬼乐词”。《永嘉闻见乐》记:“昔东瓯王,信鬼神成风,有人患病祈禳,演唱酬神之事,终年不绝,条条衙巷常有说唱声。”

  据传,永嘉道情它是从宣扬道教教义逐渐演变而来,最初的道情称道歌,用渔鼓、简板伴奏,是传道及募捐化缘的工具。到了唐代,随着道教的兴盛,道情亦广泛流行。唐朝段常著《续仙传》书曾记载:“蓝采和手持拍板,唱踏歌兴乞于市。”这便是道情的最初形式。

  永嘉道情曲目丰富,除《孟姜女》、《董永》、《二十四孝》等神话故事外,其他则取于当地的民间故事,如《双仙斗》、《刘文龙》、《双港渡》、《黄三袅》、《高机吴三春》等。这些温州民间故事,都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且词汇丰富,多用比喻烘托环境和描写人物性格。其曲调和民歌比较接近,词白通俗易懂。讲究发音明朗,节拍清楚,唱法有高低快慢之分,甚受欢迎,更有诗云:“道情唱得好风光,扯破乌纱跑酒场;笑问板桥家世好,元和教丐状元郎。”(《永嘉风俗竹枝词》)而这也是永嘉道情一直作为口头文学,没有文献资料,地位卑微,没有登上“大雅之堂”,被排斥在正统文学之外,但由于其扎根于民间,受民众喜爱,故能从千百代的道情艺人口中流传至今。

  三、道情粉丝

  过去农村文化生活枯燥,唱道情艺人在乡村里挨家挨户的演唱,农村老百姓不管大人或小孩都喜欢跟随听闹热。此次演唱永嘉道情的朱氏姐妹也曾是其中的一员。“当时,我经常拉着我的弟弟,跟着道情艺人后面跑,从街头屋跑到巷尾门口听。”近60岁的朱香妹向记者描述起永嘉道情的情景,“第一次听道情的,是一位瞎眼老婆婆到门口传唱,虽然衣着穷苦,其貌不扬,但唱的道情却是格外好听,动人,如今所唱的道情曲调,正是当时偷偷记下的。”据了解,当时虽然永嘉道情很受到欢迎,但除了一些唱得特别好的艺人,一般艺人多是以此技艺行乞,因此,除非家里十分困难,不然都会很排斥这门技艺。

  此次道情演唱者陈茂爱,则比朱氏姐妹幸运多了,师承永嘉道情、莲花代表人朱翠月。今年61岁的陈茂爱则是半路出家的,陈茂爱结婚后,成为了朱翠月的邻居,后因朋友托其当说客,成为朱翠月的徒弟。之后,由于学习永嘉道情,需要两人一人唱,一人接,所以因帮朋友,也成为了朱翠月的徒弟,而这之前,她是个理发师。

  “那会我二十多岁,每天就跟着师傅学四五句,然后记住,下一次再教四五句,如此反复。”陈茂爱说。学习道情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学习一本词,付出的辛苦是巨大的,过去的词文没有脚本,且学艺者多数是没有文化,只是从老师那里一句一句学,不仅要学习词文,又要学习一定的唱腔、曲调,才算真正掌握这门艺术。陈茂爱只跟师傅学习了七八年,只能算是个业余爱好者,此次还原民间艺术,传唱永嘉道情时却得到了周边观众的极大赞赏,其内心的喜悦不言而喻。因永嘉道情原本不被人看好的技艺,随着现在对民间文化的挖掘、保护重视,变成了一种文化遗产,一种难得艺术了。

  四、忆道情代表人

  陈茂爱的老师,已故莲花艺人朱翠月,曾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她演唱的《刘文龙》、《高机与吴三春》等优秀传统词文,曾风靡浙南,妇孺皆知。

  朱翠月是温州一带唯一一个同时会道情、莲花、花鼓的女艺人。当时只要她出场献艺,就会出现人未至,而掌声已至。戏落,掌声拍裂的热闹景象;她经常被邀请去乐清、洞头、瑞安等地演唱,出场费比一般艺人都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倍,开个唱卖票会断票的当红艺人。

