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文化钩沉   ->   东嘉旧事   ->  正文
寻踪打虎轶事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5-02 22:03:46 作者: 字体:

  众所周知,四大名著《水浒传》里的人物武松,因为徒手打死老虎而闻名中原,被称为英雄。在民间,打虎轶事也时有发生,然而不少打虎英雄却被历史长河给淹没。永嘉枫林在明朝年间就出过打虎英雄,打虎故事则通过村民口口相传而流传下来。在枫林孤山村、金山头村、下芒村、福田村,或许你拉上一位老人家询问,他就能将打虎故事向你娓娓道来。

  一首谢灵运的《登孤山》诗引起我们对枫林孤山及周边文化遗迹的寻找。“谢之旅采风团”在上周六迎来了好天气,裹粮策杖,登山踏访,也为读者寻踪发生在枫林的真实打虎轶事。

  初闻打虎轶事

  潘旭初老人是此次谢灵运山水诗之旅的特邀成员,系枫林孤山人,对打虎轶事,亦了然于胸。据传,在明朝年间,有华八、华九两兄弟,家住在枫林华坦坑,以贩卖盐讨生活。一日,从乐清购盐回家。在路上,经过枫林歇盐坪时遇到了一只猛虎。兄弟俩顿时十分紧张,但又故作镇定地向老虎示意,待自己先吃过午饭后,再让它吃。而老虎似乎也懂得人话,点头,表示同意。据闻是山间老虎有一习性,午时前,看人似待宰的猪,异常凶猛;而过了午时,老虎会失去兽性,不会咬人。于是两人一边慢嚼着午餐,一边伺机而动。待午时一过,见老虎神色不异于早上的凶猛,两人趁其不备,急忙抽出了原本挑盐的扁担,将老虎打死,并扒去了老虎皮。

  潘旭初说,年少时,村里的老人闲来无事都喜欢齐聚在院落歇息,就在那时,听到了打虎事迹。对于打虎英雄,大家都油然而生有一种崇敬,所以打虎故事的细节显然有些神话,但这打虎之事也确有其事。而这唯一的验证就是藏于金山头村的虎皮与打虎点歇盐坪两处。

  追寻打虎英雄

  为了能寻找更多关于打虎英雄及其事迹,记者驱车赶到枫林镇金山头村,踏访华圣庙。村里随处可见拔地而起的新建房屋,因无规划,让村里的出入道路十分狭窄,显得拥挤,纪念华八、华九两位打虎英雄的华圣庙(又称尚书殿)则被夹挤在新屋中间,并不起眼,相比也十分的破旧、冷清。

  当地村民董寿喜告诉记者,华圣庙并不仅属金山头村的,其还归下芒村、金南村、福田村所有。这座庙初建具体年代不详,只知道曾多次修建,在1961-1963年曾办过化工厂,后因为文化大革命破坏及之后的年久失修,华圣庙在一段时间都无人问津,两扇庙门不见踪影。最新的一次重修是在2004年,在华圣庙的祠堂我们仍依稀看到部分柱子油漆较新,而祭祀祠堂内的戏台则十分破旧。每月的初一、十五都会有人到此祭祀。最热闹的时间,要属华氏兄弟的诞辰(在七月十五)和正月十五划龙灯了。

  那么华氏兄弟是金山头村人氏吗?村民均摇摇头。一村民告诉记者,这华圣庙原本建在打虎英雄居住地华坦坑,后不知何故而被毁。村里有一位谷大郎,见自家对面的一块空地(即现今华圣庙所在地)为风水宝地,便让祭祀打虎英雄易于此处。当然,这样一种说辞,并不可信。

  唯一让我们在这华圣庙里有迹可循的是,在重修华圣庙乐助碑记(华八华九二兄弟,在平坑打虎扬名,震动明皇朱元璋受封,官封尚书。该庙因年久损坏,为了保护历史古迹,经四个村落村民商议,聚资7万多元,历时一年,在2004年冬竣工)及现在的华圣庙匾额题词,均有关于建庙之人物、时间的记述。

  另在枫林金山头《徐氏宗谱》查到建庙人的史料记载,镬潭房徐应鲸(1620~1709),字子濠,号登九。世衡四子。博通诸子百家而精于阴阳术数之学。晚年喜好清静,迁居孤山金山头庄屋。康熙五年(1666)丙午孟秋,徐应鲸在金山头村建立华圣庙,纪念明末华坦坑打虎英雄华八、华九兄弟。

