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您当前的位置 : 永嘉网   ->   文化楠溪   ->   文化钩沉   ->   东嘉旧事   ->  正文
孝心昭世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2-28 22:53:42 作者: 字体:
 

  永嘉的敬老之风自古兴盛,于今尤甚。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源于诸子百家,历代都有损益变化,但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统领着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永嘉历史上就有许多孝子的故事,也留下了数不清的孝子慈孙的古迹,比如乌牛街道大嶂村为纪念五位孝子而建的“追熊亭”,上塘浦东村为纪念卢氏孝女而建的“孝佑宫”,沙头镇廊下村的“孝思祠”,至今香火不绝。

  初访大嶂

  “永嘉爱老敬老之风浓厚,留下了很多‘百善孝为先’的故事,有为纪念五位孝子而建的‘追熊亭……’”这是永嘉长寿之乡新闻发布会上的发布词,2012年7月永嘉正式被授予“中国长寿之乡”后,关于寿文化与孝道的探讨持续展开,而期间,“乌牛大嶂村”、“追熊亭”也成为入耳的高频词汇。新春后,记者赴乌牛大嶂,听一听五孝子的传说,探一探后人为此兴建的追熊亭。

  初访大嶂,不知如何通向大嶂村,驱车至乌牛街道,一路边走边问,才渐渐接近了目的地。一路的迷离也增加了记者的好奇心,据说,大嶂,此“嶂”字地名,一是说村子依山造势,山如屏障;二是说村前有笔架山,村里出写文章的人才。“山”加“章”不就是嶂吗?

  “大嶂啊,前面左边上山。”沿着热心大婶的指引,盘山而上,一刻钟后,一座牌坊赫然出现,堂堂正正,上书“大嶂”二字,旁有对联:“登高无歧路涧作琴声松作伴,远行有知音村藏贤人山藏仙。”

  此处的山,长在平地上,有十八垅、行禅垅、洞坑垅、龙嘴垅、倒坑垅,有人说这五座山像五条青龙戏龙珠。车子继而盘旋而上,初春的树木发出了点点嫩芽,在大片棕色的树林中绿得跳跃,春风拂面,温暖而舒畅。行至半山腰,远远望见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的屋子,便知道,这是到村了。

  五龙山上五龙观

  关于大嶂村,记者只知“纪念五位孝子而建的追熊亭”,传说?亭子?其他详细内容却也一概不知。在停车场踟躇着如何访到这近千年的传说,前方正好走来一位头戴蓑笠,背着扁担的老人,询问下得知,原是同路上山,便欣然同行了。

  问起五孝子的传说,余玉林老人为记者娓娓道来。

  相传村里有户赖姓人家是仙居人,儿子名岳际,从小懂得济贫疾苦,孝敬上辈;打猎出身的赖家武艺精湛,于宋乾道年间(1173年)赖岳际上京报考,应试武科夺魁,钦点为武科状元。同时与榜眼探花等四位同科考生,志同道合,义结金兰,奉旨领兵大破西辽,为国立功,凯旋归京后,皇上封赖岳际为都督之职,任职期间,母亲患病,须熊胆方可治愈。即与四义弟越壑攀崖深山捉熊。在括苍山一带连寻了五天五夜,尚未发现熊迹,到了第六天,即农历八月二十二日,在乌牛马岙南山发现一只黑熊,他们欣喜直追,追至大嶂五龙山百丈崖下,张弓搭箭,熊应弦而落,从悬崖跌入洞中,赖岳际纵身入洞,欲取熊胆医治母亲,不复身还。四兄弟跟着跳入洞中,也都成神。乡人为崇其孝行,临洞建了这三楹殿宇,春秋祀之。

  从大嶂村步行上岭,约十余分钟,可至五龙山白岩头岗,举目一望,可见古殿巍然屹立于峭崖幽谷之中,气势雄伟,令人称奇。“这就是熊际奇洞,亦称五岳庙。”余玉林老人正好要去殿里祭拜。

  据传,五岳庙至今已有840年历史,闻名于瓯江两岸。一年一度庙会,每逢农历八月二十二日举行,于1994年经县宗教部门批准将“五岳庙”改为“五龙观”。文革期间,古庙被拆,后经筹建,但因管理不慎,又被回禄,庙宇均已残破,只遗留一对石柱古物,祭启大嶂余氏众等刻字内容:灵昭五岳千秋祀事弥崇,德被九州不姓馨香勿替。1994年仲秋,乡人积极参与,筹集缘金,庙宇重建。

  五龙观,临峭壁而建,殿北靠海拔800余米的莫海岗,殿侧有二百余米高的五折瀑布如白龙出峡,飞练落天,殿之四周峰峦叠嶂,许是这样浓密的深山也是印证了黑熊出没的传说吧。