  据介绍,朱翠月(1930~1988),岩头人,乳名“降坑奶”(囡)。幼时家贫,早年丧父,18岁嫁夫陈明勋学唱永嘉道情。陈茂爱说,师傅的嗓音好,音域宽,尤其是唱悲调,音准把握准确,时而如洪流般起伏涌荡,时而似激流遇到断崖,从高空倾泻而下,是常人无法能驾驭的。

  陈久道回忆称,自己性格算沉稳冷静,但一听到朱翠月演唱时,眼泪就会落下来,无法控制。虽说朱翠月师承其夫,而远胜于夫,但无论在生活上,艺术上,两人均无法分开。陈久道说,朱翠月的丈夫唱道情也非常有特点,尤其是其的帮腔对朱翠月的唱腔起到一种烘云托月的效果。当唱腔下行趋向低沉时,帮腔会就突然翻高,令听众的情绪为之一振,让听众陷入剧情而无法自拔。而他们的成功,除了先天条件的优越,其勤奋好学,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才使得他们技艺蒸蒸日上。记者查看了一部分老艺人描述朱翠月事迹的文字资料:1950年,她得知鼓词名家阮世池在温州城西演唱《文武香球》,便毅然把去梧延演唱的预约改期,放弃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赶赴温州向名师求教;又如1955年,她听说瑞安莲花艺人方碎弟所唱的《洗马桥哭祭》中的悲调,凄惋悲凉,便与丈夫一起赶往瑞安倾听,回家揣摩。在集大家之长,其创造了被众多听众所称道的“降奶调”,而且还对演唱形式加以改进,创造了一种被命名为“伴琴莲花”的崭新的演唱形式。由于朱翠月去世时间较早,没有留下音像资料,只做了极少录音和简谱记录,多数曲目失传。

  五、道情何处去

  自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各种娱乐犹雨后春笋蓬勃发展起来,这对永嘉道情来说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正渐渐地淡出视野。陈久道不无担心道,现在很多的青年都不知道什么是道情,没听过道情,这是可怕的。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产,不应当在我们这一代消失。

  陈久道说,这次将民间艺术进行还原,协会会员传唱的永嘉道情自然无法与先辈比。目前的永嘉道情的情况是传承遇到困难,他说虽然山区岩头、碧莲一带仍有几个会唱永嘉道情,但大多只是唱几段,能唱下整本戏的,在永嘉只有潘爱国及子女,约莫就七八个人了。

  民间艺术协会会员也曾多次参加培训班,学习永嘉道情、楠溪花鼓等艺术,但却力不从心。一位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虽在年轻时候,爱跳舞唱歌,有些艺术细胞,但因为永嘉道情全凭记忆,词文、唱腔都没书面记载,若不是一门心思扎进去,根本无法记住。她说,这对快六十的她们来说,太难了些。

  在此次民间艺术活动还原道情历史的情景后,陈久道便带着他的会员到老年大学开展了一次永嘉道情的培训,讲述永嘉道情的来源,并让演唱道情艺人讲学唱法。他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参与。而在此之前,陈久道已经在岩头等处开设了民间艺术免费培训班,还请了朱翠月的徒弟来教学。如今,我县正创建文化大县,发展旅游,他相信将这类民间艺术挖掘和保护与之相结合,会给民间艺术传承带来更多更好展示的平台和机遇。

  此外,此次民间艺术活动也对楠溪花鼓进行了还原。花鼓相较于永嘉道情,除了曲调紧致些,工具不同外,词文及发展和今后面临的问题都是大同小异,同样需要人们对这门艺术的重视。而温州莲花和楠溪花鼓,分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化文化遗产、省级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需要提醒读者的是,据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人员介绍,从温州曲艺品种的分类来看,历史上都把道情与莲花分成两个品种,但实质上,它们是同一个品种,无论是伴奏乐器、演唱形式、音乐声腔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区别,不同的只是莲花有帮腔而道情没有帮腔;莲花只唱不说而道情又唱又说。在温州曲艺的历史中,所有会唱莲花的艺人都会唱道情,因道情与莲花的演唱有单双之别,业内人把道情称作“单个”,把“莲花”称作“双个”,但不少永嘉艺人仍喜欢将莲花称为永嘉道情。(记者 胡艺罗 文/摄)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