  亲见保管了三百多年的虎皮

  虽然关于打虎两兄弟及华圣庙的情况不甚详细,无法完整地拼凑出历史,但是金山头一直保留有虎皮却是验证打虎轶事曾发生过的一项铁证。

  由于华圣庙建在金山头,虎皮也一直是由金山头人保管。在华圣庙里,金山头村的人拿出了他们收藏了三百多年的虎皮。虎皮被折叠成一团,内置有樟脑丸,放在用绳子系住的麻袋里。被打开的虎皮褶皱明显,长约1米,虎皮的底部及外沿都有纱布缝制包裹住,而虎毛大部分已经脱落。

  金山头村村民告诉记者,虎皮在最早之前是村里较有身份的人保管,不过在经历一次意外之后,虎皮险些遭人偷走,所以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是村内轮流来保护。而具体由谁来保护,则是通过每年华氏兄弟诞辰(7月15)之日,村里祭祀之人齐聚一团,抽签来决定,年限不一定。

  然而这样一种方式虽时常更换虎皮储藏点,可以防外人盗窃,但因为此方法过于随机,所选定的保护虎皮之人,有些并不知道如何储藏虎皮,从而对虎皮带来一定损害。也有村民告诉记者,在以前人们会从虎皮上拔掉虎毛,缝制在小孩的帽子上,期望小孩今后能够壮胆。如今虎皮主要是由懂储藏且愿意担待责任人保护,直到他不愿保护为止。

  对于保护虎皮,村里人也摸索出了一定的规律,但并不十分考究。村民表示,保护虎皮最主要是保持干燥,平时都是存储在橱柜内,每年分别在农历三月份、农历六月六、八月在太阳底下晒一次,防潮。而在关于防窃一事上,村民也有自己的思量。据闻,储藏虎皮者可能是内定是某户人家,但实则该户人家会将虎皮藏于另一户家中,掩人耳目。

  寻踪打虎地

  在枫林打虎轶事中,还有这样一个奇特之处,即在歇盐坪附近,因打虎英雄在抽出扁担时,一时情急,将箩筐里的盐都散在外面,而后此地泥土表面一直呈白色状,寸草不生。而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枫林垟山村村民都曾说见过此地,至今仍在。

  听此,采风团成员纷纷欲去探寻。于是,当天下午记者一行在垟山村村民的陪同下,从该村出发,往位于永乐古道的歇盐坪目的出发。

  登山入口田坪山,原垟山村村民经常会走此山路,砍柴、放牧,十年前还有人在山间平坦处种粮,如今也是早已荒废。采风团一行原预想到了登山的艰难,但并未想到如此艰辛。原来的山路,因多年无人问津,被边上肆无忌惮、疯长地树木、箬叶林给包裹住,如果没有当地村民为我们开路,定会迷失方向,且此行还需要与箬叶抗争,几乎是一边推开阻扰视线的箬叶,一边防箬叶伤脸匍匐前进。攀爬两个多小时,队员都藏匿在箬叶中,失了联系,箬叶似乎在与我们作对,一层一层似海水般一直在眼前涌现,若避之不及,反被割伤了。

  在采风团成员几乎快体力不支时,不知谁喊了一声“到了”而变得欣喜万分。只见带路者,年近80的老人朱欢启示意我们就地等候,他自己则拿着刀具不断向四周砍伐,似乎在寻找着什么。不久,老人额头渗出不少汗水,颇为无奈地说,因现在满山都是箬叶,打虎地被遮挡住了,一时间难以辨认位置,只能判断就在附近。记者再次向朱欢启老人确认是否真见过轶事中所称的打虎地。老人则十分肯定地说,自己小时候上山砍柴,每次都能见到,一块面积不大的白色沙砾地,周边杂草丛生,就此地寸草不生,正如流传下的故事一样。而随行的采风团成员徐逸龙表示,此地有灌木丛,符合老虎栖息之地,想必在三四百年前极有可能出现。

  然而,攀登了近四个小时的山,未能达成目的,显然采风团一行也颇为无奈,而在下山往枫林乌弄村走时,经过了一片茶园,采风团成员却意外发现,仅有一块土壤寸草不生,表面为白色砂砾。当记者以为此处就是打虎地,但朱欢启老人则表示,此地为歇盐坪,因挑夫从乐清挑盐至此歇息而得名,虽于打虎地土壤相同,但并不是此行所需之处。于是采风团只能就此作罢。

  正如大话西游中的一句台词,此行我们猜中了故事的开头,却没能猜中结尾。(记者 胡艺罗)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