  走进五龙观,八角藻井,斗拱飞檐、简瓦龙脊,一入殿中,先是一座戏台,四周平面彩画,人物居多,观光欣赏。此时已是下午三点,香客络绎不绝,香火缭绕,灯烛辉煌。

  余玉林老人将记者拉至神像前,说道:“这洞就在神像的背后。”问及洞的大小,老人回忆道,文革期间,庙宇破坏严重,他也曾来到这里,看到洞口砌了一些砖,但是开口的长宽均有三四十厘米,洞里面的深度就不得而知。

  孝心昭世人

  站在五龙观里,记者发现前来祭祀的香客中,不乏家长带着小朋友。五龙观的管理人员告诉记者,五龙观香火旺盛,五孝子的故事口口相传,许多小孩子也听得津津有味。

  “大嶂村五龙观五孝子的故事,口口相传的同时,庙会盛世也成了孝文化宣传的推力。”五龙观管理人员介绍道,“五龙观是五岳圣帝熊迹洞主得道圣殿,位于悬崖险壁下。由于崇山僻壤,各地香客翻山越岭前来祭拜极不方便。为此,当时上房村民在大嶂山下山峡中兴建一座五岳圣帝分殿(即下殿),作为各地善男信女朝拜祭祀之处。一年一度每逢八月二十二日上下殿同日设庙会,诵经、解签,聚餐每日可达百余桌。

  古时,解决山路险峻的办法是设下分殿,近年来,克服山路难行的办法是改建石梯路。

  “大嶂至上殿弯弯曲曲羊肠小道石梯路,如遇雨天或烟雾路滑,经常有年老、妇幼者跌倒摔伤。于2002年仲秋,村民余节松等人共同磋商,再三斟酌,改造640米,宽5米,以水泥铺路面,并修建追熊亭。”这样乡贤尚德的石碑在五龙山几步便能看见一个。

  一直参与修路造亭的余定龙老人介绍道,“庙旁涧溪,老桥倾圮,修建五龙桥,开辟山坡险道、修建护身栏杆等等不胜枚举。”

  从五龙观出来,一个转弯处,那六角飞檐就是追熊亭。亭中有联曰:“天上神仙本是凡人做,人间善德总从孝心始。”为提醒后人对孝心的珍视并弘扬赖岳际至终尽孝的精神。

  坐在亭中,群山俯首,山风徐徐,北望五龙观,飞檐翘脊,正气浩然。前人留下一首诗,“追熊仙迹留成神,兴庙五龙势横空。疏烟流水自千古,云气岚光共一亭。”

  余定龙老人说:“前辈驾鹤去,孝心昭世人,建追熊亭以记之。”

  孝文化薪火相传

  浓厚的孝文化,留给大嶂村的不只是一个传说,还有历年来的孝子慈孙的美谈。

  “村里人,都很孝顺。”余玉林老人骄傲地说道,“村里有位老人叫余年柳,20年前老人脚上的脉管炎慢慢严重,到2004年左右,双腿彻底不能行走。儿媳的孝顺,让老人的生活依旧井井有条。日常起居、送菜送饭无微不至,2008年左右,儿子去世后,儿媳更是担起家里的重任,种茶采茶,对老人侍奉周全。村里人都赞叹她的孝心,”

  孝文化的相传,在永嘉自然不仅仅只有大嶂村一处。位于小楠溪江畔碧莲镇山坑村,潺潺小溪流过,向人们倾诉了曾发生在这里的关于“孝”文化的典故。同样在这片土地上,今年年初,落成了长达1550米的“孝文化道”,纪念这个孝顺事迹,激励后人要传承和弘扬孝文化,并举行第二届孝文化节,现场别开生面地增添了“孝星、孝媳、孝子、孝女”表彰仪式。乌牛街道大嶂村的“五龙观”,上塘浦东村的“孝佑宫”,沙头镇廊下村的“孝思祠”……慈孝的典故加上我县每年评选十大孝星的评选,“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的孝悌作用,如此,孝文化可使家庭和谐、邻里和谐、社会和谐。(记者 林琦)

  相关链接>>>

  孝佑宫卢氏女

  据光绪《永嘉县志·列女志》载:唐时,永嘉卢岙有卢氏女,与母亲一起到山上砍柴,路遇一只吊睛白额的老虎,它张着血盆大口向卢母扑来。卢氏女见状,急上前以身挡住母亲。最终母亲得救了,而卢氏女被老虎吞食。后来,有人在山中见卢氏女跨虎行走,于是建立庙宇奉祀。宋理宗(1225-1260)时,以孝治天下,感于卢氏女的孝行,谥其号为“孝祐夫人”。卢氏传说版本颇多,添油加醋,神乎其神。

  山坑孝道据村民所述,山坑村先祖16岁的时候,和母亲一起从外婆家回来,到涨头溪的时候遇到洪水,先祖走过溪后,发现母亲(当时都是裹小脚)过不了溪。母亲发现情况危急,就让儿子只管走,不要回来,但是他义无反顾地走了回来,背起母亲,沿着山路走走停停才终于到了家,避过了洪水的殃及。

更多>新闻中心

更多>专题发布

更多>推荐阅读