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新闻中心   ->   永嘉新闻   ->   今日要闻   ->   时政要闻   ->  正文
本网大型采访活动“探寻长寿基因”走进桥下镇

四张金名片讲述“长寿故事”

发布时间:2013-04-25 22:04:51 编辑:郑万云 字体:
核心提示:日前,本网大型采访活动“探寻长寿基因”报道小组走进拥有中国教玩具之都、中国兰花名镇、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武术之乡四张区域金名片的桥下镇。巧合的是,这四张名片恰好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该镇的“长寿故事”。

茗岙梯田

  总人口12.85万人,80岁以上老人4572人,占总人口比例3.56%,广泛分布在全镇138个村居。全镇百岁以上老人18位,一半为今年新晋的百岁老人。

  日前,本网大型采访活动“探寻长寿基因”报道小组走进拥有中国教玩具之都、中国兰花名镇、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武术之乡四张区域金名片的桥下镇。巧合的是,这四张名片恰好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该镇的“长寿故事”。

  兰花名镇的丰厚

  兰花,因其高洁、清雅的特点被喻为花中君子。其中,尤以“集诸种兰花之美于一身,聚万物之灵气于一体”的寒兰为胜。而作为全国第二个荣获“中国兰花名镇”称号的桥下镇恰是寒兰的故乡。

  从美学的角度看,优美的事物,使人心澄明镜,无私无欲,使人宁静以致远。寒兰优美俊秀,幽香清醇,无形之中给品味它的人增添了一份浪漫的情怀和清雅的格调。

  而比起赏兰,养兰则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据专家介绍,养兰如养性,要有耐心,切不可急功近利,过于急躁。兰花通人性,你了解它,关爱它,它自然会年年出芽,岁岁吐芳,给你丰厚的回报。戒急戒躁、气定神闲地享受生命付出与回报的过程,这对养兰者的筛选不也正是对渴望长寿之人的要求吗?

  美好的兰花不仅陶冶了桥下人优雅闲淡的性情,更丰厚了当地的农业产业基础。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至今,兰花产业为该镇创下了不菲的销售收入。央视七套《农广天地》栏目摄制组也曾走进这里,揭示桥下人种养兰花的秘诀。

  “浙南五月碧苍苍,蚕老枇杷黄。”作为浙南有名的批杷生产基地,桥下镇的上吴枇杷是该镇另一张响当当的农业名片。枇杷中含有丰富的甲种维生素和糖、钙、镁等元素,营养价值很高。枇杷还有药用价值,中医以叶入药,有清肺、舒气和止吐逆等功效。

  此外,茗岙的茶叶,徐岙、昆阳中草药种植等具有养生健体功效的传统农业产业也在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摄影基地的歌谣

  提到农特产品,不得不提桥下镇的茗岙社区。“田鱼、茶叶、番薯枣”被称为茗岙“三件宝”,曾是茗岙发展效益农业的拳头产品。而如今,提起茗岙,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恐怕是那成片的梯田油菜花。

  而对这里有进一步了解的人都知道,那明艳的油菜花不过是茗岙四季梯田风光中的第一篇章。到了夏季,注了水的茗岙梯田就幻化成水天交融的一面铜镜;到了秋季,连绵起伏的稻浪在风中抚出一曲悠扬的旋律;到了冬季,云烟缭绕的梯田又变身成了一卷水墨田园画……正是风光年年有,四季各不同。凭借这美妙动人的四季旋律,茗岙受到了各路艺术大家和文艺爱好者的青睐,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也花落于此。

  在风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旅游产业,使茗岙成了该镇的一处“聚宝盆”。据茗岙社区副主任肖欢喜介绍,近几年,茗岙年均接待旅游人次约2万人,为当地带来约200万元的年收入,和旅游配套的农家乐、民宿也被带动了起来。

  从数据来看,茗岙的旅游产业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关的基础设施和配套产业还有待发展提升。不过,当地人相信,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茗岙在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上大有文章可做。眼下,当地政府已经将这一内容提上了议事日程。包括茗岙传统的“牛市”在内的一系列旅游活动载体将在包装后陆续与外界见面。

  教玩具之都的活力

  在全县,像桥下镇这样“工农双馨”的中心镇并不多见。中国教玩具之都的教玩具产业是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是构成我县区域块状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里出来的教玩具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前店后厂”的家庭作坊起步,如今桥下镇已经有360余家教玩具企业,截至2012年末,桥下教玩具产值近16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72%,当年销售同比增长约30%,利税同比增长约40%。

  教玩具产业的发展在创造丰厚的经济效益之余,充分激发了城镇的生命活力。

  在教玩具企业集聚的小京岙村,以企业为建设主体的老年人事业蓬勃发展。以奇特乐、永浪、凯奇三大教玩具集团为首的大批企业,热心老龄事业和社会公益,常年组织开展各类关爱老年人的慰问活动和老年人文体活动,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敬老爱老氛围,同时,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为休闲广场、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捐资出力。

  而从全镇范围来看,2012年,桥下镇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5.75亿元,同比增长31.8%;财政税收总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11.15%;农民人均收入7998元,同比增长10%。

  得益于有力的经济支撑,桥下镇的医疗卫生、养老保健等各项事关百姓健康长寿的社会事业得以持续发展。以农村医保为例,该镇每年参与免费体检的人次位居全县之首。每村设点、服务到村,对重点对象实施责任医师随访制度的医疗保障措施也走在全县前列。

  武术之乡的风尚

  相传,桥下镇瓯渠村始祖吴金明的祖父原是北宋武节大夫吴唐臣,他因不满南宋朝廷腐败,于宋理宗淳佑二年(公元1242年)由仙居迁徙,落户瓯渠,过着耕读传家、习武自娱的隐逸生活。由于那时的瓯渠地僻路险,谷深林密,出于生活、生产安全考虑,吴金明就教当地村民南拳,瓯渠也因此发展成为中国的南拳发祥地之一。古往今来,瓯渠村民练武健身成风,“家里养的鸡看多了,都懂啦”,坊间传言:“瓯渠雄鸡,有三路柴”(意喻瓯渠雄鸡也有武功)。

  到今天,桥下镇的南拳武术已达28代800多年历史,涌现出了一大批武术名家和武术爱好者,桥下镇也因此被冠以“武术之乡”的美誉,2009年,“瓯渠上新屋吴氏南拳”被列入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0年,瓯渠武术馆被批准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拳传承基地。

  今天的武术之乡,文体健身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每年,该镇都要组织各类单项的全民文体活动一到两次,每三年举办一次综合运动会。此外,由企业和各社会民间团体自发组织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及遍布全镇各村的文化休闲中心、公园、广场又进一步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提高了老百姓们的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记者 黄琴琴 潘金花 陈胜豪)

 
(作者: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